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对日间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七氟醚全屏吸入诱导和维持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随机将1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全程吸入七氟醚麻醉的方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麻醉,采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的诱导苏醒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诱导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故七氟醚全屏吸入具有十分平稳的麻醉过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 35例ASAI-II级患儿术前给予阿托品0.01~0.02mg/Kg,诱导给予丙泊酚2~3mg/Kg,琥珀胆碱2mg/Kg,维持七氟醚3~4%,并予气管插管,术后麻醉清醒、拔管并送至病房。结果 35例先心病患儿分别是17例动脉导管未闭,10例房间隔缺损和8例室间隔缺损,患儿均成功完成介入封堵手术,手术时间30~45min,苏醒时间5~10min。患儿均在静吸复合麻醉下完成手术,所有患儿均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准备和术中呼吸循环监测是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麻醉成功的关键,七氟醚大部分以原形从肺呼出,诱导、苏醒作用均很迅速,且无体内蓄积,在高原地区小儿先心病介入手术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前术后镇痛已被人们广泛接受 ,方法也很多。我们选用副作用较少的芬太尼和咪唑安定分别与布比卡因伍用行硬膜外单次注药 ,观察术后镇痛时效 ,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选择 ASAI~ 级 ,行下腹部或盆腔手术患者60例 ,年龄 1 8~ 50岁 ,男 32例 ,女 2 8例。均为单纯硬膜外麻醉 ,术中未用静脉镇静、镇痛药 ,置管间隙为 T2 ~ L3。随机分 3组 ,每组 2 0例 ,均于手术结束缝皮前单次注药。 组 :0 .1 5%布比卡因 1 0 ml; 组 :0 .1 5%布比卡因 1 0 ml,含芬太尼 0 .0 5mg、氟哌啶 1 mg; 组 :0 .1 5%布比卡因 1 0 ml含咪唑安定3mg。三组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曲马多用于剖宫产术后的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epiduralanalgesia,PCEA),观察曲马多的镇痛效果及对产妇的产后恢复的影响。论证曲马多替代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PCEA的可行性。方法—选择90例ASAI—Ⅱ级足月产妇,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剖宫产手术。术毕随机分为三组:非PCEA组(Ⅰ组),用芬太尼的PCEA(Ⅱ组),用曲马多的PCEA组(Ⅲ组)。Ⅰ组术毕拔除硬膜外导管回病房用传统的肌注哌替啶镇痛;Ⅱ组:0.15%罗比卡因 芬太尼2ug/ml 氟哌利多0.05mg/ml;Ⅲ组:0.15%罗比卡因 曲马多2mg/ml 氟哌利多0.05mg/ml。两组设置都为负荷量5ml,持续量为2ml/h,PCA为1ml/次,锁定时间为15分钟。记录术后24h、48h两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0—10分),子宫高度,泌乳量。记录满意视觉模拟评分(VCS,0分为不满意,10分为最满意),初乳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PCA次数及病人主观不适。结果Ⅱ、Ⅲ组与Ⅰ组镇痛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与Ⅲ组镇痛效果无差异(P>0.05);Ⅱ、Ⅲ组与Ⅰ组在满意视觉模拟评分、初乳时间、24h泌乳量、肠蠕动恢复时间等四项的比较,Ⅱ、Ⅲ组明显优于Ⅰ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的嗜睡发生率为4例(13.3%),Ⅲ组且未发现,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48h泌乳量,三组无明显性差异(P>0.05);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芪甲甙预处理能否减少异氟醚麻醉下大鼠神经细胞的凋亡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大鼠:A组:未麻醉组,亦即空白组,用0.9%生理盐水处理;B组:异氟醚组;C、D、E组:黄芪甲甙预处理后异氟醚麻醉组。C、D、E组的处理方法为:异氟醚麻醉前,将大鼠分别灌胃黄芪甲甙溶解液20mg/kg,50 mg/kg,80mg/kg,每隔4h一次,共处理72h。接着,通过采用ELISA与Western blot技术测定血清促炎性因子、NF-κB,caspase-3及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考察黄芪甲甙预处理对异氟醚麻醉的影响。结果:与B组相比较,C、D、E组的神经元细胞死亡数量明显减少;在对照组,血清和海马CA1的丙二醛(MDA)水平相对较低。异氟醚B组则显著抑制SOD、活性水平,但促进凋亡的iNOS、NO和MDA的水平增高。相比较,C、D、E组显著地抑制了异氟醚引起的MDA、iNOS和NO的产生,而提高了SOD的活性水平;在对照组,促炎性因子的水平,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and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相对较低。在B组,这些因子的水平明显增高。相对的,在,而B、D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组),显著降低了这些促炎性因子的释放(P0.01)。与B组相比,C、D、E组的NF-κB及促凋亡标记蛋白Caspase-3水平降低,而抗凋亡标记蛋白BCL-2升高。结论:黄芪甲甙对异氟醚麻醉导致的神经元的凋亡有保护作用,可能与黄芪甲甙的抗氧化应激和抗炎性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0,(25)
