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我们经常在邮件上看到一种使用红色油墨盖印的戳记,仔细观察会发现该戳记上标明有日期和邮资,如图1所示。这是由邮资机打印在邮件上的一种邮政日戳,通常称为邮资机日戳。在邮件上盖有这种戳记可以代贴邮票,有人又称这种戳记为代资戳。邮资戳上标有“中国邮政”和“邮资已付”字样,并且印有应付邮资金额数,  相似文献   

2.
近年收集到一些英国的军邮戳并查阅一些有关资料,由于此类戳记的报道甚少,现将选其中一部分以飨同好。无日期的军邮戳如图1的双环圆形“亨登(HENDON)皇家空军博物馆”戳,戳中的鹰为英国皇家空军的徽志。图2为皇家空军曼斯顿基地的A.E.S空军飞行队的军邮戳。这种无日期的军邮戳,使用时  相似文献   

3.
李树 《上海集邮》2004,(12):37-38
中国的"大跃进"起始于1958年,停滞于1960年。受"大跃进"影响,人民邮政曾在城市企业和农村公社增设邮政代办所。有些新设置的代办所等不及下发正规的钢质邮戳,即自行刻制木戳、胶戳代用,从而留下一些特殊的戳记。1961年后,根据邮电部调整邮政机构的要求,裁撤了过多设置的代办所,"大跃进"时期的代办所特殊邮戳留存到今天已成稀罕之  相似文献   

4.
近在徐州文化市场地摊一本民国17年出版的旧书封底上,见盖有一个实线三格式邮戳,戳径28毫米,上格“江苏”,下格“杨楼”,中格“(投)收火车邮件”,无日期字打(图1经描绘)。  相似文献   

5.
近日收到广州市番禺区市桥镇退回的平信封,盖有79×15mm红色退件戳,戳内文字如图,并有经手人名章。封上,“广州市桥”日戳日期为2004年9月15日。信箱停用退件戳!贵州@曹尚勇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南极领地在国家南极研究考察队(ANARE)管理下,从1987年起启用10种新邮戳,以代替1960年启用的旧邮戳。这些邮戳介绍了南极的动物、交通乘具和风景,新型邮戳一般为直径38毫米的双圈圆形戳,双圈之间嵌有“南极探险研究队”和基地的名称。有的邮戳标有“首日发行”字样,但应注意戳上的日期并不一定是邮票首日发行的日期。现简要介绍几个主要基地的邮戳。  相似文献   

7.
看到《上海集邮》1998年第2期封面刊载武昌寄天津的“民国元年”邮戳的挂号实寄封颇觉眼前一亮。所贴蟠龙1分、3分各一双连,销有清楚的英中文腰框式圆戳,中文地名为“武昌府、乙”,日期为“民国元年二月廿五”,封上还有同式“汉口、甲”中转戳,日期为“二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刻有“69津京邮政车”字样的戳,是中国第一枚火车邮戳吗?方形戳是何年刻制的?带有日期的火车邮戳出现在何年? 青海·何基业  相似文献   

9.
拙文《亦从"江苏上海县三林塘"邮戳谈起》(参见140736)发表后,有邮友对当年上海市内寄递邮件存在"本埠"、"外埠"之分发生兴趣。现有实物对照,图1为1959年市区愚园路寄上海县马桥乡平信封,封背贴普84分票,收寄戳日期时间为1959年9月25日9点,马桥支局投递戳为次日9点;图2为20世纪70年代市区寄南汇盐仓公社平信封,封背贴文普纪念碑8分票,收寄戳  相似文献   

10.
这里指的是包括新邮发行首日纪念戳在内的纪念邮戳,千禧年纪念邮戳和风景邮戳。一、日本邮政部门使用的纪念邮戳、特种邮戳制作规范,文字和图案刻制精细,各戳使用有严格的日期和范围规定。以圆形戳居多,也有异形戳。以前有两种首日纪念戳,一种称和文戳,既完全是日文,在国内  相似文献   

11.
为了纪念2008北京奥运会胜利开幕,山东省威海市集邮公司特刻制邮戳一枚。该戳主图由舞动的"中国印"、"BEIJING 2008"字样以及奥运五环标志组成。河北省邢台市邮政公司于2008年8月8日启用连体纪念戳一枚,图案为雄伟的鸟巢和飞舞的中国龙。  相似文献   

