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儒林外史》中许多武林人物的行为与《水浒传》中的人物有相似之处,甚至可以找到人物原型,但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武林人物却是不光彩的侠客形象。由此来看,《儒林外史》是吴敬梓对名著《水浒传》的"消解",对武侠精神的一种批判。《儒林外史》不但嘲讽了"儒林",还嘲讽了"武林",它不但是一部大的"儒林外史"同时也是一部小的"武林外史"。  相似文献   

2.
在吴敬梓笔下的浩瀚的儒林上海中,匡超人这一人物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小家碧玉”,但他却以其独具的生活阅历和看似寻常的社会活动,别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匡超人这一人物形象,在作者“穷极文士情态”(程晋芳《吴敬梓传》)的衮衮文士中,不失为典型的一个。作者塑造匡超人这一典型形象的审美价值,就在于这一形象所揭示出来的深细涵茹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3.
《儒林外史》中的王太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泼妇形象,吴敬梓一方面刻画了她的“泼”相,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她的不幸,她用撒泼向社会、向礼俗挑战,无奈封建的男权社会最终注定了她的悲剧人生。作者通过这一人物的塑造,对封建礼俗社会进行了辛辣讽刺,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自己进步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4.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所写的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而作者吴敬梓也深受颜李学派重实业教育的影响,在小说中以故事的形式写出个人观点。其中以几位祭泰伯祠、萧云仙重农桑和市井四奇人的故事对于我们探寻中国古代实业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也给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杰出小说家吴敬梓生前与真州朋友、原提督杨凯缔有交谊,堪为文士与官绅交往典型之一例。两人之间的交游,既使吴敬梓获得一定的精神慰藉和生活之需,也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对其思想嬗变与诗歌创作都产生了微妙而积极的影响。其交游更为吴敬梓成功创作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潜心塑造汤奏(镇台)、汤奉(知县)等若干正反面典型人物形象,构拟诸多章回精采故事情节,积聚了丰富且珍贵的素材。  相似文献   

6.
在否定了庸俗卑贱的时代士风后,吴敬梓试图在虞博士身上重建新型知识分子人格:以天怀淡定、蔑视富贵、仁者爱人为基本内涵,以儒道互补的文化心态为哲理基础。然而,这个人格范式既缺乏现实条件的支撑,又不能代表历史进步的潮流,注定处于一种软弱无力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吴敬梓捐资兴复南京先贤祠的方式是修葺和致祭,并非易地重建。其时间大致在乾隆五年稍后。发起人和礼乐设置者为樊圣谟,主献、亚献、三献依次是吴培源、程廷祚、冯粹中,吴敬梓是主要捐资者并负责具体事宜。其目的是为尊崇儒学,抑制释道势力;祭祀祖先,尽后人之孝;最根本的则是为了扬名于世,并籍此获信于朝廷,进而得到功名之赐。  相似文献   

8.
吴敬梓四十岁前所作诗词赋等“有韵之文”的《文木山房集》,幸赖其真州至友方嶂“遽捐囊中金”付梓而“成此盛举”。斯集中的方崞等序文提供了吴敬梓家世际遇、生平思想、创作、研究与交游等不可多得的重要材料。因方嶂出资刊刻得以传世的《文木山房集》,具有丰赡的内容和珍贵的文献资料价值,在形象揭示作者人生阅历、诗词赋创作轨迹,叛逆思想产生、发展与终占主导地位,和为撰写巨著《儒林外史》准备较充足第一手材料诸方面,昭示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吴敬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范进中举"一节中的对比艺术,指出小说善于在客观的陈述描写中揭示深刻主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儒林外史》中的几个典型形象进行原型考证,分析了作者吴敬梓是如何对生活原型进行艺术虚构和艺术想象的,从而进一步揭示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为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儒林外史》这部伟大的小说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从《儒林外史》看明清南京的城市风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儒林外史》中,吴敬梓花费了极重的笔墨对南京进行了刻画和描绘,本文即以此为基础,结合史料,从商业与手工业、衣食住行、文化娱乐等方面初步勾稽出明清南京的城市风貌,指出明清南京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风貌的城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吴梅村的《琵琶行》与吴敬梓的《老伶行》的对比研究,探索这两首诗对”伶人命运一国家兴衰”主题的诗歌创作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对两首诗的艺术风格作出比较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作为一部讽刺性作品,突出的成就不仅表现在继承了明清以前小说在讽刺艺术上对比、夸张等惯用手法,还独创了讽刺艺术的新特色。在讽刺的内容、手法、以及对象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探索,单单从以往的典型性、真实性等角度来理解《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特色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4.
范进中举喜极而疯、严监生临终竖二指、王太战胜围棋国手,是《儒林外史》中极为重要而精彩的篇章。考探其创作材料的来源,与吴敬梓屡次出游淮扬的亲身经历、观察体验和素材积累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作者正是在广泛采撷涉及扬州与属邑高邮等地人事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剪裁、加工和提炼,运用典型化塑造方法和手段,从而成功创作了范进、严监生、王太等异彩纷呈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情节内容,并给我们以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讽刺小说的一部杰作。它对封建社会末期儒林中的腐朽与黑暗和形形色色的丑恶现象之所以刻画得入木三分,其中重要一点与这部小说杰出的讽刺艺术分不开。作家善于将日常社会生活普遍存在的各种现象,加以集中概括与提炼,典型地再现了生活的真实,从而达到"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对人物的命名曾布下了不少哑谜机关。它们大致可分为三个档次:初级档次为非主要人物,以"谐音字"命名;中级档次为较重要人物,用"谐音字"概括该人物一生经历;高级档次为重要人物,用有关词语组合命名,来寄托作者的某些情感和意图。  相似文献   

17.
李忠平 《阅读》2013,(23):18-20
同学们,在我们学习阅读的语文书中,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课文很多,比如:《郑成功》《轮椅上的霍金》《钱学森》《鞋匠的儿子》等等。这些课文都是以人物描写为主,常常借助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及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阅读这些描写人物的课文时,我们要留意这些描写。特别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往往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读书时品读、感悟人物的语言有助于  相似文献   

18.
江奈生.斯威夫特是十八世纪英国杰出的讽刺作家,其写作特点以讽刺手法的大量熟练运用而闻名。但在其小说《格列佛游记》中,运用得较出色的写作手法还有对比。通过对比,作品完成了人物自身性格之间的转换和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角色替换。  相似文献   

19.
毕传高 《阅读》2012,(12):22-23
文章中精妙的人物语言描写是写活人物的一大法宝!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语言描写方法。喃喃独白,凸显心事 语言描写第一式——独白式,即将人物的心事以自言自语的形式融入文章之中,达到心理描写的目的,突出人物个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隐喻的研究历史,以它在红楼梦中的灵动为契入点,阐述了红楼梦中疾病、花鸟、人物、语音方面的隐喻及死喻等,以它们来映照人物的性格、命运等,反映了人类生活,丰富和生动了人类语言,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