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兴国山歌是赣南客家山歌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我国南方传统民歌中具有代表性的山歌歌种,也是我国民间艺苑中一束奇葩异卉。本文以兴国山歌为对象,从传承方式和审美价值两个角度作归纳和研究,提出了家族影响、师徒传承和竞赛刺激三种传承方式和审美愉悦、传播知识两种文化价值的认识,为兴国山歌的继承和发扬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试图通过对歌唱声音、音乐感觉、情感表现、艺术形象等因素的探索和研究,从歌唱艺术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音乐美学的思想和方法来阐述歌唱艺术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在歌唱中审美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如何培养、应用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述,揭示了审美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歌唱艺术审美是歌唱者对声乐艺术美的一种心理感受".在歌唱审美中,歌唱者扮演着一个审美主体的角色,他既是审美者,又是美的形象的表演者,音响的创造者.歌唱者只有从歌唱声音、音乐感觉、情感表现、艺术形象等方面去领悟和体会歌唱艺术的独特魅力把所有美的审美感受倾注在歌唱之中,把美的声音与情感融为一体去揭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绪,才能使歌唱艺术富有生命力,并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夏朗  杨爽  董礼 《考试周刊》2011,(5):46-47
乐感是学习声乐者技能和素质的重要体现,乐感的培养与审美是声乐学习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乐感的培养,首先要注重语感的训练;其次要注意激情与理智完美统一;最后要在歌唱实践中检验和提高。乐感的审美包括歌唱艺术的审美,歌唱声音的审美,以及歌唱乐感的审美。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以其人文性、艺术性等特点,成为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艺术鉴赏力的基本课程。本文对当前歌唱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小学生身心特点,探讨歌唱教学的有效途径,为音乐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殷进良 《华章》2007,(5):118
歌唱是美的载体,它追求美也传播美,并使人们在艺术的真、善、美境界的升华中获得精神上的充分满足、艺术上的极大享受和审美素养的最大提高.歌唱的艺术表现离不开审美,审美又促进歌唱艺术表现力的不断提高,两者的统一,既能开拓歌唱艺术的新境界,又能扩展艺术审美的新领域,它激发着人的创造力,激励歌唱者歌唱的艺术表现永远追求新的目标和更高品格.  相似文献   

7.
声乐教学是美育的一部分,笔者运用音乐美学的思想和方法,对歌唱艺术特征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歌唱艺术审美就是歌唱者对声乐艺术美的一种心理感受,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在歌唱审美中,歌唱者扮演着一个审美主体的特殊角色,他既是审美者,又是美的形象的表演者和美的音响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8.
在歌唱审美中,歌唱者扮演着审美主体的特殊角色,他既是一位优秀的审美者,同时又是美的声音的创造者。歌唱者只有具备高超的审美能力和歌唱水平,才能创造出美的歌唱声音,为听众提供美的审美音响材料。歌唱情感的审美是一种心理反应,包括了声音技巧和情感表现两个方面。歌唱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要想把审美情感确切地表达出来,就必须"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声乐作品所表现的情感之中,才能赋予歌唱以感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陈伟 《华章》2012,(35)
歌唱是人们喜爱的一门艺术,这与歌唱审美是分不开的.探寻歌唱艺术的审美特征,展示歌唱艺术的独特魅力和美好感受,体现歌唱情感表现的自我创造与需求,塑造感人的歌唱艺术形象,构筑理想的艺术境界,追求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对于歌唱艺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内容只包括笔者对歌唱声音与情感审美特征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正孙玉石在《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研究》中把李金发的诗歌分为四个方面:他歌唱人生和命运的悲哀,他歌唱死亡和梦幻的境界,他歌唱爱情的欢乐和失恋的痛苦,他歌唱自然景色和自己的感受。其中对死亡和梦幻境界的歌唱应该说源自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一、一组与死亡有关的意象不论是中国传统诗歌,还是西方的文学作品中,正面的、美的、能引起人们愉快感受的事物一直在人们的审美情感中占优越地位。但到了波德莱尔那里,审美情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的民族声乐教学应当在维护和突出本民族风格演唱艺术创造的基础上,使民族唱法演唱的声音更圆润柔和,更能充分地发挥嗓音运用自如的能力和更好地表现民族歌唱的语言和风格特征。当代民族声乐教学中应注意:1.不要把民族风格唱走了样;2.要注重咬字吐字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价值;3.要注意协调好声音“竖”与“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作者通过分析美声、通俗、民族三种唱法在发声原理上的异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三者之间的共性与个性.作为歌唱者要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演唱路子,提高自己的发声技术水平,以丰富自己的歌唱.  相似文献   

