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契丹族与蒙古族有着共同的渊源,契丹语与蒙古语同属阿尔泰语系.契丹文字记录了大量契丹语词汇和语音语法材料,是研究我国北方民族语言、阿尔泰语系语言,尤其是研究阿尔泰语系中的蒙古语族语言发展历史的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同时,契丹小字还通过转写汉语借词,记录了当时汉语音韵事实.契丹字的解读对于历史科学和语言科学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对“宫”的契丹小字的两种写法作了分析,又对“殿”的契丹小字进行了解读,提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称谓、名称部分) 耶婆爷孃 都是“父母”之称,单称时有时加词头“阿”字。 (1) 欢来不徐徐,阳窗都铳户。耶婆尚未眠,肝心如推橹。(欢闻变歌) (2) 且辞爷孃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孃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声溅溅。(木兰辞) (3)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辞) (4) 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折杨柳枝歌) 按:据《增韵》:“俗谓父曰耶。”《玉篇》:“爷,俗为父爷也。”可见“耶”、“爷”都是“父”的俗称,二字音同,故写时混用。但《称谓录》却说:“古人称父为爷,只用耶字,不用爷字。”并谓《木兰辞》之“爷”,“本当作耶字,俗本改作爷字”。  相似文献   

3.
1983年,辽宁省博物馆文物队对北票莲花山辽耶律仁先族墓进行清理发掘,自耶律仁先墓中出土墓志一合,该恚由两篇志文组成:一篇为契丹小字书刻,另一篇是用汉字书刻。其用契丹小字书刻者,为迄今发现的小字资料中字数最多的一篇铭文。本文是对该篇铭文所作的首次试读。通过考释,发现契丹小字资料中有数量相当可观的属于效仿汉语反切注音的“汉语借词”,墓志中的某些记述尚可征史之误和补史之(?),文后附原字拟音表。  相似文献   

4.
《考古学报》1983年第2期载有《契丹小字解读再探》一文,为指称方便起见,本文简称为《再探》。与1978年第3期《考古学报》发表之《契丹小字解读新探》相比,  相似文献   

5.
感谢信     
“ 你 是 在 给 爷 爷 写 信 感 谢 他 吗 ? ” “ 是 的 ,妈 妈 。 ” “ 你 的 字 好 像 写 得 太 大 了 。 ” “ 嗯 ,爷 爷 的 耳 朵 不 好 ,所 以 我 写 得大 声 点 儿 。 ”感谢信@小非  相似文献   

6.
契丹小字金石资料中,有些常用原字,既不见于汉语借词,也不见于已释读的契丹语词中,研究者们对其提出了种种读法,但都未能得到证实。幸而新近发现的契丹人名中这些原字陆续出现,为拟定其读音提供了可靠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关于契丹小字中的方位名称“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日本学丰田五郎先生释读了表示“东”的契丹小字(大化)。另一个表示“东”的契丹小字 却一直没有引起各家的注意。比较研究中发现 的读音与蒙古语中的“东”的读音相近。  相似文献   

8.
契丹字词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几个契丹小字词语和原字进行了探讨,认为■、■为■(耶律)的单数异写,读音为yala'u,即汉文中曳刺、爷老、夜落等的原型;■为[tete]或[tata],和汉文的惕德、鞑靼均为同一族名之译音:■为动词,意为拿、控制、建立等;■为动名词,意为建造、建筑物等;■为名词,意为营造者、创造者等;原字文、幺同音,均为[ia];原字■、文、文、文、文的用法和读音均不同,文的读音和余[ai]相同或相近,文的读音可能含有音素[a]。  相似文献   

9.
随着契丹文字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资料的陆续出土以及新原字的不断出现,重新制定“契丹小字原字总表”的任务摆在面前。为了给学术界提供一个可靠的契丹小字原字表,我们比较各种新旧资料,并充分利用检索统计的方法,对20世纪70年代制定的“原字表”进行增减,鉴别出了430余个契丹原字。并以通用汉字笔画、笔顺规则编排已发现的所有原字,重新制定了一个原字总表。  相似文献   

10.
从文字体系而论,契丹字是依仿汉字而创制的文字.有人称其为“汉字文化圈”.本文就此进行探讨,从而推断出,契丹字在借用与改造汉字时走的是一条简化与拼音的道路,故成今天我们见到的契丹小字所独具特色的喷块堆叠形”.而契丹字之改造汉字与汉字改革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是借用它神文字之“壳”加以改造,使之适应契丹语;而后者却无适用一种新语言问题,是使文字更完善.最后,作者进一步对契丹字的利弊作了语言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语言类型学认为汉语是唯一一个关系小句前置于名词的SVO语言,然而有些学者发现汉语似乎也存在“的”字短语后置关系小句。虽然嫁接法和提升法是生成语法中关系小句的主流分析法,但是“的”字短语前置关系小句的嫁接分析存在嫁接方向性与任意性问题,“的”字短语后置关系小句的提升分析会违反“主语孤岛限制”。标签理论视阈下的汉语“的”字短语关系小句研究表明:汉语仅存在“的”字短语前置关系小句,所谓的“的”字短语后置关系小句实为主谓谓语句。  相似文献   

