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藏高原是歌舞的海洋,藏族是一个善歌的民族。高原大地沉浮,人情世态沧桑,而优美动听的民歌却一直陪伴着人们。尤其情歌更是他们喜爱之致的表情达意、抒怀发愤的方式之一。在藏族婚姻发端之际,互相倾慕的青年男女歌手们在歌声中常常采用比喻、暗示、影射、双关等手法来表达他们的情思、观点和态度。用歌唱虫鱼鸟兽,赞美草木山川,描述各种花卉和吟唱日月星辰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意。它歌唱的是青春的旋律,生命的跃动,是藏族人民珍藏最深的纯洁和高尚的感情,表达的是他们追求幸福,追求美好情操和崇高的理想。藏族情歌充分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纯朴、健康的恋爱观和审美观。民歌本身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  相似文献   

2.
歌曲《嘉绒四季》是雅安籍青年作曲家丁一根据硗碛嘉绒藏族多声部民歌风格和演唱技巧进行创作的一部无伴奏多声部合唱套曲,作品运用专业作曲技法创作的同时,又保留了硗碛嘉绒藏族多声部民歌原有的风格.作品歌词根据硗碛传统民歌唱词特色,以藏语和汉语结合而作,充分展现嘉绒藏族唱词特征的同时,又用通俗易懂的汉语进行情感表达,既保留了当地传统民歌风格,又使得歌曲受众群体更加广泛.本文通过对该作品艺术性的分析,希望能对硗碛藏族传统民歌的创作提供新思路,为当地传统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藏族民歌作为藏族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广大的传承人群,也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藏族民歌也随之传承其经典并不断嬗变。本文站在当代文化的视角,探寻藏族民歌在地理环境、文化因素、宗教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4.
"隆力奇杯"CCTV第十二届青年歌手大赛首次将"原生态唱法"和"组合唱法"搬上舞台,这些来自穷乡僻壤、山野沟壑的"原生态民歌"独具魅力、真挚浓烈,唱出了一个不染烟尘、不饰雕琢、水灵灵的民歌世界.本文有感于"原生态民歌"独有的魅力,用赞叹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这些"草根艺术".论述了在时下日益崇尚回归自然、重新认同本体文化传统的潮流中,重视"原生态"这一新动向,对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田野实证等方法,对甘肃藏族传统体育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甘肃藏族传统文化孕育出了以舞蹈、角力、竞速、合中、体能、武艺、智能和游戏八大类民族体育项群。这些藏族传统体育就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反映了甘肃藏族历史发展轨迹和文化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6.
白马藏族分布在甘肃省陇南文县和四川省平武县一带,是我国有着独特民族习俗的少数民族群体。甘肃白马藏族生活在甘肃文县铁楼藏乡白马河流域,藏区人民远离城镇,终年以劳耕为生,生活处于半封闭状态。白马民歌则是白马藏族人生产劳动、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的集中写照,白马民歌题材及其丰富广泛,民歌演唱风格独具民族特色。笔者从甘肃白马藏族民歌的地理分布与应用语境,白马民歌的演唱考察;白马民歌的演唱分析等方面入手,对甘肃白马民歌及其演唱特点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民歌村六奇——湖北武当民歌村考察纪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山“吕家河民歌村”歌手多而集中 ,歌曲众而曲调丰富 ,风格柔中有刚 ,题材广而史蕴深 ,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山野奇葩”。其产生原因 ,与地理环境、历史特征、民俗传统、道教氛围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驻马店地区地处豫南,自西汉在此置汝南郡至今,己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文化汇黄淮与江汉文化于一炉,有着丰富的民歌资源。这些民歌记载着驻马店地区音乐文化的起源、历史发展以及与人民生活的密切联系,是他们劳动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珍贵的社会价值。按照群众演唱的不同形式,驻马店民歌可以分为号子、山歌、田歌、叙事歌、小调、灯歌、经调、渔歌、儿歌、叫卖音乐等种类。这些民歌以徵、宫两种调式为最多,音阶多为五声音阶,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藏族区域音乐体系中青海藏族音乐是很有特色的。青海藏族分布的地区广袤,人口密度稀疏。由于地理、历史、宗教和风俗等方面具有诸多特性,其民歌同样也是独树一帜,并且具有复合性,凸显了文化的多元性、宗教性、融合性。  相似文献   

