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扩版后的湖北日报,民生关注版块包括新闻版:社会新闻、民意民声;专副刊:健康、网事聚焦、读者、夕阳无限、法治湖北、监督等。这些版面分属于不同部门,有不同的责任编辑,各有千秋,各具特色。根据分工,新闻版面由社会新闻中心承担,我的主要工作是与责任编辑李先宏一起做好民生新闻版的服务工作,同时也承担了一些新闻外采任务。今天主要汇报关于民生新闻的基本情况和思考。通过半年创新实践,本报的民生新闻版已初步形成大气爽朗的鲜明风格,以人为本的版面特性。我们较好地完成了编辑部交办的规定动作,如妇女儿童发展十年规划解读、"骂汉门"事件、学雷锋活动系列宣传专版等:推出了一批可读性强、服务性强的系列报道、深度报道和平民典型,如毕业季找工记、记者行走社区15分钟卫生服务圈、消防连着你我他、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广告是现代社会里最大的感官侵略者,是最强的信息植入者"。作为广告的发布载体,新闻媒体受到广告的巨大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一、广告与新闻的"共生"和"斗争"媒体业内有句话:"版面(时段)就像海绵里的水,总是能挤出来。"广告和新闻在媒体上交替出现,共存共生,同时也在争夺版面(时段)。可以说二者是此消彼长,又不能完全挤垮对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现场短新闻,也称"视觉新闻"、"目击新闻"、"现场速写"、"特写"等,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报道体裁。它以新颖的形式、较强的可读性和突出的现场感,丰富、活跃了报纸版面,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目前,现场短新闻已经成为新闻家族中最活跃的“成员”。它理应成为新闻工作者娴熟掌握和运用的十八般武艺中的一艺。  相似文献   

4.
改扩版后,文化新闻中心承担了文化征程、双休娱乐和万千气象三个版块的任务,除为其他版面供稿外,目前每月我们负责编发组版的固定版面达到60个(含28个文化新闻、科教之光新闻版和32个版的专副刊)。在工作量翻番、而一线记者仅增加一名的情况下,全体同志戮力同心、三军用命,在创新中追求卓越,为本报改扩版的成功做出了一份贡献。文化报道一方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一方面又衔接着现代大众文化消费;既要高扬主旋律,又要适合百姓的文化审美口味。如何创新出彩?半年来,我们的所思所悟可用以下4组关键词来概括:第一组关键词:"鲜活"与"深度"要做到"鲜活"就要放下身段,  相似文献   

5.
报纸专版,依附在报纸新闻版后面,是报纸上的非新闻版面。它不像新闻版那样,以报道新闻信息为主;也不同于专门的副刊版,以发表文艺作品为主,而是介于新闻版和综合性副刊之间。就《战士报》这样一张四开报纸的情况来看,专版一般安排在三四版,数量占报纸版面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6.
丁安 《新闻实践》2013,(12):48-49
继新闻照片、图表之后,漫画插图已经成为现代纸媒广泛应用的视觉新闻形式之一。近年来,一些日报、都市报、专业类报纸都在新闻版或专版上配发漫画插图,运用漫画插图的简明、幽默、易感知的形象特点,达到美化版面,帮助和引导读者理解新闻的目的。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一些时效性不强,偏离文字新闻主题,只热衷幽默搞笑、忽视新闻性的漫画插图不时出现在纸媒的新闻版面上,与文字报道形成"两张皮",大大影响了新闻传播效果。为了有效提升漫画插图的新闻传播力,使之在网络时代走得更远,就必须强化其新闻性,让漫画插图成为真正的"新闻图片"。  相似文献   

7.
"视觉新闻"这一专栏充分体现了《楚天都市报》在新闻选择上以及版面设置上的"市民性",同时该栏目注重报道的平衡性,善于利用现场图片让新闻增值。  相似文献   

8.
陈尊庆 《新闻世界》2014,(11):44-45
县级台身处基层,要开展好"走转改"活动,应压缩会议新闻和领导活动新闻,开辟服务群众的小专题小专栏,将更多的新闻版面和报道空间留给基层农民群众。  相似文献   

9.
许万全 《新闻前哨》2014,(10):10-11
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获奖作品代表着中国新闻界对新闻工作者业务能力和水平的最高评价。因此,中国新闻奖的评选在很大程度上对新闻业务工作发挥着"导向"作用。许多新闻工作者都非常注意学习研究中国新闻奖的评选结果,从中寻找自己新闻业务改进的方向。对于新闻版面,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中的要求是:"体现政治性、新闻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标题准确生动,照片、文字与图示兼顾,  相似文献   

