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都知道反切是一种为汉字注音的方法,却没有人论及它与汉字的产生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其实,反切从来就是一种造字法。文章采用历时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反切造字法的起源、操作方法和发展概况。论证了反切造字法至今还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2.
朴瑛姬 《考试周刊》2014,(39):20-20
日本人将汉字引入日本,并创造了新的日语词汇,我们称之为日制汉语。本文通过分析日制汉语的造词方法、分类、输入原因、接纳特征,得出中国人对于使用日制汉语没有生疏感,是因为中国和日本同属于汉字文化圈,大部分词语一看就可以马上理解词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字均是从甲骨文演化而来,而最原始的汉字则是通过象形、会意、形声的方法创造而出。因此,在现代小学低年级的汉字学习中,可以结合汉字的造字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想象力,并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汉字。本文将就汉字造字法应用于小学低年级识字课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汉字与文化同构,汉字集造字法与表辞法于一身,包容着造字心理和社会心理的全部流程,古今汉字概莫能外。通过探究与女性相关汉字的字源,我们可以窥得古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及当时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5.
汉字是一种源于“象形”的表意文字,形能示义,义寓形中,其形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我们从汉字的造字法和汉字的偏旁部首来分析可以得出汉字字义直观性的特点,从而更好的学习掌握汉字。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文字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古文字不仅丰富了文字的定义,其中很多汉字系文字采用汉字字形和笔画,并创造性地借用"六书"造字法造字,也丰富了汉字"六书"理论。同时,民族古文字在行款、雕版与活字印刷等方面均受到汉字书写的广泛影响。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建立的辽、夏、金三朝创制了仿照汉字设计的全新文字,元朝创制的八思巴文也仿汉字采用方块形式,这些文字作为"官方文字"为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使用,同时用来翻译了许多儒家经典教化百姓,反映了汉字所承载的儒家文化与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对少数民族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也是民族文化的典型载体,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字形才是汉字的本体,是汉字学的基本研究对象。从字形研究入手,以《说文》为对象,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汉字造字,力求对汉字造字有一个新的认识角度。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阅读》2007,(1):100-101
形声造字法作为音义兼顾的造字法,既保证了汉字在一定程度上音化,又不废汉字意化的根本特征,在音形义一一对应的时期成为造字的主流,并且由于形声造宇法的这种优势在以后所造的汉字中,形声字占越来越大的比例,形声字由甲骨中的大约20名发展成为今天的大约90%。[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前世界上的汉字教学分为语文学习和语言学习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通过对海外周末制中文学校,特别是对北美中文学校的办学地位、生源构成、教学目的等参数的分析,我们认为海外周末制中文学校的汉字教学性质介于语文学习和语言学习之间,其教学特征亦两种不同性质的汉字教学的特征既兼而有之,又不完全相同,最后提出了海外周末制中文学校汉字教学的四条原则。  相似文献   

10.
汉字不仅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同时也是祖先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本文主要从汉字的造字法角度分析汉字的产生与汉民族思维的关系.汉民族思维的主要特征是直观性、整体性和系统性,正是这样的思维特征才造就了绝无仅有的汉字文化.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日本的文字体系,探讨了早期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以及日本文字体系(汉字假名混写)这一特殊文字的形成,最后,剖析了汉字对于日本的意义,阐明了观点。  相似文献   

12.
日汉语音、字词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许多人认为日语比其它语言好学。原因是日语中有很多汉字。以为没学过日语,也可以根据汉字猜出其大意。其实不然,汉语与日语虽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却分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汉语属于孤立语,日语则属于粘着语。两种语言间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漫画在日本有着40多年的历史,从幼儿至成年人以及许多老年人都是漫画书的热心读者.近年来,日本漫画已在以亚洲为主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普及,并且得以发展.这些都与日本文化在漫画发展中的作用分不开的.而且,日本文化在漫画的取材范围,人物设计,审美观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日文汉字对中国人来讲,既有方便快捷的一面,也有扑朔迷离、误导思路的一面。我国人民创造的文字,陆续传入日本后,是怎样为异族消化、吸收、利用的?失真程度如何?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化?如何发展至今?日文汉字与中文汉字到底是不是一会事儿?文章探讨了日文汉字的历史渊源、发音演化、我们学日文汉字时怎样理解日本人的思路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篆隶万象名义》是空海依据顾野王《玉篇》并参以他书而编成的一部字书,由于保留了唐写本文字的书体特征,可作为研究隋唐字样的第一手资料。文章将《名义》前六卷中所收录的部分俗字分为"与常见俗字同形者"及"新见俗字形"两类,考察了其本字、俗写过程及使用情况。最后认为:《名义》俗字具有自己的风格,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其笔画繁简不定,正写俗写不拘,包含着正向类推和复古类推现象,具有比较严整的系统性,而其来源则多为汉字隶变。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日语写作时由于受母语的影响经常出现一些错误的表达。这些错误的表达主要表现为:1.直接用汉字(母语)表达;2.用汉字的词义来表达日语的词义;3.按汉语的习惯来表达;4.对日语词汇的理解不透而与汉语混淆;5.不会正确使用日语特有的表达式;6.不会正确使用日语惯用型;7.对副词词义只知其一而不知其它,因此造成了错误的表达。要避免这些错误表达就应强化学生的外语思维,使其正确使用日文汉字及惯用型。  相似文献   

17.
「和製漢語」是日本创造的汉字词,现已在汉语、日语和韩语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和製漢語」在汉语、日语和韩语中存在一些词形相同而语义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同形类义词,因而容易导致误解和误用。在查找出汉日韩语中存在的同形类义的「和製漢語」的基础上,对它们在汉日韩三国语中的语义和用法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为在汉日韩三国语中正确学习和使用「和製漢語」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日语语言文化受中国的影响较大。现代日语中有很多四个汉字组成的词,一般被称为四字熟语,四字熟语中大部分是从中文成语中引进过来的,但意义却不一定和中文相同,日语赋予了这些成语新的含义。中国人在学习日语时不但要注意区分这些形式相同或相近但意思不同的熟语,更要进行对比分析,从中了解和领悟日本语言文化的渊源和内涵。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日本文字的综合考察,指出日本文字是如何在中国汉字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起来的;当代日本汉字与当代中国汉字的异同点;以及日本文字的读音规则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日本文字的产生,与中国汉字有密切关系,日语汉字是日本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有效地引入日语汉字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把日本学界对于中国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介绍给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