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动斜面上的物体(如图1),依靠物体和斜面间的相互作用力,使物体相对于斜面静止的现象,在力学中称为物体的自锁现象。那么,运动斜面的加速度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产生自锁现象呢? 物体A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B上。设物体与斜而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斜面B沿水平方向以加速度α作直线运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重力mg,方向坚直向下;斜面对物体的支承力N,方向垂  相似文献   

2.
正斜面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问题是高中力学的一个难点,也是力学部分常考的一类问题.本文就"物体-斜面体"系统中求解斜面体与地面间摩擦力的几种情况探析如下.1.物体在斜面体上静止或沿斜面体匀速下滑时,斜面体与地面之间没有摩擦力图1例1如图1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斜面体,质量为m物体放在斜面体上恰能静止或匀速下滑,则斜面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为.  相似文献   

3.
用“物体受力分析”法并作出物体受力图,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而分析物体受力情况要知道“要领”,即:1郾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物体,可以是质点,也可以是物体系(如机械整体),对于具体问题要进行具体分析.2郾弄清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是静止或运动).3郾一般问题中应首先找出与受力物体相关联的所有其他物体,然后按照重力、摩擦力……的顺序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现举简单机械系统中有关力学问题为例,用受力分析法来解答有关问题.例1向车上装重物,常用木板搭成斜面,把重物推上去(如图1)(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这样就比较省力,…  相似文献   

4.
<正>在高中物理力学的学习中,只有在认真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后,才能在解题过程中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在解题过程中,更要注重学会进行力学的解题思维和方法,有效地增强解题能力,从而真正有效地解决有关力学的物理问题。一、运用整体法解决力学问题例1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正在以固定的速度从倾斜角α=60°的斜面底端O向上  相似文献   

5.
连接体问题按相互连接的物体的运动情况来分有 :不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和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种情况 .学生对不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连接体问题普遍感到困难 ,本文结合例题作分析讨论 .1 根据牛顿定律 ,并结合运动学知识求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连接体运动问题( 1 )求解加速度【求解策略】①对甲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并列出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②对乙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并列出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③依据矢量分解法则 (即依据效果进行分解 ) ,列出两个物体运动加速度间的大小关系 ;④联立上述三个方程求解即可 .例 1 光滑杆上穿两个质量皆为m的小环 ,…  相似文献   

6.
画受力图是解决静力学平衡问题的第一步,也是学好静力学的关键,须准确无误,否则不可能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画受力图时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1.单独画出物体的分离体图时,随意改变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如图1所示把放在光滑斜面上的小车的受力图画成了图1中b、c所示.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时常有些学生对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求解斜面在无摩擦的水平上运动的加速度感到困难,此问题可通过增设辅助未知数的方法进行求解,或许对学生灵活运用物理规律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斜面问题是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典型问题之一,这类题目形式多样,斜面既有光滑的也有粗糙的,既有固定的也有运动的,既有一个斜面的也有多个斜面的.求解斜面问题的关键是作好斜面上物体的受力分析,尤其是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包括支持力和摩擦力).  相似文献   

9.
例1 如图1所示,物体A重叠在物体B上,将它们沿斜面ab拉上平台bc的整个过程中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对它们的拉力分别是F和F',试分析物体A和B在这两段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的情况。解析:(1)物体在斜面ab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属于平衡状态。A和B的受力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GA'是物体A重力的一部分,它使物体A有下滑的趋势,fA是物体B对物体A的摩擦力。由于它处于平衡状  相似文献   

10.
力学问题从空间上可分为水平面、斜面、竖直面三大类。斜面上的力学问题千变万化,本文用牛顿运动定律对几类基本物理情景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其解题一般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1.
中学物理中静力学问题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二是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在《物体的平衡》这一章中,学生难以掌握的是静力学中的极值问题。这里主要讨论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极值求法。〔例题〕如图1所示,今以力F阻止物体从斜面上下滑,斜面的倾角为!,!大于临界角!s("s=tg!s)。设物体的质量为m,物体与斜面的摩擦系数为"s,问阻止物体下滑的力F与斜面成多大角度时,所需的力最小?〔解〕此题可用两种方法来讨论:第一种方法用正交分解法,用求三角函数极值方法来求极值;第二种方法是根据物体受力平衡条件,经分析力…  相似文献   

