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20世纪中国社会文化语境中,梳理了女作家笔下女同性恋书写的发展演变,指出这是女作家反抗父权文化体系、寻求女性情感慰藉的一种书写策略,与异性恋书写及男作家笔下的同性恋书写都有本质区别,对这种书写之于女性解放/女性写作发展的意义应予以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
女作家的女同性恋书写总被认为是女性颠覆异性恋霸权、反抗男权中心主义的一种方式。而在进行文学创作和阅读时,不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性别视角。由于性别视角的长期缺失,存在于女性文学作品中的性别内涵往往成为盲区。因此,本文拟以性别视角为切入点,选取中国现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岸文坛涌现了一批女性家族小说,女作家们从女性角度书写母系血缘家族背景下的女性生存境遇。《无字》和《海神家族》作为大陆和台湾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本,对男权话语笼罩下的世代女性家族进行了生动的展现。在男性缺席的环境下,女性完成了从弱者到强者的蜕变,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家庭伦理关系也在认同与崩塌之间摇摆。对两岸女性家族小说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探寻当代两岸女作家在女性自觉与女性书写方面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女性与自我,女性与男性,女性与女性这三个研究角度为切入点,重点探究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两部剧作《娜拉离开丈夫以后》(《又名社会支柱》)与《克拉拉·S的音乐悲剧》中所反映的女性生存状况,旨在分析两部剧作中所刻画的女性生存书写的问题:生存在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处于客观从属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张艺谋电影的一个重要主题,便是对男权文化的批判与表现女性对男权文化的抗争。就其对男权文化的批判而言,主要表现为揭露男性干涉女性婚姻自由、男性让女性充当生育工具、男性把女性当成淫乐工具与残害女性生命等方面。而通过女性反抗买卖与包办婚姻、反抗男性性压迫与追求自由的爱情的叙事,张艺谋电影进一步显示了对男权文化的强烈抨击。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女性的身体隐失在男性话语中,失去了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新时期以来,陈染、林白等女作家的创作打破了文学书写的身体禁忌,将笔触深入到女性独特的身体体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女性自身的解放,对于女性寻回失落在男性话语中的自我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由于男女二元对立的创作思维方式,以及对西方"身体写作"理论的误读与消费文化的侵蚀,女作家们的身体书写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突破性描写的禁区,但他的男性本位意识压倒了女性的主体性.对女性形象的书写存在种种空白与缺席。沈从文勾勒了一系列美丽女性,大胆地言说了她们的心理渴求,但仍落入了男权文化的巢臼。这种镜中花、水中月似的书写,是男性的异性想像,体现的是男性的期待、欲望、体验。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写作女性不再认同传统男性中心文化创造的"女性神话",她们不约而同地在她们的小说文本中召唤出不甘于男权压抑,并对封建男权、父权表现出强烈反抗精神的"疯癫"女性。写作女性在具体的性别权力关系中对"疯癫"女性的书写,正构成对传统文化书写中"天使"女性的深刻讽刺和无情解构。  相似文献   

9.
在菲勒斯中心主义统治下的中国文学,导致了姐妹情谊书写的“空白之页”。90年代的中国,女性主义写作高潮迭起,女作家们冲破了种种男权中心话语的压制,勇敢地正面抒写了确实存在的女性情谊。全文通过对陈染小说所蕴涵的姐妹情谊的论述,高度肯定了陈染为突破男权中心话语和建构女性话语所作出的努力和探索;同时分析了由于文化的禁忌,其姐妹情谊的书写带有拒绝社会认同的边缘人格色彩。  相似文献   

