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学者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在他的《GEB——一条永恒的金带》一书中,谈到一种“怪圈”现象。他认为,一个人的思维发展轨迹,有时会不知不觉地回到原来的起点,从而形成一条密闭的“永恒的金带”,使人们无法敞开思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面临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也常遇到这种情况,数学思维的“怪圈”严重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开展,降低了知识学习的有效度。探索学生数学思维“怪圈”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突破思维的“怪圈,无疑对教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教学过去一个历史阶段里一直深陷于难学、枯燥、远离生活、理性化程度太高这样一个怪圈里,使很多人在数学学习面前成为了失败者或是在实践中面对生活实际问题无能为力,形成了高分数、低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现象。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曾经做了一项全国大样本的调查。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教学在过去一个历史阶段里一直深陷于难学、枯燥,远离生活,理性化程度太高的这样一个怪圈里,使很多人在数学学习面前成了失败者,或是在实践中面对生活实际问题无能为力,形成了高分数低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现象,从而影响了教与学的效果。摆在师生面前的是“学科中的数学”,如何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呢?  相似文献   

4.
在职高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学生存在"不愿学""不会学""不能学"的问题,同时,教师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管理纪律上,形成"学生学不好,老师教得累"的怪圈,其根本原因在于:职高数学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学生数学实际。因此在职高数学教学中积极尝试"生活化教学"是改变以上现象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数学学习离不开解题.华罗庚说过:“学数学不解题,犹如入宝山而空返.”大师一语道出了数学解题的重要性,而数学解题教学却又常常陷入如下怪圈:许多学生课堂上一听就会,课后练习一做就错.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简,已成为一部分学生解题的通病.  相似文献   

6.
王幸峰 《教育艺术》2009,(12):26-27
数学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来说,往往会觉得枯燥;数学知识的教学,对于老师来说,往往会觉得乏味,但教师只要试着把数学问题融人生活,就会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要逃离应试教育的怪圈,遵循素质教育的方向,在教学中不能就数论公式,要创新教法,富于生活当中,采用激趣引思,探究问题的来龙去脉。让学生在数学的"江河里自由冲浪。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为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师》2014,(Z2):90-91
<正>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融合。因此,数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如果数学教中教师只为了教而教,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就会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的,是冷冰冰的,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数学考试。这样的教学欠缺了鲜活有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使数学与生活脱节了失去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学生也会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要摒弃短视的功利行为。这包括:片面追求学生的数学分数,忽视学生的思维发展;重视学生的题海战术,忽视课堂的自主学习;追求学生的现状提升,忽视学生的心智成长。要重视学生的高分高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一味地在高中校园里拼智商、拼情商、拼高分。当学生远离题海、加课时的怪圈教育之后,其数学学习兴趣会得到提高,个人素质也会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数学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课堂教学的形式之一,是学生知识形成、巩固和创造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数学复习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讲解过多;总结归纳过多;例题讲解过多等。这些方式都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扎实有效地完成数学课知识技能的掌握、形成和提高。所以,学生常说上数学复习课枯燥、乏味、无激情。教师也很无奈:都讲过多次了,学生还会出错!究竟如何走出这一个怪圈,才能让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更加  相似文献   

12.
神秘的麦田怪圈至今仍让人们无法解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通常会认为麦田怪圈已是过去的事情了.但实际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新的麦田怪圈.  相似文献   

13.
对于教育来说他不仅是传递学科知识的工具,更是要追求人的发展和内在素质的提高,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仅仅重视学生学业,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学有所用。对于数学教育,有些人会说数学教育不会让人的素质涵养提高。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从数学学科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巧妙融入生活情境,体验情感教育;以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得数学教得生动有趣。这篇文章就向大家全面介绍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融入生活。  相似文献   

14.
神秘的麦田怪圈至今仍让人们无法解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通常会认为麦田怪圈已是过去的事情了。但实际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新的麦田怪圈。  相似文献   

15.
王庆玉 《教育革新》2009,(12):64-64
当今社会.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原有的一些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已不能满足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素质及提高实践能力的需要,这就给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如果把枯燥的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程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就会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此,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伍军 《生活教育》2013,(8):60-62
新疆跨文化数学教育是具有本土特质并孕育了数学教育现代性的;数学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对人的生活方式也有影响;地域文化、应试教育及考级等因素会影响数学观的形成和发展。本土学者借助于学术自识与双语教师的数学观状况,通过态度转变及数学教育课程体系改造以促进双语教师数学观变革的若干评析,以期对双语数学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应该创建一种发展性的教学课堂,以此还原数学教学真实的生态面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把数学教学从应试教学的怪圈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8.
霍淑艳 《考试周刊》2012,(12):52-52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但现实生活中好多学生和老师都为学好数学伤透了脑筋,因此激发和培养数学学习兴趣便成了新课程改革的又一追求目标。本文从四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努力转变自身角色,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发展;让数学回归生活本位,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生活现象中寻找数学的踪迹,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让学生学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主体不代表他们就会自主的学习,所以教师要以自己的爱心引导学生,以自身的个人魅力感染学生,达到以爱育爱、以乐促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如何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些常用的知识在学生那儿却是另一番情形,学生会解各种复杂的应用题,却不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进行复杂的计量单位换算,却不知道1千克鸡蛋大概有多少个;会进行面积和周长计算,却不会估计自己的卧室有多大……数学的生活意义被忽视,数学成了和生活脱节的知识.为了消解这一现象,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从儿童生活的角度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让数学教学散发出浓浓的儿童生活味,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