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康德是德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其教育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论教育学》一书中。本文主要从《论教育学》一书的写作背景、基本内容和对后世影响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康德教育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脉络,指出其深远影响在于使教育学在西方学界开始被确认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相似文献   

2.
论康德对教育学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作为一代思想泰斗,其理论不仅影响了他同时代的众多思想家,如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人,也影响了后来的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甚至一个世纪以后,仍掀起了一个新康德主义的哲学狂潮,像科恩、那托尔普、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等人,都是他的思想的继承者。本文试探康德的教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和贡献。一从整体上看,康德对教育学的贡献,主要是由于他在大学的讲坛上以哲学家的身份讲授了教育学,以及他给后人留下了一部《康德论教育》的专著。康德的教育学说与洛克、  相似文献   

3.
《逻辑哲学论》是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的代表作。这一论著,目前国内有着两个较好的译本,一个是商务印书馆的郭英译本,另一个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张申府的译本,由陈启伟校阅。这两个译本虽然在某些术语的翻  相似文献   

4.
发表于1804年的《论对世界的审美展示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赫尔巴特第一篇系统探讨教育的论文。他主要受康德的影响和激发,试图在此文中借助审美提出一种教育影响理论,以解决康德"如何通过强制来培养自由"的教育难题:教育者只有借助对世界的审美展示,才能通过无强制的强制去培养人的自由。赫尔巴特把这一思想在其两年后的《普通教育学》中加以系统化和深化。从《论对世界的审美展示是教育的主要任务》到《普通教育学》不仅显示了赫尔巴特教育学思想产生的"秘密"及其发展趋向,同时也体现了赫尔巴特从德国当时强调审美救赎的浪漫传统向西方"知识即道德"的理性主义传统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贫困的教育学与教育家的贫困关于教育学的终结与命运及其他张正江《教育研究》上的三篇文章:《论教育学的终结》(95年第7期)、《教育学终结了吗》(96年第3期)和《论教育学的命运》(97年第2期),读后令人思绪无穷,感慨万分。一、教育学是不会终结的任何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纽马克的语义翻译论和交际翻译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红楼梦》的两个译本在花文化翻译中的取舍,探讨了译者的翻译策略与方法的选择,并由翻译目的论分析了两译本翻译策略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马米娜 《考试周刊》2013,(80):85-86
《论读书》是弗朗西斯·培根于1597年写的一篇文章。文章用词古雅,简洁明快,堪称现代英语论说文的典范之一。王佐良先生的《论读书》中文译本可与培根的原文媲美,既能体现原文的风格。又是白话文的典范。本文从文体学角度分析王佐良先生的《论读书》中文译本,从词汇、句法和修辞方面对译本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论教育学的命运——与吴钢、郑金洲商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教育学的命运——与吴钢、郑金洲商榷●周浩波拜读了吴钢的“论教育学的终结”(载《教育研究》1995年第7期,下称吴文)及郑金洲的“教育学终结了吗”(载《教育研究》1996年第3期,下称郑文)两篇争锋对垒之作后,感到有必要谈谈自己的看法。因为教育学是否...  相似文献   

9.
一《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其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目前我国现有《教育学》的结构体系主要是从学校工作的角度划分为四个部分,即总论、教学论、教育论、管理论。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编写的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考试《教育学大纲》的要求,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考试主要学习前三论。下面就前三论的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李霁野、黄源深的《简爱》英译本各有千秋。本文从"翻译适应选择论"中的"三维转换"出发,对两个译本进行了评析,旨在阐释两个译本在语言维、文化维及交际维上对原文的适应情况。  相似文献   

11.
燕国材同志的《凯洛夫〈教育学〉属于传统教育思想范畴》一文(载《教育研究》1987年第6期),给以凯洛夫为总主编的《教育学》(以下简称《教育学》)扣上一个“传统教育思想范畴”的帽子而加以全盘否定,我认为是不妥当的。现就燕文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发表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教育学》不是凯洛夫个人的著作 燕文把这本《教育学》叫做“凯洛夫《教育学》”,是不确切的。 这本《教育学》我国翻译出版的有两个版本,一个是1948年的,一个是1956年的,不知燕文指的是哪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讨论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道德批判中的康德道义论,来研究其在《荒凉山庄》中的体现。为了进一步探讨该时期这些小说的伦理观,该文选择了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第一部社会全景式小说进行讨论,小说中的人物体现着康德道义论。该文试图探讨康德道义论,并研究其在《荒凉山庄》里是如何被体现的。首先,该文对康德道义论进行讨论;然后,通过分析女主角、以及那些在高潮情节的不同人物的思想和行为,该文试图探讨出康德的道义论是如何在《荒凉山庄》里展现的。狄更斯在该小说中探讨了康德道义论,而且道义论的主要观点得到了显现。  相似文献   

