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杨志强 《考试周刊》2014,(15):23-23
李清照是宋代首屈一指的女性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她是"女作家中唯一一位卓然立于男作家群中而毫不逊色的女作家",她以女性身份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成为20世纪宋词研究中仅次于苏轼的第二大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20世纪40年代,在其他童话都围绕抗日救亡的主题展开时,女性童话作家黄庆云的作品就像一缕清风吹拂着现实主义儿童小说的文坛。在鲁迅先生的思想感召和许地山的鼓励支持下,她的作品自然而然地选择了贴近生活的现实题材,同时,作为女性作家,她的作品还充满着独有的梦幻色彩,并处处透露着女性的柔和温婉。可以说,20世纪40年代黄庆云的童话作品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庐隐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文坛上的一颗新星。虽英年早逝,但她作品中的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动形象,丰富了小说艺术人物画廊。她的创作是现代文学的优秀遗产,值得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4.
《野兽》     
20世纪临近结束时,步人中年的美国女子吉莲到巴黎游览,在一个艺术展览馆,她看到一个巨大的女性图腾雕像,由此勾起一段在内心隐藏数十年的回忆.……  相似文献   

5.
池莉是20世纪80年代有成就的女作家之一,在她的作品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不再依附于男人而存在,都具有独立的品格,成为了生活的主角。她们或挣扎、或反抗、或成功、或失败,以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成为生活的强者,为新时期的女性形象增添了靓丽的色彩,成为新时代女性形象的表征。  相似文献   

6.
画家潘玉良是20世纪初我国第一代远赴西方国家学习西洋画的杰出女性.她毕生研究融合中西绘画艺术,并在国际画坛上取得辉煌的成绩.她的成长带有传奇的色彩,从最初的雏妓到留学的教授,伴随她一生的是苦难历程,造成她心理上的孤独、忧郁及缺失性的体验.结合她带有忧郁情感的作品,分析其在绘画艺术上所获得的成就,并深入了解其产生忧郁情感...  相似文献   

7.
当时代的脚步跨入21世纪,当我们回顾女性艺术20多年的发展历程时,不难发现,女性艺术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绩.但是,当我们着眼于发展,在首肯一切女性艺术创作实绩的同时,则更倾向于探测其创作过程中浑然不觉的感性的情绪化的成份,必须认识到,20世纪女性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知不觉已陷入误区.目前,女性艺术正面临着进步过程中自我反省的困境与危机,暴露出女性艺术的一些时代焦虑.为使女性艺术少走弯路健康发展,从三个方面切入女性艺术的反女性主义这一时代的困惑,探索女性艺术所陷入的误区和显现的文化症侯,具有重要的学术前沿意义和现实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薇薇 《下一代》2011,(1):46-46
莱妮丽·劳斯塔尔是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100位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中,唯一的一位女性。莱妮丽在艺术上的成就令人瞩目,她那传奇式的人生经历,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给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9.
苏珊桑塔格作为20世纪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以独特的女性题材和视角进行创作,她在《美国魂》中采用的叙事策略展示其“坎普”风格及写作技巧,通过分析它,读者得以加深理解20世纪美国女性作家的写作风格的演变。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乱世佳人》是美国最畅销的小说。以小说为母本改编的电影《乱世佳人》也成为20世纪最受欢迎的经典影片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和探讨斯嘉丽女性艺术形象及其塑造艺术,进而揭示《乱世佳人》长盛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诗人翟永明作为中国当代诗坛“女性诗歌”的代表之一。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女性诗歌”写作的“青春期”后,诗歌创作呈现出复杂的面貌,戏剧性、叙述性以及对诗歌经验的重视等,都体现了她对诗歌艺术的不懈探索,对自我的不断更新,通过对翟永明不同时期诗歌作品的细读与分析,理清翟永明诗歌艺术探索的内在理路、诗歌风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双性同体"——伍尔夫的女性创作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兰多》是伍尔夫创作的一部最具夸张并带有浓郁自传色彩的小说,它集传记、史记、小说为一体,打破了小说与非小说的界限,以性别突变、时空穿越等特征,有意识地突出了从16世纪的男性到20世纪女性奥兰多的成功,揭示了伍尔夫的女性创作意识,进一步说明20世纪确实是女性小说高度发展的时期。伍尔夫通过奥兰多神奇地穿越了近4个世纪、数代王朝这一事实,微妙地批评了男性强权社会的无情以及女性应享有的平等权利与同等智慧。按照伍尔夫的观点,女性要成为自己,首先决不能完全臣服于男性的压迫。她所主张的女性“成为自己”,实质上是要建立一种自主又开放的女性自我;这样一种自我既独立,又与男性、与整个世界有着生生不息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主人公由男到女的变性,集男女于一身,直到婚后她又可以写作,都清楚地说明伍尔夫是遵循她自己提出的“双性同体”这一写作理论的。伍尔夫运用“双性同体”这种隐喻的写作手法,借助奥兰多奇异的变性,以达到她对男权社会的斥责。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女性文学开始成为一种热潮,女性意识开始受到普遍大众的关注,特别是在文学界开始掀起了一种"女性写作"的热潮,女性作家开始逐渐接受新的思想,突破传统施教理念的束缚,在写作中展现自己的女性意识。女性意识更多的是展现女性脱离了男性社会而寻求的生存意识。张爱玲后期作品中充分运用了更加强烈、直接的展现手法,关注女性意识,并更加深入地了解女性意识。她敏锐细致的人物刻画,使得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更加强烈。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角度出发,分析作品中女性意识产生的原因,深入探讨张爱玲后期作品中女性意识的价值,希望丰富和完善学术界有关女性意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双性同体是20世纪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重要理念。艾利斯.沃克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她在小说《紫色》中塑造了多个双性同体的人物形象。她以独特的小说创作理念展示了美国黑人女性对自我和独立的追寻,流露出她对两性差异的关注和对两性融合的提倡,表明了黑人女性对异性恋霸权和父权制的抗争和在经受残酷现实的打击后对男权社会所作的妥协。  相似文献   

