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菜根谭》说“:见微知著,守正待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善于发现并抓住教育契机,能很好地教育学生。所以,班主任要戴上一副能放大百倍、千倍的“神奇眼镜”,从发生在班级里的小事中及时捕捉教育契机。一天中午,自习课的上课铃声已经响过,可教室里还是争论声不断“:牛郎织女一年才能见一面,这是书上说的,准没有错!”“牛郎织女是一天见上一面!”“不对不对!应该是织女见牛郎一天一次,牛郎见织女一年一次!”原来,这天上午,语文老师讲了《牛郎织女》一课,学生到现在还在争论牛郎和织女到底多长时间见一次面的问题。我快步走进教室,争吵的学…  相似文献   

2.
晚饭后,达达和妈妈坐在蒲墩上,胖胖的小手握在温柔的大手里,听妈妈讲着牛郎织女的故事。 “织女到了该回天上去的那一天,给牛郎和两个孩子做了一桌子好吃的饭菜,从包袱里拿出那条白云长裙穿在身上,飞上了天空,你要知道她是多么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呀,她舍不得牛郎和孩子,所以她飞呀飞呀,飞得很慢很慢……”妈妈讲着,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牛郎织女》一课,临近课堂结束,我问孩子们:"牛郎和织女每年只能通过喜鹊搭桥见一次面,一年一次,如此珍贵,你们现在还觉得他们的婚姻美满、幸福吗?"好多孩子都站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觉得是美满的,因为只有别离才能感受到团聚时的快乐。(汤峻松)我认为牛郎与织女每年的相会是上天的另一种最好的安排,如果他们始终厮守在一  相似文献   

4.
《牛郎织女》是一篇民间故事,讲的是牛郎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过着自由,欢乐,幸福的生活,可是王母娘娘却不顾牛郎织女的反抗,无情地把织女抓回了天宫,最后由牛郎和织女的抗争,才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  相似文献   

5.
《牛郎织女》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牛郎与织女结为夫妻,生儿育女,过着幸福自由的生活,后被王母娘娘发现后,把织女拉回天上,一个幸福家庭终被拆散的故事。在教学中,出现了如下片断。案例师:王母娘娘“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给她顶厉害的惩罚”,织女该罚吗?请你  相似文献   

6.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我国最有名的神话故事,流传至今,家喻户晓,童叟皆知。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过牛郎织女星故事的记载,可见这神话故事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后来,“牛郎织女”的故事,在南朝梁肖统收汉氏无名氏诗作合为一组,并题名为《古诗十九  相似文献   

7.
[实录](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牛郎织女》)师:学了《牛郎织女》这一课,你们喜欢文中的谁呢?生1:我喜欢牛郎,他勤劳善良。生2:我喜欢织女,她勇敢地追求自由快乐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正>牛郎织女与星空图民间传说,织女下凡与牛郎过着男耕女织的自由生活,王母闻讯后强行将织女带回天宫,牛郎挑着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钗划出一道天河(银河)把他们隔开。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织女星与邻近两颗较暗的恒星组成三角形,很像织布的  相似文献   

9.
牛郎的疑惑     
牛郎自从七夕那天和织女分别后,一直感到十分烦闷,很想回凡间散散心,看看自己的家。他带着两个孩子朝家的方向飘去,却意外地落到了一条大街上。一只黑甲壳虫(轿车)从他身边呼啸而过。牛郎纳闷地自言自语:“我的家呢?怎  相似文献   

10.
董永与织女     
<正>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故事是关于董永和织女的。也许这个时候,你们已经在怀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出问题了,甚至在心里大叫:"什么,有没有常识!不是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吗?"呵呵,亲爱的同学们,标题确实没有错,我现在要讲的就是董永和织女的故事,至于那两个脍炙人口的民间  相似文献   

11.
赵龙 《教育文汇》2006,(3):40-40
课文《牛郎织女》(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讲述的是孤儿牛郎和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女之间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这样一则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很多同学小时候在夏夜纳凉的小板凳上就听老人们讲起过,他们太熟悉故事中的那些人物了:憨厚老实的牛郎,贤惠温柔的织女,神奇的老牛,还有天庭中那无情无义的王母娘娘……是这些生动  相似文献   

