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品”的原有词义非常简单。《辞海》(1999年版)对“人品”的解释只有一个义项:人的品质,品格。《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将其释作:1.人的品质:~高尚;2.(口)人的仪表:~出众。后者虽然多出了一个义项。但第二个义项并不常用.现代汉语口语中也很少用,多见于古白话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符淮青先生的语素构词能力分析理论,对语素“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所出现的各个意义是如何构成各个词的、用什么方式、数量如何等进行了描写。在此研究基础上,还就《现代汉语词典》在释词中对语素义的说明以及对语素“盘”义项的概括提出了两点讨论:第一,《现代汉语词典》对某些组词中“盘”的意义未作说明;第二,对于那些部分语素义模糊或者全部语素意义消失的组词,根据其中的语素“盘”在现代汉语中构词能力的发展,《现代汉语词典》应该考虑对其的意义重新作出说明,或者构建一个独立的义项,、  相似文献   

3.
释“臻”     
《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词典》中“臻”字所收义项都是七个,但七个意义并不完全一致;另外,所收义项与所引例句有些并不恰当,不能清晰地反映“臻”的意义.鉴于此,本文从“臻”的本义出发,结合其常见的词语搭配情况和构词情况,认为“臻”的义项应为六个,并说明了这六个义项之间的引申关系.  相似文献   

4.
祁华军 《文教资料》2006,(10):218-219
本文以系统论为指导,选择了《汉语大字典》“无”字条词语为考察对象,从释义项有误、义项缺漏、义项分合及次序排列不当四个方面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以供该书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词汇是一个系统,词义也是有系统性的.本文运用词汇语义学的“概念要素分析法”,对《汉语大字典》中的“拔”(b á)字的动词义项进行分析,试图总结出各义项间的联系及其历史演变,在此基础上对《汉语大字典》中“拔”(b á)字的动词义项做更系统性的归纳.  相似文献   

6.
沈玉保  周瑜 《学语文》2012,(5):59-60
“人品”的原有词义非常简单。《辞海》(1999年版)对“人品”的解释只包含一个义项:人的品质,品格。《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将其释作:名1.人的品质:一高尚;2.(口)人的仪表:~出众。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热”有两个义项为定位词素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代汉语中这两个义项的情况以及由此形成的“多义词模”,在此基础上在历时平面上考察了由“热”构成的多义词模形成的过程、动因与特点,发现了由词模“X热1”到词模“X热2”的桥梁——词模“X热′”,并提出了“词模义”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不”,从古到今一直作否定副词。我国第一部按部首排列的字典《说文解字》释“不”为:“鸟飞上翔不下来也。”根据这一本义,以后的字、词典,直到《现代汉语词典》都收有表示否定意义这一义项。然而,“不,能当语助词,无词汇意义”这一义项却被一些字、词典的编纂者遗忘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疏忽。例如,《康熙字典》、《辞源》、《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新华字典》都没有收这一义项。《说文解字段注》也未注  相似文献   

9.
由于前人不明《周易》中“赢”实为其本义的相关用法,试图以假借手段去解释,所以不足取。《汉语大词典》上通“喂”通“儡”两个义项均因《周易》例句而设,应合并释作“毁坏”。  相似文献   

10.
《汉语大词典》对“打发”的释义义项不全,本文补充了若干义项。  相似文献   

11.
古典诗歌作品中的“疑”,除了作动词“怀疑”、“疑惑”、“猜测”等解释外,它在不少诗句中则要作“像”、“好像”、“似”、“类似”、“如”、“若”“譬”“欲”解读。这一项义释,在对仗句的“互同义”中可以找到有力的证据,且还可以修辞格中的明喻(“甲像乙”)、暗喻(“甲是乙”)中得以证明:“疑”、“疑是”均属联系比喻句中本体与喻体的联系词(又称“喻词”)。但这一项义释,除了《广释词》、《诗词曲语辞例释》、《汉语大辞典》有此说外,其最常见常用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辞海》、《辞源》均无此释义义项。这是这些工具书的失误。  相似文献   

12.
若干年来《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象”和“像”的释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义项的分合也有一些变化。本文对二字义项的分合从它们形体的演变和用法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渲泄≠宣泄     
近年来,一些报刊中出现了“渲泄”一词。如“①“把‘那就是一只蟋蟀’放在每段的段首,反复咏叹,让那悠悠的乡思和绵绵的乡情,得以充分的渲泄。”(《语文教学通讯》1992年第1期第30页)“渲”字只有两个义项:①小水。②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汉语大字典》)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渲”字条下也只收录了一个双音词“渲染”,而无“渲泄”。查“宣”的义项有五个,其中第二个义项为:疏导,且在“宣”字词条中列举了“宜泄”一词及两个义项:①使积水流出去。②舒散,吐露(心中的积郁)。(《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14.
动词“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一是较长时间的放在液体中;二是故意消磨(时间)。相对于词典中的静态义项,“泡”的动态词义则更为丰富。对动词“泡”的各种用法都可以做出一定的文化阐释。  相似文献   

15.
“打”是现代汉语中词义最复杂的单音词之一。文章通过对多种字词典释义的比较,从“打”的构词方式(包含结构关系、音节特征、重叠)、词性及“打”的义项分析三方面全面考察“打”的特征,最后构拟“打”的义项系统。  相似文献   

16.
“可怜”在现代汉语中是经常使用的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其义项仅有三条:①值得怜悯。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大词典》中,“青李”条义项①的书证《来禽帖》标点有误,“胡笳”条释义不全面,“却月眉”条的释义不准确,“起夫”和“锈床”条的书证迟后,“斗”条的义项⑤引用书证不当。《汉语大词典》修订时可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可怜”一词,在现代汉语里,其义项主要有三个.据《现代汉语词典》;1.值得怜悯;2怜悯;3.(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而“可怜”在古汉语里,则要活泼得多,其含义也更为丰富.古人能有几多“可怜“?可以从唐诗宋词中一探究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唐·白居易《卖炭翁》“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  相似文献   

19.
《汉语大词典》中,"兽吻"的义项与其引例存在不对应的情况,且它的意义及用法在明清语料中的已无法用原先的义项去理解。为准确把握词义,有必要作更深入的考究探寻其得名理据及发展轨迹,同时对《汉语大词典》进行释义辨别及义项增补。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九义教材《少年闰土》一文是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节选下来的。课文写景优美,场面生动,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课文。但我认为文中“项带银圈”中“带”字的用法值得商榷。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带”作动词时,有以下几个义项:①随身拿着;携带。②捎带着做某事。③呈现;含有。④连着;附带。⑤引导;领。⑥带动,使动起来;引导。可以看出,“项带银圈”中“带”没有这几个义项。如果确要定为“随身拿着”或是“携带”的话,那么为什么用“戴项链”而不用“带项链”呢?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戴”有以下几个义项:①把东西放在头、面、胸、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