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非常关注教育类报刊上有关“教改”、“课改”的发展趋势与走向。对媒体上刊登的有关文章,挤出时间也要细致品读一番,试图寻找出具有指导价值的东西来,好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然而,从其各种先锋的思想、各种前沿的理论、各种新潮的概念中发现,它所冠以“新”的思想、理论、概念、名词等均是古教育旧大陆中的传统东西。就此,难抑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要对其时髦的“新”的张扬说上几句。  相似文献   

2.
《家教指南》2006,(1):34-34
近日,上海宝山区一份对1200名0~3岁婴幼儿母亲的调查显示,申城家庭对受过专业训练的“教育型保姆”的需求量相当大。  相似文献   

3.
任姗姗 《广西教育》2012,(4):27+58-27,58
网络文体,时下风头正劲。从“咆哮体”到“蓝精灵体”,从“TVB体”到“淘宝体”,再到“校长撑腰体”,这些几十字甚至上百字的语段,扮作嬉笑怒骂各种神态,在互联网内外方兴未艾、遍地开花。那么,网络流行文体因何而生,为何如此受欢迎,未来又将走向何处呢?  相似文献   

4.
清代名画家郑板桥有一方闲章,其中的“难得糊涂”四个字,历来为许多人所赏识。从人生哲学中的“难得糊涂”,到“糊涂教学”,这中间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如果从辩证的角度看,教师从一些特定的条件、场合和问题出发,适当而有目的地运用“糊涂教学”,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现具体谈谈我的作法:  相似文献   

5.
一般地,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类不同事物之间具有某些类似(或一致)性,推测其中一类事物具有与另一类事物类似(或相同)的性质的推理.而高中阶段所涉及到的推理过程以从“平面”到“空间”的推理过程最为复杂,笔者就此引出几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硬件”与“软件”河北农技师院职教研究所盛子强前日,笔者曾有幸参加某省教委主持召开的一次职教工作会,会上又有幸聆听到多位校长的办学经验介绍,随着会议参观了若干所职业中学。眼里看到的,是一所所职中校门巍峨耸立,气魄雄伟,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直刺云天,从...  相似文献   

7.
“盯人教育”谈●王淦生近日,在一所重点中学观摩,与一位供职于此校的昔日同窗谈起了该校近几年来高考升学率较高的奥秘。这位老同志并不隐讳,直言答道:“无他,唯‘盯人’耳。”“盯人”之说,说来简单:从周一到“周七”,从凌晨5时到夜间10点,从课上到课间,除...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著名的音乐教育期刊《儿童音乐》、《多来咪》分别以“简谱到底要不要学”和“申城儿童缘何不会识简谱”为题,在全国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音乐教育专家、音乐教师都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就此问题,笔者曾走访了多所中小学校,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应提倡线谱、简谱“双轨制”。所谓“双轨制”,即线谱与简谱在教学中并存,普及与提高交流操作。在我国,简谱与线谱是同时被采用的。作为五线谱,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五线谱能记录绝对音高,能生动地表现旋律中…  相似文献   

9.
“渡”与“度”,人们很容易混淆,如“欢渡春节”“度过难关”等。其实,“渡”的基本意是“从一岸到另一岸”,而“度”则指“过(时间)”“经过”。这样,“欢度春节”就不能写成“欢渡春节”,“渡过难关”不能写成“度过难关”。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篇从历史感的角度研究一个作家的长篇论文,论者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首先考察了陶然的“被放逐”背景,接着揭示了由“移民情结”引起的“飘”的意蕴,并研究了陶然由经典叙述到个人化叙述的转变;第二部分分析了为金钱所焦虑的各种人物,以及陶然小说中的“零”结尾”。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同义词“一贯”与“一向”进行辨析。在词义上,“一向”只指时间,表示的时间主要是从过去到现在的持续;在句式语义上,“一向”更侧重于说明整个句子所表示状态的持续。而“一贯”在词义上,本身不表示时间,他所表示的是行为前后的一致性。尤其重要的是,这种行为的一致性,时间上可以表现在从过去到现在,也可以从现在一直延续到将来;在句式语义上,“一贯”更侧重于动作或行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蔡铁权 《早期教育》2006,(2):I0003-I0003
课程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一种范式的转换,就是从课程研究转向教师研究,而当代课程理论人师派纳等人提出的“概念重建”,宣告了“课程开发”时代的终结,替而代之的是“课程理解”时代的开启。教师在“反思性实践”中,课程不是所“开发”的东西,而是所“设计”的东西,所谓“课程编制”无非是指“学习经验的设计”。而对于“设计”来说,重要的是“同情境的对话”。这样,同客体对话、同自身对话、同他人对话的过程正是“设计”的本质。而这种不断地“设计”的轨迹,正是创造着课程。  相似文献   

13.
曹怀宗 《甘肃教育》2006,(9B):11-11
“禁果”一词源于《圣经》,它讲的是亚当和夏娃被神秘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而偷吃.结果被贬到人间,这种被“禁果”所吸引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亚当和夏娃的故事说明,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想得到。这与人们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   

14.
小陈是我的同窗和同事,后因成绩斐然而“跳槽”到外地一所“名校”。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建国方略前后变化很大,在外交上,从“一边倒”到“两个中间地带”再到“立足第三世界”;对待发展资本主义政策、同西方经济交往政策存在从肯定到否定的反复性;而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存在从“社会主义改造”到“大跃进”再到“文化大革命”的巨大变迁。从内在动因上看,都是围绕两个价值目标展开的——“维护国家安全”和“加快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提起“减负”,有的老师认为,“负”就是家庭作业,所以一律不给学生留家庭作业。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未免失之偏颇。要真正“减负”,必须先明确:什么是“负”? 从学生的学习过程看,学生一般经历一个从不会到会(领会知识)、从会到熟练(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甚至技巧)的过程。其中,从不会到会主要是在课内完成的,而由会到熟甚至生巧就要求必须积累一定的训练量。这个训练量的大小受具体知识的难易程度、不同教师的传授方式方法及学生个体的智力水平和接受方式等因素所制约,所以并非所有的课时计划都能按时完成,并非所有的学生都…  相似文献   

17.
时于“研究性学习”,我们不能割断传统根脉和脱离我国的实际而生硬地嫁接“研究性学习”的一套现成理论,而是要结合我国的传统和实际,重新解读“研究性学习”。本文采用从一般到具体的思路,首先对“研究性学习是什么”进行一般性地描述,继而结合目前我国“研究性学习”实践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时“研究性学习是什么”进行具体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8.
小到一个家庭、大至一个国家.“管理”的功能无不存在,而学者们对“管理”的诠释也不尽相同。从学校管理的层面看“管理”的含义,我认为学校管理就是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实现各种资源合理配置的最优化的过程。按照这样的理解,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只有相对的评价意义,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不同的学校。在办学的支持设施、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差异。要想通过有效的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就需要管理者对“管”与“理”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笔者从事学校管理多年,管理过一般的农村中学,现在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江苏省的四星级普通高中,本文在发掘自己多年学校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一些理性思考,对一些管理中深层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与同行共勉,向专家请教。  相似文献   

19.
“信息作文”是根据从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收集、选择、分析、处理各种写作信息,使之有机交合、合理融汇,从而产生新的信息的一种习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主流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旨在提高所有学生的各种潜能的素质教育。它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也不是为了满足学生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而进行的“应试教育”。“主流教育”所培养的“主流人物”可以是领导、管理,也可以是建设、劳动。“主流教育”所培养的“主流人物”比一般意义上所说的“主流人物”(社会精英)的内涵更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