目的:探究喉罩通气使用于全麻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7月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6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导管组组,两组各80例。喉罩组采用喉罩全麻方案,插管组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方案,对比两组在麻醉诱导插管(喉罩)前(Ta)、插管(喉罩)后1分钟(Tb)、插管(喉罩)后3分钟(Tc)和苏醒拔管(喉罩)后1分钟(Td)、拔管(喉罩)后3分钟(Te)这五个时间点呼吸、循环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喉罩组在插喉罩前(Ta)、插喉罩后1分钟(Tb)、插喉罩后3分钟(Tc)和苏醒拔喉罩后1分钟(Td)、拔喉罩后3分钟(Te)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平均气道压(PAW)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插喉罩后3min(T4)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平均气道压(PAW)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一定统计学意义;喉罩组在麻醉诱导插(喉罩)管前(Ta)、插管(喉罩)后1分钟(Tb)、插管(喉罩)后3分钟(Tc)和苏醒拔管(喉罩)后1分钟(Td)、拔管(喉罩)后3分钟(Te)这五个时间点患者循环功能变化均小于气管导管组(P0.05),有一点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气管内插管麻醉相比,在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中开展喉罩麻醉可减少患者插管拔管刺激,使麻醉诱导及苏醒平稳,可安全运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颈丛联合臂丛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5例锁骨骨折患者(实验组)采用颈丛联合臂丛阻滞麻醉,与单用臂丛阻滞麻醉的30例(对照组)作比较。结果:麻醉过程中,实验组心率(HR)为(98.2±3.2)次/min,对照组为(102.8±8.7)次/min,两组相比,P0.05;实验组平均动脉压(MAP)为(88.6±22.4)mm Hg,对照组为(97.9±12.4)mm Hg,两组相比,P0.05。实验组麻醉完善、不完善和无效者分别为42、2、0例,对照组分别为11、16、3例,两组相比,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应用颈丛联合臂丛阻滞麻醉,麻醉效果更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丙泊酚用于静脉全麻麻醉诱导和维持时患者心血管反应观察。方法:患者共50例、均为胆囊结石,ASAⅠ-Ⅱ级,择期手术,随机分为国产丙泊酚组(Ⅰ组,n=25),进口丙泊酚组(Ⅱ组,n=25),麻醉诱导前后、麻醉维持时BP、HR、SpO2的比较。结果:两组诱导后BP、HR比诱导前有明显差异(P〈0.05),诱导后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插管后1、3、5分钟BP、HR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麻醉维持时BP、HR比诱导前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组丙泊酚麻醉诱导与维持时具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平稳、应激反映抑制良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椎管内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在阜康妇产儿童医院分娩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使用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后不同时间的VAS疼痛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麻醉后不同时间包括(麻醉后10min、30min、60min、宫口全开)时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为(8. 52±2. 31) mg/L低于对照组的(9. 69±3. 57) mg/L;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分娩镇痛过程中,应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可起到很好的镇痛效果,同时会降低炎性反应,保证母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龙彦  李淼  刘勇  杨阳 《科学大众》2015,(1):178-179
目的:探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化疗后大鼠结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情况。方法:28只Wistar大鼠实施结肠吻合术,术后随机分草酸铂组(A组)和草酸铂+GM-CSF组(B组),每组14只,B组于吻合口两侧浆膜下层注射GM-CSF。术后24小时两组腹腔注射草酸铂25mg/kg。测定吻合口爆破压、羟脯氨酸含量及胶原纤维含量。结果术后第7天二组均出现吻合口漏,分别为3例和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组爆破压值及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169.26±4.31)mm Hg、(191.15±1.84)mm Hg;(9.86±0.40)μg/mg、(11.38±0.50)μg/mg;Ⅰ、Ⅲ型胶原纤维含量分别为:(1.08±0.11)p·μm2、(1.43±0.08)p·μm2;(1.06±0.10)p·μm2、(1.34±0.09)p·μm2。