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常说,教育要想取得成效,首先要走近儿童。所谓的走近,即了解儿童,和儿童打成一片,成为儿童的一员。要成为儿童的一员,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我们必须蹲下。蹲下来再看学生流鼻涕,便不会斥之为“不讲卫生”;见了儿童只穿了一天就脏了的衣服,便不会斥之为“邋遢”;遇到课堂上儿童学乌龟爬,也不会斥之为“调皮”、“不守纪律”,因为他们是孩子。我们以为自己成熟了,用一双成熟的眼睛看孩子时,总觉得孩子太天真幼稚。殊不知,用世故的眼光看孩子,除了发现孩子的缺陷外,很难理解童心之真、鉴赏人性之美。我们必须能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这是教…  相似文献   

2.
七八岁的小孩会因衣服穿得不如意又哭又吵,衣服大了不穿,小了也不穿,样子不好看的不穿,闹得父母心烦意乱。其实,孩子挑拣衣服穿的这种现象,已不单纯是穿衣服的问题,而更多地折射出儿童的心理变化,如何选择适合儿童心理的服装的确应引起家长重视。  相似文献   

3.
服装上的拉链使衣物穿脱方便;精巧的小饰物起到装饰、美观的作用。但是这些提供方便的拉链,漂亮的装饰物,在安全性方面往往存在隐蔽性较强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我们小时候最爱玩儿的游戏就是“过家家”:你当“爸爸”,我当“妈妈”,布娃娃当孩子。我们把自己观察来的一切生活细节,全都拷贝到游戏里边来。这是儿童通过模仿而学习生活技能的一种方式。所以,我觉得所谓童年“缩水”的问题,其实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穿大人样式的服装,看哭哭  相似文献   

5.
古人育儿甚苛刻,在札记中就明确规定:“童子不裘不帛”,不给孩子穿毛皮和绸缎制的衣服,这里面除有不宜让小儿从小就习惯穿高档服装外,还有一层不能让小儿穿得过于温暖的意思。他们认为“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  相似文献   

6.
幼教博览     
德国 —“随意”教育正流行穿多少随你便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在幼儿园室外玩耍的孩子却不穿棉衣或防寒服,对此老师的解释为,孩子应该比大人少穿点衣服。他们精力旺盛,几乎可以用来“发电”。活动量大容易出汗,穿多了反而容易感冒。臃肿的服装还会影响他们的灵活性。吃多少随你便吃中饭时,老师把饭盘放在孩子面前,大点儿的孩子自己用勺子吃,年纪小的、不会用勺子吃饭的孩子就用手抓着吃。对刚入园不会吃饭的孩子,老师会用手势启发他自己吃,但丝毫没有喂的意思。睡多少随你便在午睡的问题上,老师也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如果在床上躺20分钟~30分…  相似文献   

7.
精明的商人说:“当前市场上有两种人的钱好赚,一种是女人,一种是儿童。”此话的确不错,君不见大到超级市场,小到普通商店、地摊,琳琅满目的大都是属于女人、儿童的商品。在属于孩子的商品中,吃的、穿的、玩的基本是三分天下,其中儿童的服装消费呈现出许多令人忧虑的现象。 一是成人化现象。目前一些家长给儿童着装背离儿童生长发育的阶段性特征,盲目模仿  相似文献   

8.
《顽皮娃娃》2009,(3):I0011-I0011
带孩子出去游玩时,家长应该让孩子穿上穿脱方便的开衫上衣,如果天气比较冷,孩子就可以拉上拉链或系上扣子保暖;如果天气比较热,或是运动量比较大,孩子出汗了,就可以让孩子敞开怀,或者把衣服脱下来搭在胳膊上。裤子要穿耐磨耐脏的牛仔裤,有利于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地玩耍。  相似文献   

9.
这套夹套装可正反两面穿。男孩一套三件:上衣、马夹,裤。女孩可多做一件裙子,或不做裤子换做裙子。马夹可兼作裙子或裤子的背带。这套服装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设计,式样宽大,便于孩子自己穿着;可两面换着穿,色彩的变换使孩子喜爱;孩子无腰,有马夹做为背带,裤子或裙子  相似文献   

10.
日常生活中时常有这样现象:孩子们喜欢穿的服装,家长有时却不同意买或不同意穿;而家长给孩子买的服装或要求孩子穿的服装,孩子们往往又不喜欢穿。产生这种矛盾的原因是什么呢?引导满足孩子的穿着心理有必要吗?最近,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专家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幼儿对自己的服装已经有了一定的选择标准,他们喜欢那些配有动物和人物图案和饰物、花色  相似文献   

11.
此木 《家庭教育》2009,(2):48-48
“现在很多小女孩喜欢穿‘洋气’的童装,露背连衣裙、迷你裙及一些韩版服饰卖得最好。”儿童服装区,一位童装卖家表示,“现在不仅家长倾向于给孩子买成熟、性感的服装,孩子自己也嫌弃卡通图案的童装太‘孩子气’。”在一此商场,成人化童装占据了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2.
急诊室里,幼儿园老师气喘吁吁地送来一个直叫痛的小男孩,不等医生开口,孩子就主动诉说:“医生,医生,我轧牢了,轧牢了……”两手扶着生殖器。原来这孩子生殖器的外皮被裤子上的拉链轧牢了,老师把孩子的裤子剪了个洞,也解决不了问题,只得到医院求援。现在有的孩子的裤子很紧很小,前面装有拉链,很容易把身  相似文献   

