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图书馆的组织和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图书馆的组织和机构沈国琴(杭州大学图书馆)一、图书馆协会和图书馆联合会a.图书馆员协会德国图书馆员的职称分成四级,即:图书馆高级馆员、图书馆较高级馆员、图书馆中级馆员和图书馆助理馆员。这四类图书馆专业人员都有自己的组织。图书馆高级馆员的组织是德国...  相似文献   

2.
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将于1996年8月25~31日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届时,将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即将进入21世纪的图书馆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前景,迎接时代变革提出的挑战,意义十分重大、深远。 国际图联全称为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简称IFLA、国际图联),是联合各国图书馆协会、学会共同组成的机构,是一个独立的、非政府性的国际组织。该会成立于1927年,迄今已有68年的历史,现拥有130个国家和地区的1272个会员、准会员和顾问机构。它具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A级顾问资格,是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准会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观察员,国际图书委员会委员,同时和国际文  相似文献   

3.
国际图联(IFLA)全称为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是一个独立的、非政府性的国际组织。国际图联成立于1927年,迄今已有83年历史,目前拥有来自154个国家的1736名会员,其中包括164名协会(学会)会员、1113名机构会员、410名个人会员和学生会员及其他会员等。  相似文献   

4.
学科馆员制度范式演变及其挑战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基于传统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范式(第一代),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范式(第二代)。后者将对图书馆业务模式、信息服务方式等提出挑战。图3。参考文献20。  相似文献   

5.
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图书馆是为高校师生搜集、整理和提供各种知识情报的服务性组织,也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学术性机构之一。高校图书馆馆员(下称高校馆员),担负着服务与育人的双重任务,除了应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外,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二者齐举并重,图书馆才能取得理想的服务与育人效果。高校馆员的职业道德,是指馆员在图书馆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它是一个影响着图书馆工作绩效而又易于被人们所忽视的隐性因素,长期处于较为薄弱的环节。在图书馆不断变革与发展的形势下,加强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已成为顺应潮流的现实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论坛》2015,(6):61-61
1、2015年第4期《我国图书馆学史研究述评》一文的"作者简介"原为:"何官峰(1982-),男,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研究生,西南大学图书馆馆员。",特更正为:"何官峰(1982-),男,西南大学图书馆馆员,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7.
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IFLA)是最大的国际性非赢利图书馆组织。它制定的2006-2009年的战略计划中,确定了3个基本的支柱:社会、专业和会员。国际图联通过具体的下设机构和制定核心计划等各种不同的方法来确保这3个主要支柱的顺利工作。  相似文献   

8.
从"第三代图书馆"概念出发,介绍了2019年IFLA(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最佳公共图书馆"的获得者——芬兰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的建设项目,从该馆的外观设计、动线规划、区域划分、空间设计等方面介绍了赫尔辛基中央图书馆的设计实践,研究分析了该图书馆在选址布局、公众参与、开放共享、馆员角色方面对我国第三代图书馆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 1985年5月28日,在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古城特里尔(马克思故乡)云集了1750名图书馆馆员、馆长及读者,参加第75届西德图书馆馆员年会.举办者为西德图书馆馆员协会(VDB)与西德科学图书馆学士图书馆员协会(VdDB).来自11个国家的60名特邀代表也专程赶来庆贺.我应"VdDB"顾问Payer夫人邀请,做为中国图书馆馆员代表参加了该届大会.据统计,今年到会人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合作研制《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指南针报告》,报告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的情况进行广泛调研,重点考察了馆领导班子和馆员队伍两个群体,并从人员数量、年龄、教育背景、学历职称等多个维度对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在精神、价值、经验、理论与技能传承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为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创新发展提供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研究奥克兰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培训模式的特点,充分认知奥克兰大学图书馆对学科馆员的能力要求和角色定位,以及他们独具特色的学科馆员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其成功经验为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培训模式的建立提供大量启示。  相似文献   

12.
概述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现状;与高校图书馆相比,指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开展学科馆员制度建设面临的问题,阐述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原则,并从组织模式的定位、组织模式的机构设置两个方面重点分析基于这种模式的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方略。  相似文献   

13.
孟辉 《图书馆杂志》1990,9(3):49-51
全国工会图书馆(室)已从解放初期的44个,发展到1988年的246901个,平均540个职工中就有一个工会馆,它在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藏书已达3亿多册,职工人均藏书2.2册。专职工作人员有5万多人,拥有副研究馆员、馆员、助理馆员和管理员结  相似文献   

14.
绩效考核是考察和评价个人或组织机构工作业绩的一种管理制度。在图书馆中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能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提高图书馆的整体工作绩效。天津市医学图书馆从2007年起试行了新的绩效考核标准,针对每个馆员的岗位职责,定期对馆员工作进行考核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访美随感     
快一年了,但一切犹如发生在昨天,感受依然那么的浓厚。2010年6月12日至7月2日,我作为中国图书馆信息技术组成员之一参加了中美图书馆馆员专业交流项目,为期3周的学习、参观和交流,聆听了9位美方老师的培训课程,参观了20个图书馆及机构,先后与近100位美国图书馆同行进行了交流,拍摄了1万余张照片,参加了2万4千多人  相似文献   

16.
馆员队伍建设是图书馆事业稳定发展的基石。回顾40年发展历程,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始终坚持紧密围绕学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需要,围绕着学术性和创新型两个关键词,不断调整和优化组织机构以及馆员队伍结构,探索建立了一条创新型馆员队伍建设实践路径,包括一个办馆理念、三项办馆视野、一套队伍建设体系、四项馆员基本能力,即“1314”路线图,以培养一支高水准馆员队伍,建设与世界一流大学相匹配的高水准、智慧型、特色化的信息知识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17.
基于现状调查的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优化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的现状进行网络调查,分析目前高校图书馆在机构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构建一个优化的高校图书馆机构设置模式。该模式将读者服务部置于整个图书馆的中心,由文献资源建设部的学科采集馆员、读者服务部各学科文献库的馆员、参考咨询部的学科咨询馆员等共同为读者组建一张全方位、“一条龙”式的信息服务网。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既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又是为师生提供优良的借阅环境的服务中心,也是高校教学和科研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的发展归根结底要立足于高质量的服务,而图书馆馆员素质是决定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馆员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知识素养和心理素质等内涵。加大对馆员继续教育的力度、进行周期的轮岗换岗提高图书馆馆员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针对国内图书馆知识转移研究多基于局地图书馆展开的问题,对多个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图书馆的馆员进行调查研究,为图书馆更好地开展知识转移活动,提高知识转移效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文献回顾形成问卷,调查我国13所图书馆的各类馆员,通过因子分析,得到6个图书馆知识转移因子,运用Excel绘制各因子所有变量的系数(权重)和馆员认可度(变量得分均值)的四象限图,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处于不同象限的变量对图书馆知识转移活动的影响。[结果/结论]提出为了提高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效果,图书馆应该不断强化高层管理人员的认识,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存量,加强馆员和用户的双向教育,重视并强化网络平台建设,积极开发用户需求,鼓励馆员参与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制定,并基于相似的知识转移任务建立有效的知识转移模式。对知识转移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中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设置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全面比较分析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图书馆与中国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设置情况,从学科划分、人员、数量、分布等方面阐明我国学科馆员设置处于初级阶段。同时指出,学科馆员的设置因校因馆而异,数量不一,人员来源于图书馆多个部门,图情专家是中国特色的权宜之计。我国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实施应该从岗位职责着手,循序渐进。学科馆员制度必将成为提升图书馆在大学中地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