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认为,图符修辞包括插用图形,插用符号等手段,并且对鲁迅作品中的插用图形和插用符号等两种形貌修辞手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郴州师专校长曹石珠教授的新著《形貌修辞研究》 ,2 0 0 0年 4月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形貌修辞的评价标准、形貌修辞与辞格、形貌修辞与辞趣、形貌修辞与汉字修辞、形貌修辞与标点修辞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重点研究了鲁迅作品中的添加标点、叠用标点、独用标点、插用图形、破折号修辞以及借形等形貌修辞手段 ,也对老舍、郭沫若、张天翼等作家作品中的形貌修辞手段进行了讨论。《形貌修辞研究》是继《形貌修辞学》之后 ,作者在“形貌修辞”这一独特领域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著名修辞学家、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宗廷虎教授为《形貌修…  相似文献   

3.
以修辞学为角度,从辞趣和辞格这两种修辞手段的运用上对QQ个性签名进行探讨。分析其中蕴含的特色鲜明的辞趣:音趣和图符趣;探析其对辞格的应用,着重解析QQ个性签名中仿拟、同异、衬跌、设歧、曲解、析词、双关、矛盾、婉曲、呼告等辞格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汉字修辞、标点修辞和辞趣,有的属于形貌修辞,有的则不是形貌修辞.这是因为它们各自的研究材料或研究角度不同的缘故.  相似文献   

5.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在网络语言中,语言符号被空前地"视觉化".网络语言特有的语言环境给形貌修辞提供广阔的天地.重点浅析网络语言的图符修辞、字形修辞、标点修辞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把积极修辞分为辞格和辞趣,辞格是关涉到语辞意旨,辞趣是语言文字本身情趣的利用,二者共同构成了积极修辞体系。然而,多年来,辞格研究蓬蓬勃勃,不断扩大和深入,辞趣却很少有人间津,其现状令人担忧。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辞趣只不过是雕虫小技,不值一提;在大部分的修辞专著中,辞趣已失去了它应有的位置,被弃而不论;在现代修辞学研究中,除吴士文宗廷虎等先生还在关注它之外,辞趣差不多成了只有保存价值或欣赏价值,而失去现实意义的“古董”。……总之,辞趣在修辞学中的地位已岌岌可危,基本上已陷于将被取消的困境之中了。对此,我们很为辞趣抱不平,觉得有为它高呼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言学诞生后,国内修辞学界做出不少从认知心理角度解释修辞现象的努力。主要以辞格研究为中心,对于积极修辞的另一版块——辞趣的认知心理机制较少有学者涉及。本文尝试用图形——背景理论解释辞趣的认知心理机制,认为辞趣同辞格一样也是把图形和背景调试到最佳角度的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辞的形貌与修辞的关系,一向不为语文研究者所注意,在许多修辞学著作中都没有提及。陈望道先生不但注意到了,而且很为重视。在他的力作《修辞学发凡》中把它作为构成“辞趣”的一个重要方面,专节论述。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他辞世前一九七五年该书重印时,对这一部分还作了重要的修改和补充,更足见他对辞的形貌在修辞中的作用的重视。可惜的是,陈先生在这一部兼顾古今语文的系统的修辞学专著中,对这一  相似文献   

9.
网络语言的辞趣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已经日趋成熟,但是对于网络语言的修辞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辞趣方面较少涉及。本文主要从意趣、音趣、形趣三个方面对网络语言的辞趣进行考察,以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运用网络语言的修辞艺术。  相似文献   

10.
何启沪 《学语文》2002,(3):45-45
“图符修辞”,就是运用图形和符号来取代字词以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的修辞方法。一、自绘形状鲁迅给许广平写信署名时,爱画一个小白象,以示朴素憨厚(鲁迅说许广平是“小刺猬”);今天的年轻人写信时常绘一颗红心内套一支丘比特之箭,那是用来示爱的。又如  相似文献   

11.
比利时列日大学的修辞学小组的普通修辞学理论把德·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与古老的修辞术成功地结合到了一起,为现代修辞学,特别是辞格体系的研究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因而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从《普通修辞学》理论基础、辞格理论以及诗学修辞理论三方面对列日学派的成就作了简要评介。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汉语辞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修辞格是修辞学的核心.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在修辞格研究方面是很有成绩的,但是也留下了不少问题.新世纪的辞格研究应当在清理二十世纪辞格遗产的基础上前进.辞格学可以有三种:修辞辞格学、文化辞格学和哲学辞格学.  相似文献   

13.
当代汉语修辞学越来越重视用各种理论和方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研究汉语各种修辞现象,然而无论如何,汉语辞格始终是汉语修辞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内容。在研究汉语辞格时,应该合理地认识和摆正汉语辞格在汉语修辞方法体系中的地位,注重汉语辞格研究方法,弄清汉语辞格理论史和汉语辞格史的关系,关注从属于整个汉语修辞学研究的汉语辞格研究形态,彰显汉语辞格研究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4.
濮侃  庞蔚群 《毕节学院学报》2012,30(6):14-17,22
陈望道所著《修辞学发凡》是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吴士文根据唯物辩证法,在充分肯定这本书的历史价值和重大影响的前提下,对该书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慎重的完善工作。吴士文对辞格理论的科学创新,对辞格分类的合理调整,对辞格和非辞格关系的严密论证以及"辞规"、"辞风"新概念的提出和对修辞方式系列化的建构,这些成就表明他为继承和发展陈望道的修辞学说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根据谭永祥先生1983年首创的序换辞格论述,结合近期的语言材料,用吴士文辞格结构理论,对序换格进行了分析研究。以语法单位为标准划分出序换格的类别,并归纳出序换格的修辞作用,从而进一步认识这个比较常见常用的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16.
传媒语言属于广义语言的范畴,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传媒语言中的非言语修辞是指用非言语的形式增强传播效果、达到传播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或方法。在传媒语言中存在大量以辞格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非言语修辞,他们有助于传播形式的多样化,更有助于传播内容的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17.
英语和汉语分属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 ,二者在多方面存在差异。从修辞格的角度 ,就汉语的对顶格与英语的矛盾修饰法在概念内涵与结构组成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 ,探讨二者概念的交叉与构成规律 ,以便于语言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这两种辞格  相似文献   

18.
互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较多的类型,如:本句互文见义,对句互文见义,多句互文见义等;使用得当,可达到意义全面而行文简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横跨两个世纪的借喻与借代的异同之争,掩盖着三个深刻的理论问题:一是比喻的相似性与借代的相关性是事物本身的客观属性,而非语言的属性,体现在思维中,则是一个求“真”的认识论或认知心理学问题,而非语言学问题;二是修辞学的研究客体≠研究对象,二者应有明确的区分;三是修辞内外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辞格层次的复杂性,故应对修辞规律(广义辞格)、方法技巧(对辞格的能动把握)进行清理整顿,以建立有序的类聚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