10.
江坪 《新闻实践》2011,(6):64-64
中工网:《中工明星汇》 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中工网"策划了一个专栏:《中工明星汇》——最贴近职工的名人访谈节目。这里介绍的众多明星,并不都是"大腕",但他们与广大职工有密切联系,是职工心目中的名人。诸如,作曲家甲丁,歌剧演员苏红,书法家米南阳,青年相声演员贾玲、白凯南,等等。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报业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报纸都在吸引读者眼球上下功夫,无论从新闻采编,还是从版式设计上,都在挖空心思地进行创新。其中,版面方式的创新,成为报业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少报纸打破常规,勇闯报纸版面传统上的"禁区",以水平式版面打造出报纸的个性"名片",并渐渐被受众及新闻学专家接受和认可。  相似文献   

12.
张雨薇 《新闻窗》2014,(6):11-13
"读书看皮,读报看题"。新闻标题是对新闻报道的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浓缩和概括,是读者阅读新闻的向导。一条生动的、鲜活的、新颖的标题能"先声夺人",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1只有标题吸引到了群众的眼球,才能谈得上报纸让群众喜闻乐见。 说到群众,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无论是"三贴近",还是"走转改",归根到底就是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作为一张地方城市党报,《成都日报》一直用自己的版面语言,践行着群众路线。特别是"走转改"以来,报纸的版面语言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马玲 《新闻前哨》2012,(8):120-120
在企业报版面内容严重同质化的今天,作为企业报的编辑,如何办出有特色、有水平的精品?笔者认为,编辑应着重培养六种意识:策划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品牌意识、权威意识。一、策划意识。好的版面离不开好的策划。江汉石油报始终坚持"策划先行"的原则,依靠版面策划和活动策划这"两条腿",走出了自己的特色。编辑根据每个阶段的报道重点,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亮点和职工经济生活中关注的热点,积极组织策划了《优秀班组长》、《夺油上产开门红》、《绝技绝活》、《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禁令》等多个专刊。江汉石油报秉承开门办报的方针,积极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先后组织了新闻进社区、基层采风、言论竞赛等活动,不仅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杨烨 《新闻世界》2011,(8):30-31
综合类"工"字报纸,要生存、要发展,就是要秉承强烈的社会责任心,贴近职工,深入企业、基层,多报道企业和职工关心的事,替职工代言,勇当职工维权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5.
王振刚 《新闻传播》2010,(3):119-119
所谓的报纸流行版式之所以会流行,是因为它们与传统版式相比,更加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体现了报纸版面的时代特色。但是,目前诸多所谓的流行版式中,也存在着内容与形式脱节、片面追求冲击力、设计理念唯美化、漠视新闻价值等突出问题。报纸版面融合了新闻学、哲学、美学、受众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知识,同时还蕴含着"讲政治"的大局意识和舆论导  相似文献   

16.
报业竞争日益激烈,新闻题材的分类、记者的分工越来越细。法治新闻记者、法治新闻版面,就是分工细化的表现。分工越细,要求记者的专业素质越高。近些年来,法治新闻记者的证据意识越来越强。但我们不难发现,即便是"照抄"司法文书,仍不时出现事实差漏,甚至引起纠纷、官司。本文试图通过若干事例,说明司法文书"新闻化"过程中,记者必须注意的"抄写"要求。一、准确与模糊这里的"准确",是指新闻表述尊重司法文书,保持客观、公正、冷静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界素有"一图胜千言"的说法。由于新闻图片直观性强,比文字来得真实,又可以把新闻主体的情感浓缩在画面之中,给人以简洁、震撼的效果,所以一直以来在各类媒体中,图片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所占据的版面位置也越来越大。那么,怎样选择好的图片并在版面中合理安排好图片的位置以及大小.有效提高新闻传播效率呢?下面,笔者就自身的工作实践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杨俊波 《新闻窗》2014,(5):63-63
新闻图片,这个报纸"最重要的配角"正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一些市场报把新闻图片看着"影响并控制着整个版面的传播效度"的绝对要素;同时,新闻图片也成为纸质媒体与其他新媒介嫁接的先行军,人民日报编委会就提出了"报网互动、图片先行"的理念。摄影被提上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但党报摄影部的长期积弱与此极不对称。就目前新闻摄影的发展趋势,以下是笔者对贵州日报摄影部报道方向及功能转型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曦  陈雯  陈晖 《新闻前哨》2011,(8):65-66
报纸版面是一种视觉化的新闻语言。在当前信息量越来越大、传播渠道和手段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报纸版面如何创新,以吸引读者的眼球,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应该说,版面创新是一个渐变突变交替进行、永无止境的过程,而在重大事件报道中,版面创新的空间往往更大,要抓住机遇,做出成绩。众所周知,全国两会和全省两会对湖北日报这样一张省委机关报而言,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堪称"高考"。  相似文献   

20.
请注视职工     
谁应该在工人报刊、企业报刊上唱主角?这个问题似乎早已解决了。因为我们这些报刊一再标明自己姓“工”为工,一再宣称自己替职工说话,为职工办事。确实,有许多报刊是这样做的。他们用实际行动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一党的根本指导方针,全力以赴地让职工在版面上当主角,使自己的报纸真正成为职工的喉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