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注射GM-CSF可促进结肠吻合口愈合。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在治疗高原肺水肿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吸入NO治疗高原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吸氧、速尿加地塞米松静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用BG-95型一氧化氮治疗仪吸入10PPM一氧化氮.15%纯氧.用氮气平衡,总流量3升/分.治疗30分钟。结果:治疗组治愈天数平均3.5±0.75天,对照组平均4.5±0.82天.两组比较有差异非常显著(P<0.01)。一氧化氮治疗仪治疗过程中.经皮无创血氧饱和度值测定平均增加4.1 7±2.25%.增加非常明显(P<0.01)。结论:采用吸入低浓度NO气体治疗高原肺水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与评价调节灵敏度参数与青少年近视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对53名近视学生按近视不同阶段分组:初发近视Ⅰ组14名、进展性近视Ⅱ组23名、稳定性近视Ⅲ组16名,采用±2.0Ds反转拍进行一分钟调节灵敏度值测定,并将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Ⅰ组、Ⅲ组间调节灵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Ⅲ组间调节灵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Ⅱ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在近视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中,初发近视、进展性近视显示低调节灵敏度值,与稳定性近视的调节灵敏度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为我们预测青少年近视的发展进程提供一种简便的尝试性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一点三段式硬膜外麻醉方法在施行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拟行剖宫产手术120例,年龄22---30岁,体重75---90Kg,,身高155---170cm,ASA分级Ⅰ或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施行常规连续硬膜外麻醉(左侧平卧位,L1-2穿刺,头端置管,椎管内留管4cm,取平卧位。首次椎管内注入2%利多卡因5ml,5min后测试麻醉平面并根据情况追加维持剂量10ml,维持剂量选择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1:1混合剂),10min后手术开始。b组施行一点三段式麻醉方法。(一点三段是指硬膜外麻醉选择一个穿刺点,三个脊髓节段推注药物,后文中统称一点三段式麻醉)方法为:左侧卧位,头高位5—10度,L1-2穿刺,穿刺成功后穿刺针开口转向尾端并注入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1:1混合剂3ml,头端置管,椎管内硬膜外导管保留长度9cm(不包括皮下至椎管间的导管长度),回抽无血无液,注入2%利多卡因和0.75%布比卡因1:1合剂3ml,然后拔除穿刺针,后退硬膜外导管5cm,椎管内保留硬膜外导管长度4cm。嘱患者平卧,推注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5ml,5min后测试麻醉平面,并根据情况追加维持量4ml(2%利多卡因和0.75%布比卡因1:1合剂)。10min后开始手术。(本研究方法考虑人为因素或者穿刺本身导致导管在椎管内打弯情况,影响研究数据数值,担大量数据经统计后,对研究结果无影响。)记录手术开始时切皮反应、术中病人腹膜肌肉牵拉反射痛、肌肉松弛度以及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b组与a组比较,b组病人腹膜肌肉牵拉反射痛和肌肉松弛度明显减少,低血压发生率稍有增加,但是通过适量麻黄碱提升血压,可以维持血压稳定,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在施行硬膜外麻醉的剖宫产手术病人中,一点三段式硬膜外麻醉比常规硬膜外麻醉方法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苯氟嗪对实验性偏头痛的防治作用。方法:⑴对模型小鼠挠头次数影响的研究:昆明小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及双苯氟嗪(Dip)1、3、10mg/kg三个剂量组,按10mg/kg皮下注射硝酸甘油(NTG)注射液造模给药后,观察记录10min内小鼠挠头的次数。⑵对模型小鼠痛阈的研究:合格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及双苯氟嗪(Dip)1、3、10mg/kg三个剂量组,按0.4mg/kg皮下注射利血平造模灌胃给药,热板法测定痛阈值。结果:⑴双苯氟嗪(Dip)可以减少造模后10min之内偏头痛小鼠的挠头次数。⑵双苯氟嗪(Dip)可以提高其痛阈值。结论:双苯氟嗪(Dip)可明显地减少偏头痛小鼠挠头的次数,提高其痛阈值,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该药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娟  李文强  李扬 《科教文汇》2013,(4):108-109