12.
七月七     
妈妈七月七这天没有一只燕子呢你说它们都到天上给牛郎和织女搭天桥去了晚上,牛郎会挑着两个孩子在银色的天桥上与织女相会  相似文献   

13.
课文《牛郎织女》(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讲述的是孤儿牛郎和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女之间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这样一则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很多同学小时候在夏夜乘凉的小板凳上就听老人们讲起过。因此,当这故事完完整整地印在语文课本上,走进我们的课堂时,学生们自然会感到分外的亲切。他们太熟悉故事中的那些人物了:憨厚老实的牛郎,贤惠温柔的织女,神奇的老牛,还有天庭中那无情无义的王母娘娘……是这些生动鲜明的人物,让孩子们小小的心中对夏夜的星空充满了美好、纯洁的幻想。故事里牛郎与织女的结合具有很浓的传奇色彩。首先是老牛提供…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就是脍炙人口的一个。它和“孟姜女”,“白蛇传”等故事一样,千百年来流传很广,并为劳动人民所喜爱。 课文《牛郎织文》就是根据民间的有关传说编写的。故事中朴实勤劳的牛郎,渴望自由的织女,会说话的善良老牛,蛮横残忍的王母娘娘,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牛郎织女在地上的生活是那样美好幸福,在天上的鹊桥相会又是那样真挚感人;我们为王母娘娘破坏了他们的美满生活而气愤;又为他们的坚贞爱情终于取得胜利而欢欣。这个故事反映了人民群众在旧社会黑暗生活中的美好愿望。我们从牛郎织女同王母娘娘的斗争中看到了劳动人民对封建压迫的反抗斗争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上班以前就听说过窦桂梅的大名,上班后还和同事聊起过她,我了解到的窦桂梅的上课风格是大胆的、夸张的、充满激情的。同事说,她听完窦桂梅上的《三打白骨精》后,感觉窦老师就是那个白骨精,看来,窦的课堂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终于,我也有机会听窦老师的课了。上个月,我有幸观摩了窦老师《牛郎织女》一课。课前,窦老师没有和学生进行交流,随着窦老师一声深沉的"上课",牛郎慢慢走向织女了。这一声低沉的"上课",让我当时想:咦,不是说窦老师是个充满激情的人吗,这也太深沉了吧?!可是课越往后上,窦老师的激情就越是喷薄而出。  相似文献   

16.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永恒的追求.高效课堂包括学生高效地学和教师高效地教两个方面.曾有幸听著名教育专家窦桂梅老师执教六年级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窦老师用自然朴素的语言和学生聊聊故事本身的故事,聊聊故事背后的故事.就这样两个大的板块,窦老师笑语盈盈间把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意犹未尽地解读出来了,不知不觉间课堂的触角深入到了学生的血液.这样的课堂,学生沉醉了,听课教师陶醉了,窦老师自己也笑了.原来愉悦师生身心的是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17.
转眼又到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已经是2005年了,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他们现在过得怎样……银河的一边,牛郎披着牛皮,带着他的儿女们飞奔而来。银河的另一边,织女也加快了脚步。他俩终于碰面了。“牛郎哥!孩子们!”织女激动地大声喊。“织女妹!”“妈妈!”牛郎和孩子们也兴奋地叫起来。又是整整一年没见面,牛郎和织女互相倾诉着思念之情。说着说着,织女伤心起来:“牛郎哥,王母娘娘太狠心了,她无情地拆散了我们,只允许我们一年见一次……”说到这里,织女不由得哭起来。“织女妹,你别哭,明天我就去求玉皇大帝,让他老人家成全我们。”…  相似文献   

18.
一次,我跟朋友谈起班上那些“教不好的学生”,朋友给我讲了一个他小时候“赖作业”的故事: “我小学时,作业从来不做,是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坏孩子。五年级,班上调来一位新老师。第一天, 我就因为作业没做,被课代表拽到办公室,老师问我:‘真的没做吗?’  相似文献   

19.
《诗经叫、雅·大东》鸣织女、牛郎之不平,所谓织女“不成报章”、牛郎“不以服箱”,这就透露了早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了牛郎织女相会之故事雏形。尔后有天帝为织女主婚,以释织女之怨情,并解孤独。由此切入,就敷衍成了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东汉以来大量有关记述神异和习俗的典籍,只把牛郎、织女“限河梁”当作故事的前奏,而把鸟鹊填桥以渡牛郎、织女相会视为故事的圆满结局。千百年来,我国人民把“七夕佳期”当成喜庆节日,并以之为习俗年年庆贺。诗人词客因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把七夕喜庆当作永恒主题予以讴歌。七夕节的基调是儒家的和乐美满,不过又打上道家的神仙思想的烙印,因而带有超现实的神秘色彩,终于使牛郎、织女相会成为千古不衰的爱情佳话。有人认为,七夕节是个哀怨日子,当日婚嫁不吉利,这一说法显然不妥。  相似文献   

20.
百灵鸟是树林里著名的故事大王,这不,它又开始讲它的故事了:“天上有条银河,隔河相望的是牛郎和织女。牛郎和织女本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可狠心的王母娘娘硬是拆散了他们。”好奇的黄鹂连忙问:“难道他们就一直不能相见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