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知识产权法院的设立是我国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重要举措,在知识产权司法审判的政策价值和知识产权司法审判体制机制改革两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建设知识产权法院需要体系化顶层设计,应该结合中国本土特色和借鉴国际经验,针对我国知识产权审判标准不统一和知识产权确权程序与侵权诉讼程序相冲突两大突出问题,在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试点的基础上,构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法院体系:知识产权法院体系为"三级二审"制,设立知识产权高级法院集中统一管辖知识产权上诉案件,设立知识产权中级法院为知识产权案件的一审管辖法院,知识产权法院实行"三审合一"。  相似文献   

2.
林晓晶 《内江科技》2007,28(9):124-124,126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建立良好的知识产权制度是非常重要的.鉴于我国目前知识产权审判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上诉法院是势在必行的,知识产权上诉审判组织从目前的普通法院当中独立出来是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日本在知识产权专门审判机构的建设上有多年经验,东京知识产权高等法院的设立,及其机构沿革、案件管辖、技术调查官制度与"二审合一"的审判模式,均对我国知识产权法院建设具有借鉴意义。结合日本东京知识产权高等法院的建设经验与我国的知识产权审判实践,我国应尽快完善专利权效力认定机制,并参考日本的技术调查官制度与专家委员制度,健全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同时,在审判机构、程序制度等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应继续将"二审合一"模式的完善作为改革重点。  相似文献   

4.
技术事实的审查是知识产权诉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知识产权法院建立之前,我国在知识产权诉讼中,主要有三种技术事实查明机制。一是司法鉴定,二是专家辅助人,三是专家陪审员,但随着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建立,在知识产权法院中新设了技术审查官,用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专业技术问题的事实审查。文章通过对技术事实审查的一些基本制度的简单回顾,以期我国出台的技术调查官的选拔、管理规范更为科学公正,更能适应我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的道路上再次迈出实质性步伐,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切实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8月31日通过的《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决定)中指出,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是为了推动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切实依法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6.
随着《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的通过,我国知识产权法院正式走向台前。未来知识产权法院应该走向何处。本文结合国外知识产权法院研究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指出了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建设使命、面临的困难和需重点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知识产权法院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7.
知识产权案件是法律和技术的完美结合,其既涉及法律知识,又和科学技术密不可分。以专门法院的形式来审理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有利于统一裁判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我国知识产权法院体系的建设应当以审判机构的专门化、审判人员的专职化和审判工作的专业化为原则,以实现跨区域管辖、合理部署地方知识产权法院、建立独立的知识产权上诉法院为目标,顺应国际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发展潮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8.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8月31日表决通过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知识产权法院实行跨区域管辖,法院审判工作受最高人民法院和所在地的高级人民法院监督.  相似文献   

9.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8月31日表决通过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知识产权法院实行跨区域管辖,法院审判工作受最高人民法院和所在地的高级人民法院监督。  相似文献   

10.
我国知识产权专业技术评价制度由职业资格制度和职称制度组成,缺乏统一的知识产权人才专业技术评价制度。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专业技术评价制度是知识产权人才的专业性和职业性特点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的必然要求。文章就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专业技术评价制度的基本框架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90年代的司法系统改革中,韩国最高法院和韩国知识产权局对专利审判制度的改革达成一致,并由此于1998年建立了韩国专利法院。在此之前,专利等知识产权的行政诉讼的事实认定只能在韩国知识产权局申诉审查委员会内部进行,韩国最高法院针对上诉案件仅审核法律适用问题。在韩国专利法院建立之后,韩国公民和海外知识产权权利人获得了就知识产权诉讼纠纷的事实认定"诉诸于法律"的机会。本文从设立背景、组织结构、审判管辖权、审判特点等方面对韩国专利法院进行了简单而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审判机制改革是近十几年来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重要内容,而知识产权"三审合一"是作为审判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知识产权"三审合一"是指将知识产权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三种不同诉讼程序的知识产权案件集中到知识产权审判庭或同一合议庭进行统一审理。  相似文献   

13.
孙春伟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0):190-193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下,以知识产权作为投资者向企业投资的资产是具有法律依据的。以知识产权投资,其法理在于知识产权是财产性权利,知识产权具有财产属性。我国有关的企业法与公司法对以知识产权投资的规定又不统一,并且,有关企业法、公司法的规定又与知识产权的专门法律和法规的内容不统一,今后应当予以完善和统一。在实务上,以知识产权投资设立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产权所占注册资本的比例问题,,以及知识产权投资的权属变更与审核管理问题、知识产权投资的风险防范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完善有关制度来解决。  相似文献   

14.
为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环境,建立良好的知识产权协同机制至关重要。当前粤港澳三地的知识产权法律规定存在差异,知识产权运营互通性有待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合作仍有障碍,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粤港澳三地在创新结构上的互补性,把握机遇构建大湾区的知识产权协同机制。借鉴美国、日本和欧盟在知识产权协调发展上的经验,可以从知识产权制度体系、运营服务和保护机制三方面推动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的知识产权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5.
王振亮 《科教文汇》2011,(4):183-183,196
就我国设立的审判监督制度来讲,这一监督机制的建立对于法院内部纠正那些错案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现在审判监督制度之不足。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跨区域管辖的探索和发展,是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应有之义。实现知识产权跨区域管辖的目标和内涵,其重点和落脚点在于知识产权法院的合理设置和系统构建。由此可见,解决当下我国知识产权跨区域管辖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在合理借鉴域外知识产权法院建设经验的基础之上,明确知识产权跨区域管辖的法律依据,进而建立以知识产权上诉法院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法院体系,并保障其良好运行的人员配置。  相似文献   

17.
陈洪军 《金秋科苑》2010,(22):213-213
知识产权审判实践中,当事人将侵权物处置作为与停止侵害、赔偿损失并列的诉讼请求同时提出的不在少数,但法院对此类请求的裁判却有较大差异。要实现对侵权物处置请求的正确裁判,有必要建立以知识产权请求权为中心的侵权物处置制度。  相似文献   

18.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将在2012年建立知识产权法院.负责对知识产权纠纷案件进行审理与仲裁。相关提案已在2010年6月的高级仲裁法院大会上予以审议。  相似文献   

19.
宋河发  吴博  吕磊 《科学学研究》2016,34(9):1319-1325
本文从《科技进步法》到"三权"改革梳理了我国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放权和让利的过程,研究了韩国、日本实施权制度的经验,分析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三权"的不足和设立知识产权实施权制度的重要意义,从实施权主体客体、主要类型、权利取得途径、权利行使方式和救济措施等五个方面研究提出了我国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实施权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0.
韩国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政策措施韩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长期以来采取"内松外紧"的策略,未来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重点仍在海外,立足点仍是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为本国企业开拓发展海外市场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