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我是来自波兰华沙的卡力,毕业于华沙大学汉学系,主修中国传统文化。从小我就喜欢运动,中学时代开始学习柔道、合气道等日本武技。但我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学到真正的中国功夫。上大学时,我曾经接触了中国的太极拳,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遗憾的是,当时波兰还  相似文献   

2.
胡新朝 《精武》2007,(7):59-59
很长时间以来,经常听到说练传统太极拳是练功夫,练太极拳竞赛套路只是练花架子,中看不中用。经过长达八年的学拳感受,我认为并非如此。我开始是向杨氏太极拳传人陈龙骧大师的弟子吕志文老师学习传统杨氏115式。不到三年,和二三十岁的壮小伙子们推手,不论是沾连引  相似文献   

3.
中国功夫对日本极真会空手道争霸赛将于6月26日晚在广东佛山体育馆拉开战幕(本刊发稿时,比赛尚未开始)。这一比赛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与日本极真会国际空手道联盟联合主办的,是至今为止中国散打与日本极真会空手道的首次较量。  相似文献   

4.
陆智东 《武当》2010,(11):18-18
恢复高考后第三年,我考上了广西中医学院。当时学院里锻炼之风很盛,有打球的,有做操的,还有象征性长跑的,操场上还有很多打太极拳的老师和学兄。大二的时候,老师开始给我们教太极拳,从此我就和太极拳结下了不解之缘。简化太极拳满足不了我对太极拳的浓厚兴趣,就和几个同学到人民公园寻师学艺,并有缘得拜当时的广西自治区武协秘书长谭卫广老师为师,学习杨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5.
昭和20年(1945年),我进入东京陆军幼年学校学习,在那里第一次听到“剑术”这个词。而当时社会上,则像今天一样叫“剑道”。从明治初的击剑运动时代开始,它是一种持刀剑或刺刀进行的格斗术。可是,柔道就叫“柔道”,由于柔道徒手空拳不使用武器,在战场上派不上用场,只属于军人的一种嗜好或教养,并不是实战的技艺。今天的“武道”其主体是剑道、柔道,也包括弓道和几年前叫“空手”而引人关注的空手道等。江户时代的“武道”主要意味着高居于农工商阶层之上的武士的道德规范。相当于今天“武道”的是包括游泳术、马术之类的“武艺”或“…  相似文献   

6.
以前,我认为太极拳是老年人练的;喜欢上太极拳后,觉得原来的观念是偏见。太极拳就应该由我们这些年轻人来继承。我去德国学习,春节联欢时,我们留学生要出节目,我表演的就是太极拳。当时大受欢迎,许多人来找我签名。当时我很自豪,有一种当明星的感觉。后来,我在德国也教太极拳。我感到,我是在传播中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功夫对日本极真会空手道争霸赛将于6月26日晚在广东佛山体育馆拉开战幕(本刊发稿时,比赛尚未开始)。这一比赛是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与日本极真会国际空手道联盟联合主办的,是至今为止中国散打与日本极真会空手道的首次较量。  相似文献   

8.
在中非喀麦隆首府雅温得的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位身材魁梧的黑人武士,只见他闪转腾挪,矫若游龙,捷若惊鸿,正在表演中国武术。他纯熟的功夫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阵阵喝彩。这位黑人武术家就是新华社一篇通讯中所描述过的“少林黑弟子”雅克·马拉,被喀麦隆人尊称为“马拉大师”的少林武馆的馆主与教师。 这位在喀麦隆知名度颇高的武师是一名普通的邮局职员,他从少年时即酷爱习武练功,曾经练过6年的日本柔道和空手道。大概是听说日本的柔道和空手道均来源于中国古代武术吧,他决心探本求源,于  相似文献   

9.
森森 《中华武术》2006,(5):14-15
普京是个柔道高手。他从11岁起开始学习桑勃式摔跤,而后开始对柔道产生浓厚兴趣,“当我站上柔道垫子,就如同在家里一样舒适。”少年普京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1973年和1975年,普京先后获得徒手搏击与柔道专业两项体育硕士学位,并曾数次夺得圣彼得堡柔道大赛冠军。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武术段位制□实习记者王涛公元1998年元月一日,对您来说可能是极普通的一天,顶多也就是个新一年的开始,可对于中国武术界,它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从这一天开始,中国开始全面施行武术段位制。“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也许您说了,只听说过空手道几段、柔道几...  相似文献   

11.
我出生在太极拳的发源地河南温县,哥哥从小就在陈家沟学拳,所以我耳濡目染,对太极拳也很感兴趣。我从初中开始正式学习太极拳,而真正感受到太极拳的魅力,是读大学的时候。当我对太极拳的拳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后。  相似文献   