12.
对于平抛运动,与过去不同的是,教材的出发点不是说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而是说它在水平方向受力如何,竖直方向受力如何.学习物理就要学习它的基本方法,而在力学中,根据受力确定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它的坐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而解决其他问题,这是一个基本方法.一、平抛运动的拓展应用———约束条件下的平抛运动1.斜面的约束例1图1如图1所示,从倾角为α的斜坡顶端,以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抛出一小球,设斜坡足够长,空气阻力不计,则小球从开始运动到离开斜面的距离最大时所用的时间是多少?解析:将小球的速度v沿斜…  相似文献   

13.
一、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如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及时间等.(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力的大小和方向).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解题思路图解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不论求解那一类问题,求解加速度是解题的桥梁和纽带,是顺利求解的关键.二、整体法、隔离法1.整体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把所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方法称为整体法.采用整体法时不仅可以把几个物体作为整体,也可以把几个物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采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4,(A5):5-6
高考物理中的斜面问题是千变万化的,既可能光滑,又可以粗糙;既可能固定,又可以运动,即使运动,也可能匀速或变速;既可能是一个斜面,又可能是多个斜面。以斜面为载体,可以编制出五花八门的各种题目。求解斜面问题,能否做好斜面上物体的受力分析,尤其是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包括支持力和摩擦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在力学连接体问题中,可用隔离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解题,也可用整体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解题,或两者兼用,当几个物体处于相对静止时,可将这几个物体看成一个物体来处理,即应用整体法会使复杂问题变得简单. 例1 如图1所示,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三角形木块abc,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  相似文献   

16.
高中物理的斜面通常只是一个载体,而处于斜面上的物体才是真正的主体。由于斜面问题千变万化,既可以光滑,也可以粗糙;既可以固定,也可以运动,即使运动,也可能匀速或变速。而求解斜面问题,能否做好斜面上物体的受力分析,尤其是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包括支持力和摩擦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根据斜面上物体受到的外力的不同分类进行了讨论,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学生的解题错误中有许多是属于习惯性的。尽管教师多次讲解,多次给他们订正,但这些错误仍然会经常出现。试举几例: 1.不管具体情况如何,总认为物体对斜面的压力都是mgcosθ(如图1中F推着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学生仍认为斜面受到的压力是mgcosθ)。 2.不管物体是处于什么性质的平衡,就把各个力受力点随意集中到一点(如图2,把A、B两桥墩对桥梁的支撑力以及车对桥的压力都集中到重心C.受力图见图2)。  相似文献   

18.
大家知道,力学是学好整个中学物理的基础,而对物体受力情况的正确分析是学好力学的关键;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物体受力分析最感困难,许多学生不能判断出受力分析中的错误。为此,下面给出两条判断物体受力分析是否正确的原则:一、每个力都能找到施力物体;二、物体的运动状态与物体的受力情况相吻合。 第一条原则可以使学生避免在物体的受力图上多画力,如所谓的下滑力、向心力、回复力等以作用效果命名的力。但是,只掌握第一条原则是不够的。因为有的多画的力也可以找到施力者。  相似文献   

19.
<正>在高中物理的课程结构中,牛顿力学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是解决很多复杂物理情景的着手点,也是学生们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熟练地掌握这部分的知识可为学生学习后阶段能量问题和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带来极大的便利.然而,在真实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为学生们受力分析时落东落西的毛病苦恼,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能力薄弱,对所研究问题认识不清造成的.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重点对平时练习中最基本的斜面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20.
极值问题是物理学习题中,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典型题目之一。本文以几个力学实例,介绍常见的极值问题的多种解法,希望能促进对极值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求解极值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促进物理知识与数学知识的结合,加深对物理知识更深入理解。一、省力角问题例一,如图(一)所示:斜面与水平地面夹角为α。物体在外力F作用下向上运动,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