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隐逸词大量风行的南渡时期,叶梦得的词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内容上表现出隐逸的特点,并在风格中透露出旷达的词风。  相似文献   

2.
叶梦得是南北宋之际的著名学者、文人,他的一生有着长期的隐居经历,并创作了大量隐逸词。本文对叶梦得隐居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对宋南渡之前的隐逸词进行了梳理,对叶梦得的隐逸词作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叶梦得及其所处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在古典文学中,隐逸文学一直有着它独特的神韵和内涵.宋代隐逸词表现出了宋代士人对于独立人格的追求,对于自然景致的亲近,对于丑恶现实的消解,对于生命价值的追问.理性地看,宋代隐逸词或者是士人在政治参与意识受挫后的无奈的变通,面对险恶官场而作出的策略性自我保全;或者是遭受打击排抑后的自我安慰;或者是凭借对山水林泉的亲近,实现自我心灵的安顿和对世俗的超越.这些隐逸词,表面上淡泊雅致、旷达超脱,实则表达出词人们忧国伤时及个人身世感慨的丰富内涵,在思想和艺术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晚唐五代词人李珣的渔隐词作是<花间集>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中国隐逸文化的一个亮点.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李珣的遗世独立、风趣洒然渔隐词的形成原因,以及他为何成为渔隐词创作的重心.具体为李珣个人独特的身份与经历;他较好地接受了中国传统的隐逸文化;他的渔隐词境界高出同时代人的同类作品.  相似文献   

5.
柳永是北宋词史上第一个非隐士隐逸词作者,从他的隐逸词的发展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他从浪子性文人向士大夫丈人的转变轨迹以及从俗到雅的转变过程。在宋词中那些表达看淡人生和隐逸思想的词作,实际上是由他开端的,这对后代隐选词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6.
试谈唐宋闲逸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闲逸词与豪放词、婉约词、风雅词不同,它不是一种流派,也不是某一、二位词人的专长,这类词散见于各家各派的作品之中.从主题和内容上看,闲逸词主要是写隐逸生活,或表达对世俗的厌倦,对自由闲适生活的追求.闲适词,也被称之为渔隐词或隐逸词.这类词兴起于中晚唐,北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南宋时期盛行于词坛,其发展达到了高峰.  相似文献   

7.
周济是清代常州词派的理论中坚.他的词作也别具特色,与其理论主张相呼应.他在词中极力体现自己"词亦有史"的见解.通过他的词作可以看到他内心进退出处的矛盾,从而可以认定他的词作在表现"真"这一层面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未为尧舜用 且向烟霞托——论陆游隐逸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存词145首,其中爱国词不到20首,隐逸词约70首,纤艳词50余首,可以说隐逸词在其词中占了一半。在世乱政昏的时代,他报国欲死无战场,屡被投闲置散,抑郁之际,栖心于佛道,啸傲于烟波,在山水林泉之间构筑着让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寻求大自然的庇护和解脱。具体而言,其隐逸词可分为道家词、渔隐词和田园词。  相似文献   

9.
杜甫诗歌对遗山词风的影响是全面的。遗山的那些描写登山临水、表现隐逸之趣的词作,疏快超旷,清丽淡雅,颇得杜诗高旷清婉之致;遗山词还有缠绵悱恻、婉曲深挚的一面,既体现了他重言外意、倡韵外致的词学观念,又可与杜诗婉厚深远之神韵相颉颃。遗山词之学杜,可谓渊源有自,堪称“词中老杜”。其词之学杜,与宋代周邦彦词的学杜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李俊民是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的后裔,在金末元初文坛的名望仅次于元好问。现存词69首。其中多为酬赠词和写景词。其词主要受到陶渊明等隐逸文人的影响,词人在其作品中多表现闲适放旷、高洁平和的隐逸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