12.
1.问题的提出契丹小字《辽道宗皇帝哀册》、《辽宣懿皇后哀册》和《故耶律氏铭石》的撰者都是(?);《故耶律氏铭石》的首行首二字为(?)。据罗福成,王静如先生研究,(?)为大之意。从这些来看,(?)很可能是姓氏。王静如先生及清格尔泰、刘风翥等同志认为就是“耶律”。这很有道理。因为辽代契丹人不问是何部族出身,一律分属耶律、肖两姓,前述铭石的汉文志盖上书“故耶律氏铭石”八字,显见志文起首的姓氏应为耶律,是无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3.
古人认为“独体为文,合体为字”。《说文解字·序》云:“仓颉之作书,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甲骨文作?(铁一·一八·四),金文作?(鼎),有人以为象有孕之妇形,有生育义,但未为定论。“字”,金文作?(字父己),有人释上为妇女之下身,下为“子”,有生育义。《说文》:“字,乳也。”“段玉裁注:“人及鸟生子曰乳。”《易·屯》:“女贞不字,十年乃字。”看来,“字”理解为生育、繁殖是有道  相似文献   

14.
《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一句中的“魁父”,现中学课本及一些古文选本均注为“小山名”,此注似欠准确。《太平御览·地部》引《淮南子》“牛蹄之涔,无径尺之鲤;魁父之山,无丈林营宇”。其中的“魁父”二字是形容山很小,与上文“牛蹄”二字形容水很少是一样的。“牛蹄”不  相似文献   

15.
契丹文字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1980年增订版第8页的有关契丹文宇的插图是根据读者的意见新换的。这个插图换得好。简单的一个插图既反映了我国契丹文字资料出土的新情况,又反映了我国研究契丹文字的新水平。课本上的六个契丹小字是1975年10月在辽宁省阜新县卧凤沟公社白台沟生产队的流井沟地方的一座辽墓中发现的。该墓出土的墓志,在志盖正中刻  相似文献   

16.
说起“牙”,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我们通常所说的牙齿。不过,“牙”在古语中还有作"牡"来讲的,《说文·牙部》上说:“牙,牡齿也。”牡齿即大牙,臼齿。后又用“牙”指称“牡”。牙,《汉语大写字典·牙部》录有:“牡,指雄性牲畜。”“牡”为什么会成为雄性的代称呢?《说文·牛部》记载:“牡,畜父也。”段玉裁指出它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说文解字注》二篇上,第五页)。“牡”字的右半部是个“土”字,在郭沫若的《甲骨文字研究·释祖妣》、《殷契萃编》中,他认为:“土”、“且”、“士”都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形,这就是“男根说”。许多与“土…  相似文献   

17.
契丹小字《聊律仁先墓志》是迄今发现的契丹小字献中字数最多的一件。由于原石蚀损,且行密字小,在其摹写和解读上,学界意见分歧较大,对比研究这些不同的意见,对墓志中的一些契丹小字,进行了补充考释。  相似文献   

18.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其中一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现中学课本及一些古文选本,均将魁父注为“小山名”.此注似欠深究.《太平御览·地部》中引《淮南子》“牛蹄之涔,无径尺之鲤;魁父之山,无丈林营宇.”其中的“魁父”二字是形容山很小,与上文“牛蹄”二字形容水很少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哲学?     
哲学一词最初出自希腊文,原意是“爱智慧”。在汉语中,哲字也有“聪明”、“智慧”等意思。这就说明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但是这里所说的聪明智慧,不是指玩小聪明,耍小手腕,搞小动作那一套东西,而是指通晓世界的大道理。哲学一词的词源,  相似文献   

20.
论现代汉语方言中的“一等i介音”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介音i是现代汉语各方言音节结构中共有的语音成分,它的来源与中古音的“等”密切相关。中古开口三、四等韵是现代汉语i介音的主要来源。除此以外,中古开口二等韵的牙喉音声母字,如“家鞋教闲咸巷瞎”等,在北方官话区大都产生了i介音并引起声母腭化,而在南方各方言区则大都未产生i介音,或者至少在白读中尚未产生i介音。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