15.
艾米莉.勃朗特以她的《呼啸山庄》使两个世纪的读者为之倾倒,人们被她那斯芬克斯般的神秘和超凡的艺术技巧所震撼。张爱玲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凸现的"才女",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独特的位置。张爱玲对艾米莉有着精神上的模仿和借鉴,她们在文学关系上有着密切的传承联系。在张爱玲和艾米莉的文学世界中,既彰显出女性作家的趋同性,也凸显其异质文化背景下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伊莎多拉·邓肯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舞蹈家。1878年生于旧金山,1927年卒于法国尼斯。邓肯的人生犹如天边美丽的彩虹,虽然短暂却绚丽多姿,充满传奇和引人遐想。她在生活中追寻艺术,在艺术中追求永恒;艺术是她不朽的宗教,她的奥林匹斯圣殿里永远供奉着美神和爱神。邓肯的周身洋溢着美的火焰,她用舞蹈征服了世界,征服了她的时代。她以无比的勇气和知识,冲破了传统与古典芭蕾的禁锢,她完成了一场革命,开启了一个时代——20世纪的现代舞蹈运动由此扬帆起航,驶向人类精神更加自由、广阔的地平线。有人说,邓肯的生活具有诗史的性质。她从19世纪西方…  相似文献   

17.
聂华苓生于20世纪20年代,《失去的金铃子》是她60年代在台湾创作的一部小说。叶文玲生于20世纪40年代,《三生爱》是她于21世纪初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二十年的年龄差距,四十年的小说距离,六十年的时空别离,却依然没有改变两岸女作家对女性、生命、爱情的理解。两部小说里的“水”意象与女性生命相交织,书写了女性独特的生命特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40年代初,张爱玲作为现代中国的第三代女作家的代表闪耀文坛,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是一个醒目的存在。她大胆地揭示出女性的心理痼疾,站在较高的层面对女性进行审视,中国现代文学所张扬的女性意识在她的手中得到了充实与丰满。  相似文献   

19.
姚皎娣 《教育教学论坛》2013,(10):230-231,216
张爱玲无疑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大多数描写的也都是上海没落淑女的传奇故事,在她的有关女性的文学作品里,塑造出了一大批感情世界极其丰富但人性又遭到严重扭曲,因而呈现出各种不同性格的女性形象。张爱玲对于她笔下这些女性形象又有着极其独特的认识,以她特有的经历和天才的智慧展现了这些女性人性中的细腻与悲凉。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奇迹,她的小说大多是以封建社会崩溃的历史转型时期为背景,抒写了传统女性转向现代女性历程中经过的种种阵痛和血泪。她的洞察力穿过了纷繁喧嚣的生活表层看透了芸芸众生,颠覆了传统,还原了世俗男女的世俗本相,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一群群欲望驱谴下人性扭曲的女性形象,彰显出对女性命运的文化观照和终极关怀,体现了一代才女超凡的艺术天赋和深切的生命体验。文章旨在通过文本分析,把握张爱玲笔下女主人公的人性扭曲的现象、原因及共性,寻觅出作家创作的深层原因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