13.
美声通俗民族唱法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声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分析美声、通俗、民族三种唱法在发声原理上的异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三者之间的共性与个性。作为歌唱者要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演唱路子,提高自己的发声技术水平,以丰富自己的歌唱。  相似文献   

14.
民族声乐演唱中有七个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弄清这七大问题中的有关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内部联系,是迈向民族声乐的教学和演唱的一条成功的大道.反之.如果不能弄清这些基本问题,学习民族声乐就会寸步难行,甚至产生各种嗓音疾病.这七大基本问题分别是:一、民族声乐演唱的基础--歌唱的气息,二、民族声乐演唱的标尺--共鸣,三、民族声乐演唱的关键--打开喉咙,四、民族声乐演唱的核心--咬字吐字,五、民族声乐演唱的难点--真假声结合,六、民族声乐演唱的目的一声情并茂,七、民族声乐演唱的必然阶段--字声结合.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态度应该是继承与发展,而对发展中的民歌演唱风格问题则成为当前民歌演唱传承中要突出解决的问题。了解中国民歌的特征下的唱腔风格,理解民歌作品的风格与歌唱声音风格的关系,培养歌唱者能演唱多风格民歌的能力.努力做到演唱风格与歌曲风格的统一,才能做到民歌演唱风格的科学应用。  相似文献   

16.
"原生态"民族唱法真实、清新,具有自然的民俗文化特性,"学院派"民族唱法则是"原生态"民族唱法在当今时代中的拓展和延续,具有先进性、新兴性和科学性。两种唱法的争议实质是中国民族声乐如何立足于"原生态"民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体系。通过加强对现有唱法的收集和保护,在艺术学院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借助传媒正确引导为原生态唱法提供展示舞台等途径,可以更好地实现"学院派"和"原生态"民族声乐唱法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民族唱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演唱方法,如何在声乐教学中搞好民族唱法的教学,本文从对美声唱法的借鉴、歌唱的咬字吐字、作品的演唱风格、演唱曲目的选择等方面谈了有关民族唱法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唱腔风格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以其多样的形式和独特的唱腔深受客家人民的喜爱,本文试从客家山歌的运腔、装饰音腔、衬词运用等方面入手,结合两位民歌手的演唱特点,探讨粤东北客家山歌的唱腔风格.  相似文献   

19.
衬词是民歌构成中最具民族特色的结构要素之一,在巢湖民歌中衬词的运用比较普遍。民歌衬词反映出巢湖人的日常语言习惯,同样也是歌唱艺术在生活中的一种具体反映和表现。歌曲演唱中衬词的不同含义,彰显出巢湖的地域风情,有助于巢湖民歌的演唱方法更加多变。民歌衬词的独特内涵,决定了作曲者和演唱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歌唱技巧和审美价值。对巢湖民歌衬词的功能以及运用的研究,有助于对巢湖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创作方法的了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多元文化视野中,中国民族声乐唱法应在重视本民族传统唱法的基础上,用开放、豁达、多元的角度去思考多种不同形态、不同层面和不同趣味的唱法的创新,以丰富民族声乐艺术的内涵,让中国民族声乐与时代接轨,与国际交融,朝着更宽广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