10.
藏族民歌历史悠久,演唱风格也很强。藏族民歌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歌曲内容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演唱,歌唱者在准确表达歌曲情感内涵的同时又能够十分自由的表达内心情感。本文将从藏族民歌的类型和藏族民歌的演唱技巧等方面探讨藏族民歌的演唱风格。  相似文献   

11.
民歌以方言为底蕴.要研究民歌必须了解民歌的方言特点,要演唱民歌就必须学习和运用方言.在今天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时代环境下,普通话正在影响着人们原先的语言习惯,方言自身也在发生某些变化.本文介绍和分析了紫阳传统民歌中的方言字音现象,对民歌演唱中歌手如何处理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2.
民族性是民歌的重要尺度,壮族的民歌主体称为壮欢,壮欢歌手存在现状是壮族民歌传承状况的反映。以柳城县太平、冲脉两地壮欢歌手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实地调查、访谈,发现壮欢传承总体状况呈衰微之势,存在传承人老龄化、断层现象明显,传唱水平降低、内容简化等问题;意识形态影响、大众文化冲击、民族语言运用减弱、文化功能转变、民族文化认同淡漠是壮族民歌传承困境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藏族民歌在藏民族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具有浓重的宗教情结,独特的民俗文化特征,并且流行着大量而丰富的情歌,审美风格呈现质朴与华丽的特点,同时表现出善于对新生活讴歌等等,这些鲜明特色,都有其深层的文化因素,也是藏族民歌具有深邃内涵和独特魅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北京歌手韩红,是一个藏族女孩,她有一个好听的藏语名字——格桑卓玛。她的妈妈雍西是一位著名藏族歌手。  相似文献   

15.
民歌改编是大众流行音乐中突出的文化现象,从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音乐影像传媒业的发达,许多通俗歌手将改编后的传统民歌作为自己翻唱得对象,使传统民歌与流行文化结合起来,成为流行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民歌经典借助于流行音乐从而使民间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光大,而不至于在工业文化的社会中,成为被遗忘的精神之流。但是,改编后的传统民歌由于背离了当初孕育其产生的语境,已经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歌。以改编民歌《走西口》为例,由于其节奏、曲式的改变,导致歌曲的情感内涵的漂移,使传统民歌中那种苦难离别的情感叙事,变身为语境暧昧的男女之间的情感叙事。音乐的风格也从自然质朴带着某种人生沧桑感的凄美,转变为细腻、缠绵甚至带有几分某种娇柔做作的妩媚。这种民歌经典重述的两难,也是文化工业时代,传统民间音乐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16.
在悠久的历史民风中,锡伯族的广大人民用自己的才气和淳朴的民风在历史上留下了很深的印记,并且创造出了美丽的民歌音乐,锡伯族的民歌,是锡伯族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种类,民歌的音调动听又具有魅力,民歌所反映的是锡伯族的浓厚的生活气息。运用朴实,简单的曲调,成为我国音乐民歌史上的瑰宝,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气质,本文通过锡伯族的民歌的风格特点,从而对于其音乐形态做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白马藏族无论历史渊源、宗教信仰、风俗民情都和藏族有很大的区别,白马藏族的民歌更具有独特的风格。本文对甘肃文县白马藏族民歌的音乐特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一、歌曲创作背景《献上最洁白的哈达》是一首抒情的藏族民歌,是藏族民间歌舞“弦子”中的代表作品,被收入音乐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雪域天音”板块。作品彰显了藏族民歌独特的风格色彩,亦表达了藏族儿女对青藏铁路通车的喜悦和对祖国的热爱。藏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以畜牧业为主。藏族人民主要居住在青藏高原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悠久文化与民俗风情,献哈达是藏族最高的一种待客礼仪。在河山壮美的高原上,藏族人民以其无穷的智慧和独特的生活经验,创造了弦子、囊玛和堆谐等艺术体裁。  相似文献   

19.
英国     
在英国的历史上,凯尔特、朱特、盎曾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更迭、交融、混化。其传统音乐以民歌、舞蹈音乐和器乐英国素有民歌的宝库之称。仅只流传种变体就达300种以上,英国民歌协会的塞于1900-1910年搜集的英国民歌就分别达面证明了英国民歌的丰富和多样。这些民品向世界各国输出,因此,如今在世界各当地歌词来唱的歌曲。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族音乐种类众多,都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陇南位于我国疆土的腹部,在这片土地上居住着白马藏族。白马藏族是藏族的一个分支,民歌种类更丰富,如:劳动歌、祝酒歌、祭祀歌、生活休闲歌等等。这众多的民歌充分体现了白马藏族的民族风情和特色的生活状态习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