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英语词汇审视民族偏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汇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同样与历史紧密相关,是文化的载体。从一些英语词汇中,我们可以透视从英语为国语的民族———主要为英国人或英格兰人以及美国人对国外、国内的另外一些民族,如:法国人、荷兰人、爱尔兰人的民族偏见与歧视。本文分析了这种民族偏见和歧视的成因,并对其形式做了归纳和举证,同时指出了其造成的不良后果。以及使用上应当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布莱特·哈特(1836-1902)是较早地将华人移民写进自己文学作品的西部"乡土文学"作家。哈特笔下的华人形象总是神秘诡异,不可捉摸。尽管如此,他却认为华人身上有着连美国人都自愧不如的优点,而且还借助幽默含蓄的方式,对当时美国西部白人对华人的种族主义言行和华人所遭受的各种歧视和迫害,表达出了强烈地嘲讽和深切地同情,这些在排华浪潮甚嚣尘上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都是难能可贵的。然而,同许多同时代的美国作家一样,囿于历史文化语境和社会心理需求以及作家本人生活经历和特殊创作习惯,哈特笔下的华人形象仍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夸张、歪曲、轻视甚至偏见的色彩,这些都共同构成了其内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哭泣的昆虫     
法国作家法布尔的一生,是为了昆虫的一生。他活着的时候,他饱尝了生活的贫困和来自人世间的歧视与偏见的滋味,而唯一能够给他带来温暖与安慰的,是他所钟情的昆虫世界。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西方人,E.M.福斯特不可避免地受到欧洲中心论的影响,并无意识地给其代表作《印度之行》带上了后殖民意识。其作品在对环境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方面都带有明显的后殖民意识,表现出殖民者对殖民地人民的歧视与偏见。  相似文献   

5.
哭泣的昆虫     
徐鲁 《大中专文苑》2011,(12):68-69
法国作家法布尔的一生,是为昆虫的一生。他活着的时候,饱尝了生活的贫困和来自人世是的歧视与偏见的滋味,而唯一能够给他带来温暖与安慰的,是他所钟情的昆虫世界。  相似文献   

6.
哭泣的昆虫     
徐鲁 《课外阅读》2011,(1):53-55
一法国作家法布尔的一生,是为昆虫的一生。他活着的时候,饱尝了生活的贫困和来自人世间的歧视与偏见的滋味,而唯一能够给他带来温暖与安慰的,是他所钟情的昆虫世界。当他年老了,行将离开他的昆虫世界  相似文献   

7.
华裔女性作家及其作品在美国文学及文化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国内学者对华裔美国作家,尤其是女性作家及作品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对于亚裔女性同性恋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和论述则更是凤毛麟角。文章拟对亚裔女作家崔洁芬(Kitty Tsui)的写作运用怪异理论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进行研究与分析。作为华裔女性和一位同性恋者,崔洁芬当属社会"非主流",饱受社会主流文化的忽视,甚或蔑视和歧视。在其作品里,崔洁芬重点描述对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异性恋霸权主导、同性恋憎恶和同性恋歧视的反抗,同时讴歌赞美同性恋者间爱情之美、之真、之纯。借助其作品,崔洁芬试图构建华裔美国女同性恋者在美国社会的独立主体地位和身份。  相似文献   