10.
运用女性主义以女性人物的命运为切入点,分析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代表作《荆棘鸟》,以期寻找隐藏在文本深处被男权文化异化的女性思想,可以发现由于父权文化根深蒂固的原因,作者在塑造女性艰难的自我觉醒过程中不自觉地流露出对男性意识的屈从。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运用美国现当代女性主义理论家艾德里安娜·里奇的女同性恋女性主义理论中的"女同性恋连续统一体"理念,对中国当代作家林白的代表作《一个人的战争》及其姐妹篇《说吧,房间》两部长篇小说进行分析,发现小说中无论是女主人公女伴的离去、离世,还是女主人公与女儿的被迫分离,林白所呈现的"女同性恋连续统一体"都走向断裂。与此同时,小说中的女性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努力进入男性建构的"共同体",女性个体与群体的主体性最终被消解,反映出林白对里奇的"女同性恋连续统一体"概念进行的批判性思考,体现了林白反乌托邦的现实主义写作意识及其女同性恋书写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金锁记》和王安忆《长恨歌》都是以传统女性为书写对象,展示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悲剧。通过对比曹七巧和王琦瑶性格命运的相似性,从男权社会意识和女性心理痼疾两个角度梳理造成她们悲剧的根源,从而可以看出两位不同时代的女作家对女性问题的关注与着眼点的承袭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这三位女作家关于女同性恋的书写都是在20世纪初五四启蒙思潮呼吁个性自由、思想解放、男女平等背景下展开的,是对当时生存环境的一种超越,同时也是一种变相的妥协。五四时期的女同性恋现象一般都被称作“姊妹情谊”,更进一步的则是“同性之间的爱恋”。本文主要比较这三位女作家在这一题材书写上的异同,以及分析这种书写背后的部分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4.
“五四”以来的许多女作家自觉地采取模拟男性的形式来对抗男权社会,张爱玲却丝毫没有维护父亲权威和男性传统形象的迹象。通过遗老、遗少及“时代弃儿”三代男性形象的描写,张爱玲无情地揭露了没落阶级的道德堕落与精神颓废,成功颠覆了男权话语霸权,并以此来宣泄自己的反叛与绝望,并以女性形象塑造进一步剖析了中国男权(父权)社会。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凸显性别意识、否决叛离男权秩序、寻找和建设纯净女性话语的女性文学创作的不归路上,对男性生存困境的关怀、对父性的追问、对家园的回望与流连,这些曾为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所不容或不屑的内容,已在近年来潜入女作家的创作视野与文本叙述。对男权文化的甄别、精选与借鉴,对男性困顿处境的种种摹写,是协调的姿态,是视野的宽容,也是文化源头的守护与积淀。它作为女性作家观照世界的一个有机视角,丰富并发展着新世纪女性文学的创作母题。  相似文献   

16.
李秀春 《文教资料》2011,(27):11-12
陈染作为一个女作家,创造了女性欲望书写的独特话语文本。她站在女人的角度,将对于男权神话的颠覆和拆解作为一种日常的文本策略,具体表现为“恋父”与“审父”情结;对姐妹情谊的书写。  相似文献   

17.
女性话语是以男性意识为模式与规范,还是“以性意识为规范”?为了还“女性”话旆的本真面貌,中国女作家通过她们笔下女性形象的建构,希望建构出真正的与男性话语平等存在的“女性话语”。但是在建构女性话语的过程中。女作家们的努力地展现了女性话语建构的迷惘。男权意识规范女性话语势力的强大,是赞成女性话语建构迷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五四以来女作家走进了历史女性叙事的行列,打破了男性独霸历史叙事的局面,女性对自身历史的叙述,不仅使女性群体获得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权力,而且也构成了对男权话语的挑战、修正、颠覆、补充。在这百年中,女作家对历史女性的叙述与阐释也受社会风潮、时代话语的规约,但是,对女性命运的关切和自我主体的探索始终是女作家历史叙事的中心。  相似文献   

19.
吴妍 《文教资料》2007,(34):137-139
陈染是上个世纪80年代崛起的一批女作家中比较富有个性的一位,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着眼女性,远离男性,并千方百计去寻求女性的归宿。她的作品从个体生命体验出发,在拆解和颠覆男权中心和父权神话的同时,构建女性文化自救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众传播文本性别意识表征主要呈现出几个不同的维度。传统男权道德观念的压制仍然使女性生存状况处于非完善态势,女性形象在商业消费文化与既成惯常无意识中存在表达的虚望;女性现代韵态与灵魅精神诉求融合进入全面唯美的性别情色,新兴媒介视觉"秀"与个性欲望狂欢景象映照出女性经验的转折;对应男性自足意义的女同性恋影像表达指涉到女性自身发现的言说,协调的双性同体意义在当前传媒形式中开始引领进步和谐的思想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