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又称迁徙权,是基本人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的宪法中并没有规定公民的迁徙权,并且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公民迁徙自由权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将迁徙自由权纳入到我国的法律保障范围内,完善我国的基本人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2.
流动儿童受义务教育权是一项兼具自由权和社会权的基本权利,并具有可诉性。我国流动儿童受义务教育权在入学机会和受教育过程方面存在不平等,同时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宪法诉讼制度,而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在保护流动儿童受义务教育权方面存在缺陷,因而其权利存在缺损。为了有效保护流动儿童受义务教育权的实现,我国宪法应增加迁徙自由条款,实行宪法的司法化,完善违宪审查制度,并在行政诉讼中增加能够保障流动儿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相关规定等。  相似文献   

3.
住宅权是一项基于人性尊严而产生和发展出来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对住宅权的间接确认为公民获得相应的住宅保障提供了根本法的依据。然而我国宪法并未直接和完整地保障住宅权,只是从自由权的角度予以规范,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因此,从完善宪法的角度,从宪法保护公民住宅权的目的出发,勾连出住宅权的社会权意义,对住宅权在我国获得宪法直接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权以保障人的尊严与价值为本质,以保障弱势群体的平等权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国家负有"最核心义务",以保障公民最低生活水平,但社会权的实现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而我国市民社会逐渐形成,社会力量不断壮大,加大社会法立法、加强社会权的非国家行为者义务有助于解决社会权权利事实不清与国家资金短缺问题。我国社会权司法救济必须解决宪法重实体轻程序、从宪法高度构建公民诉讼权、扩大诉讼法受案范围、改革司法制度、保证司法公正等问题。在我国,社会权最根本的救济途径就是建立可操作的宪法诉讼与违宪审查制度,但在我国宪法诉讼与违宪审查制度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建立公益诉讼制度是社会权司法保护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5.
网络民主保障了公民言论自由权、监督权的实现,《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第二、三款,侵害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不利于公民广泛参与政治。在民事权利与宪法权利的博弈中,应当优先保障公民宪法权利的实现,完善网络侵权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受教育的性质是权利还是义务?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受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最初,义务教育作为家长的一项义务,规定于普通法律之中,其对于接受义务教育的学龄儿童而言.既非权利又非义务;后来义务教育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被载入了宪法,着眼于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意义在于强调接受义务教育;最后,随着社会的进步,权利观点的发展,到20世纪以后,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见诸现代宪法并载入国际人权法。  相似文献   

7.
公民的言论自由权与媒体的媒体权利之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但我国关于媒体运行的法规和规章较为繁杂和模糊,至今还没有一部法律层面的传媒法。自由表达权通过《宪法》得以确立,然而具体的传播权却没有相应的法律进行过明确规定,媒体权利来源于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因此如要构建一部法律意义上的传媒法,就不得不提公民的言论自由权,传媒权利是公民言论自由权的延伸,言论自由权对于在法律上明确媒体的一系列传播权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婚姻权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学生的婚姻权经历了一个起伏跌宕的曲折过程.而法制社会的大学生应该与其他公民一样享有婚姻自由权,这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高等学校无权将其剥夺.明确在校大学生的婚姻权,要求高等教育管理树立权利意识,完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婚姻观,成为高等学校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受教育权的理论内涵与现实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教育权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用法,与教育权及学习权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作为我国宪法确认的基本权利,受教育权的权利主体是所有公民,义务主体是国家.我国教育法确认并保障的受教育权包括免费义务教育、教育机会平等和教育选择自由,权利内容具有法律确定性且有待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公民社会保障权是宪法明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通过分析公民社会保障权的立法意义和现状,提出健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强化政府行政给付义务、完善司法救济途径等具体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