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新课导入 1.提到毛泽东,同学们一定有所了解,请说说毛泽东是一个什么人物? 2.简介毛泽东,板书课题。 3.提到长征,同学们知道长征指的是什么? 4.我们曾读过哪些写长征的文章,从这些课文的描述中,你对长征有怎样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七律·长征》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组“走近毛泽东”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经典课文。“七律”这种形式和所表达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而言都有明显的距离感,因而教师教有难度,学生学习也有难度。这种难主要表现在现实中的长征历经了无数的艰难险阻,许多磨难给红军将士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而同样经历长征的作者毛泽东在诗歌中却一扫悲情的气氛,以一种俯视的独特视角、乐观的情感基调,表达了对长征中重重困难的淡化意识。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在各自认真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同中有异、各尽其能。  相似文献   

3.
张梅 《考试周刊》2012,(67):47-47
一、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全诗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记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既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又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相似文献   

4.
滕卫平 《云南教育》2002,(28):35-36
《长征》是毛泽东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它用简练的语言,描述了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歌颂了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教学这首诗,可以紧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多线开展,了解长征过程中的重点事件,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抓一点,悟全篇这首律诗共四联,后三联是围绕第一联展开的。教学时,可把第一联作为切入点,对全诗作整体感悟。1.观影汇报,形象感知。由于全诗包含的历史事件较多,学生单从文字上很难进入诗描绘的意境,这就阻碍了学生对课文思想的理解。因此…  相似文献   

5.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毛泽东每每提起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主席上述极为精辟的论述和《长征组歌》悲壮高昂的旋律就会萦绕在耳畔,久久不能离去。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就这样成为了人世间最长的一首生命的诗。今天,让我们从毛泽东诗词中感受那段峥嵘岁月。  相似文献   

7.
长征史实充满着艰难险阻,但在毛泽东反映长征的诗词作品中却充溢着昂扬、乐观和浪漫主义情感,这与毛泽东的性格、理想以及长征的壮丽伟大、毛泽东的政治生命与长征的关系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长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组的课文,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后怀着胜利的喜悦和革命豪情所创作的一篇七律诗。全诗56个字,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突出和强调了红军蔑视困难,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表现了红军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9.
出现毛泽东的《长征》诗。背景:播放影片《四渡赤水》中的一段。字:从左到右匀速出现长征诗句;声音:伴随着背景与字的出现,朗诵诗句。  相似文献   

10.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毛泽东同志的《长征》诗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长征,从时间看一年有余;从空间看纵横二万五千里,穿越十一个省;从跨度看与现实生活相距65年之久。小学生捧着课本,无法感受、想象那逝去的艰苦岁月。如何让他们增强感性认识,走近长征,继而走进《长征》?笔者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首先借助多媒体创设声音、画面、音乐于一体的动人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将学过的课文在脑海里构成“连环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丰富的思想感情;继而点燃学生心中理想的火炬,使他们意识到先…  相似文献   

11.
长征是中华民族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毛泽东为这一壮举的完成做出了重大贡献,奠定了其胜利的组织基础、政治基础、军事基础和思想基础。探讨毛泽东与红军长征胜利的关系,对于弘扬长征精神,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辅导员》2006,(10)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毛泽东七十多年前,有一群革命战士为了理想和信念踏上了艰险征程。1934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红军离开江西瑞金的云石山,从这里迈出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在两年里,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越大草地,完成了一次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创造了一种全人类都为之景仰和钦佩的精神——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3.
陈云与长征     
陈云对长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长征途中担任了红五军团中央代表、军委纵队政委、渡江指挥部政委等职;他坚决反对“左”倾错误军事路线,拥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他最先向全世界宣传长征,并对长征进行了全面总结。  相似文献   

14.
一、揭题,整体感知1.同学们,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2.关于长征的故事,同学们已有不少了解。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长征诗——《七律·长征》。解释“七律”(七言八句,颔联、颈联对仗工整)。3.介绍写作背景。作者毛泽东,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已到达陕北,长征已经胜利在望。回顾一年来,红军战士走过的路程,毛主席诗兴大发,满怀豪情地挥笔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并亲自向红军战士朗读了这首诗。(出示,范读)二、初读,了解时代背景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逶迤磅…  相似文献   

15.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共四联,生动地概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乐观无畏的英雄气概。由于时代相隔,学生对长征及其背景比较陌生。  相似文献   

16.
《老山界》、《七根火柴》是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课文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红军长征时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江泽民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指出:“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就是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长征,增添知识接受教育,这是编辑此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的《长征》诗,满怀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志豪情,选取长征途中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峻岭大川,概括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战胜艰难险阻的过程,热情赞颂了红军藐视困难,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抒发了无产阶级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教学时,可先介绍一下长征的历史背景,介绍一下长征途中,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及对中国革命的意义。吟诵《长征》诗,回顾这段历程,可以教育学生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深切感受毛泽东同志为解放全民族、缔造新中国所建立的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可以启发  相似文献   

18.
我很喜欢毛泽东的诗词,这次,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次踏上讲台,准备上一首我所喜欢的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相似文献   

19.
张俊萍 《快乐阅读》2011,(12):108-109
《长征》是毛泽东在长征胜利之后所写的一首诗。它讲述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表现了红军革命的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教学本课,要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红军的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贵、高昂气质。  相似文献   

20.
今年十月,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胜利会师五十周年。红军的长征,以其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和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早已彪炳于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光荣史册,为世人所瞩目。这一伟大胜利,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参加长征的中国共产党、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