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我国《电子签名法》的正式颁布,将对中国电子商务、网上金融和电子政务产生巨大的影响。对电子商务的影响。电子签名法制定的宗旨就是为了保障电子商务的交易安全,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利益,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制定本法。有了《电子签名法》就可以解决电子商务参与各方的不可否认性,提高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可以实现网上自动在线支付,解决目前中国电子商务中资金流的  相似文献   

2.
张楚  董皓 《网络传播》2004,(6):46-47
2004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电子签名法》。这部法律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电子签名法》的通过,标志着我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法律”已正式诞生,并将于2005年4月1日起施行。尽管我国《电子签名法》的立法过程不长,但由于已有众多可资借鉴的立法例,且该法是从电子商务的关键问题——电子签名入手,在抓住核心问题的同时避免了大而全的立法所可能遇到的困难,因而从总体上讲,这部法律有相当高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刘政伟 《兰台世界》2005,(8):119-119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以下简称《电子签名法》),并于2005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法律的出台早已是各方千呼万唤的,也是中国信息化发展进程的必然要求和有力保障,它标志着我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法律”正式诞生。《电子签名法》将为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将会对我国信息化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开始生效施行。该法是在2004年3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正式通过的。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电子签名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然而,我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缺乏一个比较完善的法律保护环境。诚信和安全,一直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瓶颈,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签名法》的实施适应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保障了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维护了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成为开启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5.
对《电子签名法》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业界期盼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以下简称《电子签名法》)已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批准通过,并定于2005年4月1日起施行。该法全文约4500字,共五章36条,分为总则、数据电文、电子签名与认证、法律责任、附则。遵循“最少干预、必要立法”的原则,旨在扫除我国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法律障碍.促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继续扩大和发展.增强网上作业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业界期盼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以下简称《电子签名法》)已于2004年8月28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批准通过,并定于2005年4月1日起施行。该法全约4500字,共五章36条,分为总则、数据电、电子签名与认证、法律责任、附则。遵循“最少干预、必要立法”的原则,旨在扫除我国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法律障碍,  相似文献   

7.
电子签名对电子文件长久保存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昆 《浙江档案》2005,(5):30-31,36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已于2004年8月28日通过,并于2005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法律".该法赋予电子签名与数据电文以法律效力,为我国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发展扫清了法律障碍.电子签名的广泛应用对电子文件真实性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对电子文件长久保存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电子签名对电子文件长久保存的具体影响并提出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档案学角度 解读《电子签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媛媛 《湖北档案》2005,(10):11-12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并已于2005年4月1日起施行。目前,我国的电子签名主要应用于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尽管这部简练的电子签名法更侧重于电子商务领域,但是它对电子政务、电子文件乃至整个档案事业的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已于2004年8月28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通过,并于2005年4月1日起正式实行。这是我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法律”。该法律赋予电子签名、数据电文,与传统手写签名和盖章同等的法律效率。为我国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扫除了法律障碍。电子签  相似文献   

10.
电子签名立法:网络信息安全的"钥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为了适应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保障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是十分必要的.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相似文献   

11.
自1995年世界上产生第一部电子签名法以来,发展到现在包括中国在内已经有六十多个国家颁布了电子签名法。本文首先介绍国外电子签名法的发展历程,然后对欧盟、德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电子签名法的内容及特点展开详细的阐述,希望对我国的电子签名法乃至整个秘书工作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签名在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电子签名作为保障信息安全,识别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双方身份的常用手段,已在实践中为各方所普遍接受和认同。但是,这样一种便捷、先进的身份识别方式,长期以来并未获得法律支持,不具法律效力,从而极大地限制了我国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发展,相应地也给电子文件的管理增加了困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杨宗鸣 《兰台世界》2013,(Z3):90-91
<正>电子签名法是用以调整认证机构、证书用户、国家行政机关与非特定的社会公众之间在认证电子交易过程中所发生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作为电子商务法律领域内的基石之一,电子签名法确认了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加速了全球电子商务活动的拓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信息化。同时,随着政府电  相似文献   

14.
自1995年世界上产生第一部电子签名法以来,发展到现在包括中国在内已经有六十多个国家颁布了电子签名法。本文首先介绍国外电子签名法的发展历程,然后对欧盟、德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电子签名法的内容及特点展开详细的阐述,希望对我国的电子签名法乃至整个秘书工作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4年8月28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与会代表们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并将于2005年4月1日起施行。我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法律”终于诞生。这意味着电子签名将获得与传统手写签名和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意味着在网上通行有了“身份证”,意味着电子件归档工作将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以下简称《电子签名法》)已经生效,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在比较的基础上,寻找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的差异对于揭示电子签名的特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电子签名法》为电子档案管理提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姝 《中国档案》2004,(11):8-9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首次赋予电子签名具有与手,弓签字或者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同时承认电子文件与书面文书具有同等的效力。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数字化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政府行为迫切地需要有效的约束和保障。该法的表决通过,标志着我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法律”正式诞生,从而在法律上填补了空白。  相似文献   

18.
2004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并于2005年4月1起施行。《电子签名法》的通过和实施,将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在于,赋予可靠的电子签名具有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并明确了电子认证服务市场准人制度,保障电子交易安全。它使人们越来越容易摆脱纸质文档的束缚,更多地利用互联网从事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日常活动,包括网上购物、网上付款、网上申请、网上报关报税等。  相似文献   

19.
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即将正式实施。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深入了解这两部法律、法规的深远意义,以及对现实工作的具体指导作用。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执行总编段永朝不久专程拜访了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季金奎。请他畅谈了电子签名法、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的相关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信息系统工程》2004,(9):12-12
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电子签名法全文约4500字,共五章36条,分为总则、数据电文、电子签名与认证、法律责任、附则。这部法律将于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这部法律在总则中指出,制定这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