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矿矿 《师道》2002,(11)
如果你有兴趣去问美国孩子,在他们的生活中,什么东西使他们最感到压力,95%的孩子会告诉你:"学校."  相似文献   

2.
家教信息     
常被拥抱的孩子更坚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赫洛德·傅斯博士研究发现,拥抱可以让人更年轻、更有活力,并能让家人之间更亲密。常常拥抱你的孩子,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变得更坚强。当你张开双臂拥抱孩子时也不会感到孤独。另外,温暖的拥抱还能赋予孩子战胜压力的力量。孩子从小到大要承受各种压力,  相似文献   

3.
不少人认为“孩子没有压力”,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孩子都会感到有压力,许多孩子还会常常感受到压力,只不过不知道如何对付罢了。这正是我们家长应该给予帮助的。  相似文献   

4.
2002年4月12日《爱尔兰时报》以“中国孩子:只有功课,没有娱乐”为题对中国孩子的厌学情况作了报道,说是“有人在近1500名年龄在6到14岁的天津小学生间作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的孩子感到有压力。一些孩子说自己在压力之下已经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此外,80%的孩子说他们的父母太看重学习成绩而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不闻不问”。  相似文献   

5.
正当你快被琐碎的育儿生活压倒的时候,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制订找回幸福的计划。别忘了,成为幸福的妈妈,才有可能养出幸福的孩子。美国一本母婴杂志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在496名受访者中,84%的妈妈表示她们对与自己孩子的关系感到满意,而仅仅有53%的受访妈妈表示对自己的精神和心理状态感到满意。这说明,很多妈妈深爱着孩子,但并不觉得自己幸福。确实,成为妈妈后,照顾孩子和生活的压力会让我们疲惫不堪。还能找回幸福感吗?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孩子上小学开始就有了各种功课的压力,出社会后又有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在各种压力下,无暇顾及个人的艺术素质,而幼儿期的孩子没有这些压力,他们对精彩的外部世界又感到分外好奇。所以教师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开发性思维,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张莉 《文教资料》2013,(19):103-104
压力是现代社会最普遍的心理和情绪体验。孩子在生活中也有压力,一方面可能是他们意识不到,另一方面能够感到压力的存在,且由于自身知识经验的缺乏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限,常常不能自己解除压力。然而,当压力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压力问题,并积极培养儿童自我调适压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潘巨化 《成才之路》2010,(10):13-13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1.家庭教育主题——配合文化教育在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的今天。现在农村中的许多父母已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并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为他们的弥补措施,家庭教育中智力投资增加了,孩子课余辅导的质量提高了。但相对之下,孩子的学习负担也随之加重了,学校减负,父母加压,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的孩子难免会出现厌学、逃学现象。知识爆炸的时代家长们感到了没有知识的压力,高强度的学习负担下,孩子也感到学习的压力,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找适度的平衡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2008年1月16日、17日,山东省政府在潍坊召开了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更给部分教师带来了困惑?特别是省教育厅张志勇厅长的“三个还给”(把休息时间和节假日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创新能力还给孩子)使老师们感到压力更大了,老师们都产生了这样的担忧:以前节假日加班,时间还那么紧,  相似文献   

10.
孩子在紧张备考 家长该怎么做 满怀信心,相信孩子能取得好 成绩,信任孩子,不要让他感到来 自家庭方面的压力。孩子没有这种 压力,心理的兴奋程度就高,积极 向上的心绪容易受到激发,脑细胞 兴奋加快,思维就敏捷,反应速度 就快。如果有意无意地给孩子加 压,左指责,右说教,就会增加他的 烦躁情绪。  相似文献   

11.
做家长的第一次知道自己孩子撒谎的时候,往往会感到很恼火,也不知该怎样处理。看了在美国任教的吴放老师的这篇文章,您就会感到安心一些,也知道了面对孩子撒谎时,应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2.
我接到的家长求助热线不计其数.其中反映孩子的厌学问题次数之多让我感到惊讶.每一次在电话里.家长都是埋怨学校给孩子的压力多大等等.很少有家长真正反省自己做的是不是不够好。其实.很多时候.家长比学校更让孩子感到压抑和害怕.  相似文献   

13.
5月30日,广东省少工委发布的《广东省少年儿童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广东省少年儿童对家庭、学校生活的满意度较高,质疑和探索意识较强。79.34%的学生认为自己生活快乐,不过也有近四成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大。34.88%的父母经常辅导孩子做作业,大多数(55.43%)的父母很少辅导孩子做作业,  相似文献   

14.
赵婀娜 《教育》2011,(29):11
2011年9月30日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听到身边的朋友反映这样一个事实,倾全家之力,节衣缩食将孩子送到国外读书,但在国外的求学过程中,由于文化的差异、课业的压力、经济的拮据,孩子并不感到幸福,相反,还出现了焦虑、抑郁等倾向,甚至还有一部分学成的孩子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成为所谓的海带("海待")、海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学术界尤其是国外,对早期教育一向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争论。美国一些儿童心理学家就不主张过早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他们指出:太早强迫孩子死记硬背,会使他们日后对学习感到厌倦和恐惧;有的还会因过早受到外来压力、习惯于死记硬背某些现存的答案而使活跃的思维形成无形的“框框”,长大后会形成深深的依赖感,不会灵活主动地思考问题。即使是一些具有“神童”天赋的孩子,也因为父  相似文献   

16.
正8岁孩子的"课外作业"竟然是一首《压力之歌》,众网友在赞扬孩子有才的同时,也为孩子身上的压力感到怜惜。最近,一8岁学生创作的《压力之歌》在网络上蹿红,其率真实意的表达激起网友的同情。我们不必用娱乐主义来消费学生的真情流露,而应该正视学生《压力之歌》所折射的真问题,为学生减轻压力助一臂之力。学生压力过重,大部分来自学业方面。满载着父母的期待,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学生拼命在题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特别是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大多数情况下师长不能代替他们对客观进行选择,所以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比如,美国人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法,孩子同大人讲话不但要认真听,而且有时大人要蹲下来同孩子对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并可避免他有“低一等”的感觉。孩子吃饭时不能硬逼;孩子做错了事不得横加训斥;要孩子换衣服也不可用命令的口吻,否则,…  相似文献   

18.
在孩子身上,寄托着父母的期望.同时,许多父母觉得教育孩子又是一件苦恼的事情.究其原因,最为重要的是,父母没有摆正教子的心态,往往以一种"超重的爱"去教育孩子,使孩子获得过多的爱的同时又感到过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宽心小站”的朋友: 我是一个从事幼教工作多年的老师,每天都是在给孩子盥洗、开饭,带孩子活动中度过的。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带,面对一些个性极强的孩子,我有时感到束手无策,而家长的要求又很高,因此我产生了许多烦恼。每天走上工作岗位我都感到压力很大,总是快乐不起来。“宽心小站”的朋友,你能帮助我解除心中的烦恼吗? 李琳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学校越来越重视升学率,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这却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面对着这无形但却沉重无比的压力,性格内向型学生会感到不知所措;面对着师长的殷切期望,内向型学生会感到忧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