目的:探讨预防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 or prostate,TURP)中低体温的措施。方法:将116例TUR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前者采用常规保温措施,即控制室内温湿度;实验组采用保暖措施,如包裹暴露部位、灌洗液加温、使用暖风机等。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各时段体温变化及低体温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在麻醉诱导前、麻醉后15 min体温无显著性差异,而在麻醉后30min、60 min及术毕体温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体温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低体温发生率为36.7%,对照组为55.7%,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TURP中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较高,应采用保温措施,减少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术前不同Pa O2水平的肺癌患者围麻醉手术期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方法:204例行单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根据术前Pa O2水平分成3组,A组Pa O260 mm Hg~,B组Pa O265 mm Hg~,C组Pa O270 mm Hg~:C组包括C1组和C2组,C1组患者入院时Pa O2≥70 mm Hg,C2组患者入院时Pa O270mm Hg,经过准备术前Pa O2≥70 mm Hg。记录入院,术前,仰卧位双肺通气15 min,单肺通气30 min、60min,双肺通气前1 min,手术结束前1 min及ICU拔管前1 min的血气分析及术后住ICU时间,比较3组患者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结果:Pa O2值在单肺通气30 min、60 min及双肺通气前1 min和拔管前1min水平,A、B、C组组间有明显差别(P0.05)。其中A、B组明显低于C组(P0.05)。A、B组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A、B组住ICU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结论:术前Pa O2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趋势。肺癌患者术前Pa O2≥70mm Hg能较好的耐受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盐酸氟桂利嗪含量。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醋酸钠缓冲液(0.06mol/L,用醋酸调节pH值为3.75±0.1)-甲醇(25:75)(加入0.2%三乙胺)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1.0ml/min。理论板数按盐酸氟桂利嗪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心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肺俞穴、肾俞穴治疗亚综合征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毫针刺法治疗,针刺心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肺俞穴、肾俞穴;对照组不实施任何治疗。2组分别于治疗前、第2、第4、第8周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2周末、4周末、8周末分别为23.5%、47.1%、79.4%,对照组分别为11.1%、16.7%、22.2%,2组4周末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8周末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8周末疗效与4周末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背俞穴治疗亚综合征抑郁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且远期疗效优于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在中医内科临床带教中实施病例讨论法的教学效果,为临床教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实习的220名中医内科实习生进行研究。将220名实习生随机分为研究组和传统组,每组各110名实习生。传统组实习生实施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临床教学,研究组实习生实施病例讨论法进行临床教学,研究分析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效果。结果:经过为期2个月的临床教学,研究组见习生的理论测试成绩平均为(93.38±4.89)分,其临床技能的成绩平均(50.51±9.02)分;传统组见习生的理论测试成绩平均为(90.02±7.33)分,其临床技能的成绩平均为(40.21±7.08)分,研究组实习生的理论测试成绩及临床技能成绩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实习生,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医内科临床实习生实施病例讨论法进行临床教学,能有效提高中医内科实习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值得在临床教学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因氯胺酮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且使用方便 ,故广泛应用于小儿麻醉 ,我院对 1 0 0例氯胺酮麻醉的小儿进行脉搏血氧饱和度 (Sp O2 )监测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本组 1 0 0例 ,男 67例 ,女 33例 ,年龄 4个月~ 8岁 ,体重 5~ 2 4 kg。一般情况好 ,发育正常。拟施行烧伤、眼科、口腔科及疝修补术等手术。麻醉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 0 .0 1~ 0 .0 2 mg/ kg或东莨菪碱 0 .0 1 mg/ kg。患儿入室后即将脉膊血氧饱和度监测仪传感器固定在毛细血管搏动部位 (指、趾 ) ,对不合作的患儿先肌注氯胺酮 4~ 6mg/ kg,然后开放静脉 ,手术开始时静注氯胺酮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