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死抉择》是当前开发我国电影艺术魅力的成功制作。文章从思想上、人物塑造上和艺术上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生死抉择》的成功与贡献 ,并建议把这一力作推向国际电影市场 ,以扬国威  相似文献   

2.
斯林 《神州学人》2000,(10):28-28
“多年没有出现这样的轰动景象了:一部影片,一部国产的主旋律故事片,每到一地公映即掀起争看竞评的热浪,场场叫座又叫好,许多省市甚至未映先红……《生死抉择》不仅成了一个文化热点,也形成了一个社会焦点。”这是新华社关于影片《生死抉择》的报道通稿中的一段话。这段报道的潜台词是:无论进口“大片”,还是国产献礼片,无论宏篇巨制,还是纪实手法,都已无法激活国内始终疲软的电影市场,影剧院门可罗雀的尴尬情景令中国的电影人好不难堪。 《生死抉择》是一部以反腐倡廉为题材的故事片。腐败,是历朝历代都未能避免的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抉择》、《生死抉择》创作的成功对一些重要理论问题的深刻的启示。这些问题是:唱响时代主调;新人形象、英雄形象、典型形象;政治性、艺术性、商业性;作家与时代和人民;歌颂和暴露;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4.
谢文娟 《文教资料》2010,(22):32-33
美国当代作家威廉·斯泰伦的长篇小说《苏菲的选择》讲述了波兰女子苏菲在极端境遇下的生死抉择。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苏菲面临着自己儿女的生死抉择,幸存下来的苏菲又要作出自己的生死抉择。在奥斯维辛,当生存只是一种奢望时,苏菲努力去寻找生存的机会。逃离奥斯维辛,当生存有了可能和希望时,苏菲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是什么让刚从地狱里爬出来的苏菲又选择了死亡呢?本文试从精神支柱的倒塌、罪恶感的折磨、爱与死的交织这三个方面来探讨苏菲之死。  相似文献   

5.
孙光     
《教师博览》2014,(8):F0003-F0003
孙光。1961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特聘教授,陕西教育学院美术系原副主任,陕西唐人书画院院长。出版有《孙光书画时代·成了加点盐》等著作。题写影视作品片名《生死抉择》《国歌》《红河谷》《大进军》《那山·那人·那狗》《汉罐》等四十余部。  相似文献   

6.
1915年,芥川凭借短篇小说《罗生门》步入文学创作之路。《罗生门》以风雨不透的布局将人推向生死抉择的极限,以主人公"下人"的心理变化为主线,借用了"面皰"的象征意义,传递出对人的理解、无奈与绝望。  相似文献   

7.
伍尔夫文学创作特别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小说《达洛卫夫人》表现了达洛卫夫人的三重人生困境:对爱情与婚姻的两难抉择,自我迷失以及对生死等人生意义的终极追寻.《达洛卫夫人》可谓伍尔夫探索女性丰富复杂精神世界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8.
《印度洋上生死夜》中船长皮埃尔在印度洋上面临了一次生死抉择,是救妻子?还是救客轮?最终他选择了救大家,演绎了一场爱的神话。教者常熟实小的洪榴老师在课堂上充满灵性的启迪的语言,奏出了催人泪下的旋律,也唱响了一曲爱的赞歌。[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两年前的一部《生死抉择》,着实在社会上引起一阵轰动。影片的卖点并非片中有什么大腕明星领衔主演,或是有什么令人泣下的情感场景。人们所惊叹的是片中主人公那铁面  相似文献   

10.
名师导读     
正选的两篇小说,都表现了文中人物在生死面前所做出的选择,让我们见识了人性中的微妙一面。《生死抉择》中的牧师迈克,原本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固守其所信奉的"除了上帝谁也不能夺走他人的生命"的观点,为此和医生乔伊成为了观点上的死对头。但在肝病面前,他最终选择了妥协,主动向格林太太表示,她可以捐献脑死亡的儿子的器官。《论王石头的重要性和非重要性》中得了乳腺癌而被  相似文献   

11.
学界较多关注《影的告别》中"影"和"形"的关系,虽说通篇都是"影"对"形"的独白,却形象地传达出了社会现实对鲁迅思想产生的困惑和怀疑、对生死抉择的辩证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徘徊焦灼。  相似文献   

12.
新年将至,他却远离,年仅48岁。他倒下时,罕见的风雪严寒肆虐荆楚大地。生死抉择的紧要关头,他以自己瘦小的身躯,为百姓抵挡死神的淫威;生死抉择的紧要关头,他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人民公仆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壮歌。  相似文献   

13.
孟子的《鱼我所欲也》虽是篇仅300来字的短文,却以严密的结构,充沛的气势,强烈的感情,层层深入地论述了“舍生取义”的主张。在论述过程中,作者注重运用了对比论证法,说明了一个人在面临生死和大义抉择的紧要关头,应保持本心,不惜奉献生命。  相似文献   

14.
迟子建的《白雪乌鸦》描述了1910年哈尔滨大鼠疫的惨烈事件。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灾难面前众生百态的日常生活。小说在向死的生存境地中描绘出人对死的恐惧和生的渴求,鼠疫有着巨大的毁灭力量,这力量从反面促使群体在毁灭中获得重生,在爱恨情仇演绎中,展示出生死之地的人性抉择。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第11册中的《革命烈士诗二首》有很强的思想性,词句也十分含蓄。教学时,教师要针对诗歌特点,抓住诗的主题思想,分辨词语的含义,激发学生对革命烈士的崇敬之情。 如诗中有两个“自由”,两个“自白”,只要把握住革命战士面对生死抉择坚贞不屈这个主  相似文献   

16.
“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近日,北大毕业、在四川一所中学教书的教师范美忠这番地震后的“表白”,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新快报》5月25日)  相似文献   

17.
“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2008年5月25日《新快报》)近日,北大毕业后在四川一所中学教书的教师范美忠这番地震后的“表白”在网上发表后掀起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18.
一、导语点拨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存呢?然而人类发展史表明生死不能尽如人意。因而便有了“死有重于泰山,轻如鸿毛”之说。举一个大家挺熟悉的例子来说罢,邱少云,一个朝鲜战场上的普通战士,当火烧到他身上的那一刻,他完全有选择生的权利,然而他却选择了死,因为他的选择可确保整个战役的成功。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发生在一群斑羚之间的故事,看看处于险境的它们是怎样选择生死的。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沈石溪的散文《斑羚飞渡》。  相似文献   

19.
<生死抉择>是一部大气磅礴、具有阳刚之气的作品,是一部提神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悲悼》中奥林的悲剧命运与他极端的俄狄浦斯情结分不开,而周围至亲至爱的人都无不以爱他的名义伤害他,使他一次次被推至痛苦抉择的风口浪尖,每一次都造成不可磨灭的创伤记忆。在经历了战场上的生死与残暴、家庭中理性与情感的较量以及自我的正义与罪恶的挣扎与沉沦之后,奥林最终成为家庭悲剧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