8.
何瑜 《文教资料》2010,(16):229-231
女性就业歧视是社会不平等现象的一个突出方面。由于传统认识上的偏见和法律保障体制上的欠缺等多方面原因,目前我国女性就业方面受到歧视和不平等待遇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现状令人担忧。要摒除这种偏见和歧视,除了对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女性就业歧视的现状和造成女性就业歧视的原因进行深刻认识外,积极探索和创造女性和谐就业环境的基本对策,成为我们能够最终促进平等、推进人类事业的公平正义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为昆虫立传     
徐鲁 《教师博览》2011,(12):22-23
法国作家法布尔的一生,是为昆虫的一生。他活着的时候,饱尝了生活的贫困和来自人世间的歧视与偏见的滋味,而唯一能够给他带来温暖与安慰的,是他所钟情的昆虫世界。当他年老了,行将离开他的昆虫世界的时候,他为自己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化的反映,美国英语中反映出美国人给它民族贴标签的词汇很多。这些词汇标签反映出美国人自己的“例外”心态以及对它民族的偏见与歧视心理。美国人在国际事务中的所作所为则是美国人贴标签行为的进一步延伸,是极端民族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1.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是美国当代积极从事文化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 ,他的理论著作呈现出明显的比较视角。他不但关注不同地域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形态的差异 ,而且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对其不同之处进行了研究。他视美国文学为“个人神话”而称中国文学为“民族寓言”,并指出了其历史根源 ;同时 ,他比较了第一世界文化中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在此基础上对美国当代文化的弊端进行了批评。杰姆逊提醒美国的理论家们要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待不同的文化 ,并对第三世界文化的特性进行了强调 ,以便为其“全球化”理想的实现创造条件。杰姆逊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 ,但他对“西方中心论”的反对则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荀子的"解蔽"说是一种独特的诠释方法,这种方法以"道"为诠释前见,以"非道"、特别是"乱家"为诠释对象,在道的衡量、裁断之下,墨、道、法、名等百家之言的长短得失被一览无余。荀子确立其诠释前见的途径是"虚壹而静"的认识方法,虚壹而静的最大特色在于它可以使诠释者在价值中立的前提下获取对于道的认识。解蔽说属于诠释学方面的范畴,而虚壹而静则属于认识论方面的范畴,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正可为诠释学与认识论之关系问题的探讨提供个案、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汤英 《怀化师专学报》2013,(12):108-109
在《人性的污秽》中罗斯一改往日对犹太美国人的情有独钟,描述了一个受自卑情结困扰的美国黑人悲哀的一生本文根据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以及法农的后殖民理论来分析《人性的污秽》中的主人公科尔曼自卑情结的起源、补偿以及最后陷入身份认同危机进行细致的分析,以更好地揭示美国社会的污点——种族歧视对有色人种产生的心理折磨,  相似文献   

14.
论《土生子》在美国非裔文学和美国文化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非裔作家赖特的代表作《土生子》,标志着1940年代20世纪美国非裔文学的第二次高潮的到来,标志着“哈莱姆文艺复兴”之后的美国非裔文学向反抗白人压迫寻求平等身份的转向。赖特以其小说《土生子》猛烈抨击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压迫种族歧视,并通过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以北方大城市的种族压迫种族歧视破除了“北方正义”的“国家神话”,以托马斯对种族压迫种族歧视的反抗破除了的“殉道者汤姆”的“黑人神话”,使美国社会从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即使是被描述为无意义写作的后现代小说.也是作者思考的产物,是作家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等意识形态的体现。巴塞尔姆在《玻璃山》中颠覆了日渐腐朽的“美国梦”,提出“寻找你自己”,鼓励现代社会的美国人走出混乱的精神领域,寻找自我的精神升华。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当代作家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被喻为"美国死亡之书",小说中的主人公杰克.格拉迪尼的死亡恐惧心理尤为突出,也是文艺理论界研究和心理学界极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从其恐惧心理的具体表现入手,进而探讨造成这种恐惧心理的各种原因。  相似文献   

17.
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代誉为“诗圣”,他的成就和影响几乎无人可及。但清初王夫之却对其存有严重的偏见,竭力贬抑杜甫人品,贬低杜诗成就。王夫之抑杜、贬杜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认为杜诗有悖风雅传统;二是厚古薄今倾向;三是重汉魏轻唐宋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在谈论9·11事件带来的影响时,美国国内的穆斯林少数族群很少被人提起。然而,此次恐怖袭击却对这个在美国拥有数百万人口的群体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美国官方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在诸多方面对穆斯林群体的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与此同时美国社会中亦充斥着针对该群体的言语虐待、恐吓威胁、非言语敌意、就业偏见与歧视等。从历史上看,每当美国面临国家危机时,其国内的种族排斥倾向就会加强。9.11事件后美国穆斯林群体的遭遇也符合这一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