12.
保险邮戳     
邮政部门曾办过简易人寿保险,收据上的邮戳文字既有保险品种,又有经办邮局,还有日期(如图)。戳的上部为“简易寿险”四字,下部为“浙  相似文献   

13.
四、世界第一枚邮政日戳的变体戳封前英国邮政总局局长亨利·比绍普于1661年针对信件投递的延误现象而发明世界第一枚有日期的邮政日戳。该戳为圆形,分上下两个半圆形,E半圆为月份,下半圆为日期。世人称此种戳为“比绍普邮戳”。笔者收藏数枚比绍普邮戳,其中最小的直径为1.5厘米.时间为1765年8月17日。该戳上、下半圆横线左边交接点断裂。该戳形态老旧、小巧、别致,估计应属早期的“比绍普邮戳”(后期的戳形较大,有的直径达2.5厘米)由于使用时间久而导致断裂,成为罕见的下半圆大、上半圆小的变体戳。  相似文献   

14.
2012年2月10日,我收到一枚江苏丹阳邮友寄来的元宵节贺卡,发现卡上的邮资图所销的黑色"邮戳"有点不对劲儿:直径2.5cm的邮戳上没有任何地名,也没有日期。很显然,这是一种违规的销戳方式。  相似文献   

15.
帝国日戳为清代不常见邮戳之一种,因其上为英文“IMPERIAL POSTOFFICE"字样,故名之。戳分全英文和英汉文两种,戳形也分椭圆和圆形两种,全英文椭圆形戳的使用地点有上海、南京、杭州、梧州、广州等五地。此戳式之使用时间多较短,唯梧州一戳,在1897年、1898年、1899年皆有使用,但也不多见。各家之记载都较简略,孙君毅《清代邮戳志》(以下称《孙志》)记:最早见1897年8月26日作到达戳用,还有1898年及1899年  相似文献   

16.
正这是一枚由位于武汉市青山区的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国营二六五厂寄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县309信箱(解放军第3303工厂)的有趣实寄封。根据该封上的收寄地址、封右上角贴邮资处的两枚叠加销戳的邮票、两枚邮戳时间和左侧应为"改退批条"被撕的残留有"邮"、"寄"和"原"字样分析,这是一枚经邮局工作人员正确处理了的、经二次投寄的有效实寄封。首先是寄件人对所寄信件的寄出地和寄达地是属于"本埠"还是"外埠"的判断不正确,故在封上只贴了一枚10分的"云南民居"邮票作本埠邮件寄发。收件邮局在发现该信件寄达地属外埠而欠资后,及时对该信件作了批退处理。  相似文献   

17.
澳门在发行邮票前,曾多年使用一种“付讫”戳。此戳为圆形,上部有皇冠图案,下部为“PAID AT MACAO”(在澳门付讫)字样。目前发现这种邮戳最早使用年份是1844年。澳门于1884年3月1日发行邮票,当  相似文献   

18.
孙君毅先生《清代邮戳志》第七章“干支戳”中记称:“双线戳最早见山东周村甲辰二月廿八日,奉天二月廿九日,北京和浙江余姚申辰四月。” 如图是一件上海本埠实寄封的背面,正面贴伦敦版蟠龙半分邮票一枚,销“江苏/上海/甲辰三月一日”双线三格式干支戳,背面有同样一戳,并有“江苏/高昌庙/甲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邮局的侨批专用邮戳始于1947年(图1),戳为八边型,30×30mm,内分三格,上为“国内批信回批资费已付”,中为日期,下为“厦门”地名。解放后厦门继续沿用原中华邮政侨批邮戳,但将民国纪年改为公历纪年(图2)。1953年10月改用新刻制的侨批专用邮戳。此戳外圆双线,直径37mm,内圆直径22mm,外圆  相似文献   

20.
张立 《集邮博览》2009,(1):35-35
无论是对于销票的邮戳,还是用于免资的特殊戳,如早期的军邮戳、"文革"时期的"机要"戳,乃至义务兵使用的三角戳等。加盖时总会适可而止。前者如一票一戳或数票骑齿(孔)单戳、数戳,后者如一封一戳,但不包括落地戳。假如由于种种原因多了一两枚戳,可以用疏忽解释,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