13.
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服装的颜色、款式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据此原理,我们可以通过为孩子提供适当颜色和款式的服装来促进孩子的心理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过于紧身的服装,容易使孩子心理产生被束缚的感觉。为了摆脱束缚,孩子的精力便要以“破坏欲”的形式发泄出来——如有的孩子穿上过于紧身的牛仔裤后,顽皮异常,不是搅乱他人,就是摔打家什。这就给家长提了个醒,当我们为孩子选择服装时,应选择些柔软、舒适且符合孩子年龄及好动特性的服装,并对孩子身上的某些弱点要有修正作用。比方说,给缺乏想象力的孩子穿一些浅…  相似文献   

14.
寒冷的冬天来到了,孩子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棉裤,每天起床穿衣的环节成了教师最忙碌、紧张的时刻,说它像“打仗”一点也不过分。起床时两位教师要面对几十个孩子,每个孩子平均要穿3~4件毛衣,再加上毛裤和外面的棉衣,几十个孩子加起来有上百件之多。孩子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冬天手脚不灵活,穿衣速度特别慢,教师的工作量很大,有时难免忙中出错。比如,有的只穿了一只袖子,外面的衣服就罩了上去;有的只穿了一条裤腿,另一条缩在外面的裤子里。孩子年龄小穿得多,有时感觉不出来,教师检查时一般只看表面是否整齐,也很难察觉,这些情况往往要…  相似文献   

15.
爱的教育     
一位作家在国外参观一所小学。正值冬天,天空中飘落着雪花。学校里的每个孩子都穿着冬衣,戴着帽子。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在操场旁边的一个撒尿的小孩雕塑也戴上了毛线帽,并披着一件夹克,看起来非常滑稽。作家问校长:“为什么连雕像都穿衣服,难道他也怕冷吗?”校长郑重其事地回答:“对!在儿童的眼中,雕像也是怕冷的。为了给孩子爱的教育,并使他们由幼年就培养出同情心和爱心,所以我们为雕像穿上寒衣。您想,儿童连一个石像都不忍心他受冻,如果看到真人,还会不伸出援助之手吗?”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教室里为幼儿设置了各种活动区,把许多玩具材料放在里面,让幼儿自由地玩。可是,我们发现不少孩子不会玩,甚至根本不玩。怎么办呢?应当引导。我们在美工角贴上了一个只穿内衣裤的娃娃,要求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比照小朋友们穿的各式服装,每人给娃娃设计一套衣服,画好,剪好,给娃娃“穿”上。这一来,幼儿的情绪高涨,争着设计新装,每个人都给  相似文献   

17.
每天午睡起来,我的身边总是围着一群孩子。“老师,帮我穿穿衣服!”“老师,我的纽扣扣不上了!”“老师,给我系一系鞋带!”……孩子的叫喊声把我搞得手忙脚乱,应接不暇。不给他们穿吧,望着一张张可怜兮兮的小脸,我还真不忍心。但是往深处一想,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本来就差,再这样下去,  相似文献   

18.
漫画5重奏     
玛丽是一个非常爱狗的小女孩。她穿的衣服上,用的文具上都有许多狗的图案。一天,玛丽到“狗家族”玩具店去玩,被一只高大威猛的机器狗吸引住了,她想看看机器狗里面装了些什么。于是,她趁店员不注意,拉开狗肚皮上的拉链钻了  相似文献   

19.
李叔同先生的名曲《忆儿时》唱出了归真返璞童年生活的乐趣。“忆儿时,儿时最快乐。茅屋三椽,老梅一株,树下把迷藏捉。骑上黄牛,打个唿哨,苇笛儿吹一曲。春放风筝,夏捉知了,秋斗蟋蟀,冬踢毽子。听不完的流水淙淙,看不尽的花开花落……”然而,这样一种童年生活的乐趣,对于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里的孩子已是很难体味到了。我以为,作为一个明智的家长,应该懂得儿童的心理。儿童所最感兴趣的并不是“吃”和“穿”,而是“玩”。细细分析起来,那些使孩子乐不可支、百玩  相似文献   

20.
镜头一:“宝宝,你快点,我们要迟到了!”年轻的妈妈一边说着,一边喂孩子吃饭,孩子到处跑,嘻嘻笑着不理妈妈的话。镜头二:“你怎么这么笨,上学了连个衣服也不会穿,你要让我给你穿一辈子衣服啊!”干练的妈妈一边埋怨着,一边快速地给孩子穿上衣服,孩子撅起嘴巴,悄悄地看了妈妈一眼。镜头三:“不要捣乱,快回你的房间看书去。你不会做就不要做,尽帮倒忙!”妈妈一边忙活着,一边把孩子推出厨房,不管孩子脸上的表情是委屈还是不满。镜头四:“我每天辛辛苦苦,希望你能成才,学习好,生活好。到头来学习不上进,什么也不会做,看你以后怎么办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