13.
李嘉炜 《海外英语》2015,(3):171-172
该文通过讨论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道德批判中的康德道义论,来研究其在《荒凉山庄》中的体现。为了进一步探讨该时期这些小说的伦理观,该文选择了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第一部社会全景式小说进行讨论,小说中的人物体现着康德道义论。该文试图探讨康德道义论,并研究其在《荒凉山庄》里是如何被体现的。首先,该文对康德道义论进行讨论;然后,通过分析女主角、以及那些在高潮情节的不同人物的思想和行为,该文试图探讨出康德的道义论是如何在《荒凉山庄》里展现的。狄更斯在该小说中探讨了康德道义论,而且道义论的主要观点得到了显现。  相似文献   

14.
从康德的法权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论俗语:这在理论上可能是正确的,但不适用于实践》和《论永久和平》两篇文章中所明确提出的反对人民叛乱的五个论证。康德之所以秉持人民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以暴力的方式反抗政府的极端立场,从根本上来讲,是因为叛乱动摇了公民宪政的根基而使其不再可能。康德基于他一贯对普遍性的执著,将权利与政治的根基奠基于先天理性之中,即公民宪政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南歌 《中国德育》2010,(5):95-96
2001年,由加拿大学者马克思·范梅南所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在我国正式出版。该书是当代西方现象学教育学的经典之作,1991年在加拿大和美国同时出版之后随即被译成了西班牙、挪威、朝鲜等不同语言译本,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部书中,范梅南从现象学教育学角度出发,以教师、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原材料,提出了一种新型教育学——迈向智慧的教育学。  相似文献   

16.
论教育科学     
瞿葆奎先生在《中国教育学百年(中)》(《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一文中谈到:《人民日报》于1949年11月14日发表了节译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1948年俄文版)第二十一章《国民教育制度》(《人民日报》题为《苏联国民教育制度》,于卓节译);继而在1950年3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节译的凯洛夫《教育学》第十二章《劳动教育》(《人民日报》题为《苏联的劳动教育》,蒋洪举节译);1950年4月3日的《人民日报》,又译载了冈察洛夫著的《教育学原理》(1947年俄文版)的"序言"、凯洛夫《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学的对象和方法》的第五节《教育学是科学》(《人民日报》题为《论教育科学》,沈颖、南致善合译,并认为凯洛夫主编的这本《教育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巨著")。这对当时急于了解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经验和理论的人来说,乃是"雪中送炭"。此后教育界迅速掀起了学习苏联教育学的热潮,尤其是学习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热。这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学百年中的第三次热潮了。70年后,本刊重新发表《论教育科学》这篇译文,保持原样,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7.
马殊曼译本和马礼逊译本是19世纪出现的两种《圣经》译本,两个译本均为"深文理"译本,但与之前的译本明显不同的是,这两个译本中使用了相当多的口语用语和句式,呈现出文言与口语杂合的语言特点,体现了《圣经》汉译面向大众,不断本土化的努力。同时,从译本语言来看,两个译本不但使用了很多相同的日常用语与宗教术语,而且在句子的翻译上也存在不少雷同之处,这足以说明两个译本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许渊冲先生在多年的翻译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有的理论,"文化竞赛论"就是其中之一。本文运用此理论分析中国古代诗作《长干行》的两个英文译本,以此说明文学翻译是两种语言,甚至是两种文化之间的竞赛。  相似文献   

19.
《集宁师专学报》2019,(3):88-94
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自一八四七年问世,就被看作是英国小说中最受欢迎的一部。然而,作品中寓意深刻的用词、变幻复杂的句式、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巧妙紧凑的情节安排却也造成了翻译的复杂性和困难性。自1935年《简·爱》首次被译为中文后,国内先后出现了数个译本,其中以祝庆英译《简·爱》和黄源深翻译的《简·爱》两个译本最为出色。本文比较了祝译本和黄译本在遣词造句上的差异,以及译本对原著的人物、环境、情节还原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教育学(一)     
一、简答顾1、列举5位对教育学创立有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及其代表著作。答(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洛克的(教育漫话); (3)卢梭的(爱弥儿》; (4)康德的(康德论教育》; (5)裴斯特洛齐的(林哈德和葛笃德); (6)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现代教育评价的特点。答:(1)注重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