12.
龙振宵 《精武》2007,(8):30-30
蒙上眼睛训练是武术技击训练的一种特殊手段,其练习难度虽大,但是效果却是惊人的。人们都知道,李小龙当年在长堤国际空手道大赛中表演的中国功夫,就是咏春拳的"蔽目黐手"(即蒙着眼睛贴身近战)。由此可见,蒙目训练出来的功夫,效果非同凡响。太极拳的技击功夫,常常被人们誉为是一种身体艺术,因为太极拳家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以随时体现沾粘相随、接转化发和控制对方肢体的能力。要想尽快达到这一境界,建议大家在推手(特别是散推手)中运用蒙目训练的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相似文献   

13.
练习太极拳和学生上学是同样道理,从小学到大学,逐步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没有小学、中学的文化基础,就接受不了大学的课程。学习太极拳也是一层一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学习太极拳从开始到成功,可分为5个阶段,也称5层功夫。每层功夫都有一定的客观标准,表示功夫的现有水平,第5层功夫为最佳。  相似文献   

14.
《武当》2013,(12):2
博伊科·宝丽丝(Boyko Boris),俄罗斯籍,生于1954年。现任世界沈智太极拳总会(Shenshi Taijiquan International As sociation)副会长,沈氏太极拳传人,沈智大师嫡传弟子,中国武术六段,莫斯科武术气功联盟主席,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特约通讯员.莫斯科最大武术气功学校-黑虎武校校长.宝丽丝曾在莫斯科不同的科研机构任职.从少年起就对东方武术艺术极其感兴趣.1969年,他开始研习空手道.在之后的30年间,他不仅精研空手道,还深谙杨式太极拳及多种气功心法.他还曾师从韩国著名气功大师金真苏。自上世纪80年代,他开始学习汉语,师从  相似文献   

15.
七十年代末,我因参加省四届运动会摔跤比赛训练时不慎将腰腿摔伤。后来比赛一结束,我就找市太极拳老师张汉杰学习陈式太极拳。当时在赭山公园山顶上和大家一起早锻炼,张老师陪同一中年汉子来到我们中间,向大家介绍说:“这位是合肥来的张品元老师,他擅长心意六合拳,技击功夫也很好,你们有机会请他指教。”早就听说心意六合拳凶猛无比,今天得有此机会我岂肯放过。于是我走上前去握着张老师的手说:“我很想学习这门拳术,苦于无门,今天想领教一下‘广大形’(即心意六合拳)的风采,望不吝赐教”。张品元老师对我看了一眼说:“你原来搞过摔跤(因为我的两耳都被摔跤训练磨擦变形。从内心讲我搞过摔跤、  相似文献   

16.
现在是一个健身方式多种多样的时代,除了跑步、跳操、器械锻炼外,各种“武道”也变得耳熟能详跆拳道、剑道、空手道。从去年开始, 合气道——在日本与柔道。空手道齐名的七大派别之一的武道。进入了京城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4,(8):56-57
两年前我开始学习太极拳竞赛套路,我每天坚持练习太极拳,身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我深深地迷上了太极拳。最近我在练习太极拳竞赛套路的同时,也练习传统的陈式太极拳套路。可是不知是什么原因,这一段时间练完太极拳后,我总感觉膝关节酸胀,浑身疲乏、嗜睡。请问这种现象是练习太极拳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后出现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8.
侯转运 《武当》2008,(9):18-19
一、“两种功夫”解 观世界之功夫,古往今来,无非有两种功夫。一是以力量硬打,打倒对方,如少林拳、拳击、散打、跆拳道、截拳道、空手道等等;还有一种功夫即太极拳,刚好相反,专一化解对方力量为主。太极拳不讲级别、量级、体重、力量,也不管对方是什么打法,任凭对方随意拳打脚踢,只要对方力量上我的身,瞬间进行化解,将任何方向的任何力量在瞬间全部化解,使之无影无踪,或使之反弹出去,并让对方飞跌出去。而且,对方的力量越大,反弹的力量也就越大,对方摔跌的越远,越狠,受伤越重。此即所谓“借力打力”,“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  相似文献   

19.
王涛 《中华武术》2005,(7):2-15
受日本外务省邀请,本刊记者王涛于2005年2月7-17日赴日本进行采访。作为第一位受到日本官方邀请全面采访日本武术的体育记者,王涛在为期11天的日本之行中深入了解了空手道,柔道,剑道,居合道,合气道,忍术等日本传统武术的历史和现状,独家采访了K-1等现代比赛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并追踪中国武术人在日本传播武术的甘苦生活。日本武术和中国武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像空手道,合气道,剑道这些源自中华武术的武道,在日本独特的民族和历史环境下,通过特定的人物,逐渐风格独辟,自成一体。例如柔道的成功进入奥运会之路,从空手道比赛逐渐沿革出的K-1商业化比赛运作模式,这些不同的发展道路有很多值得中国武术借鉴的地方。本刊从第四期开始连载本刊记者王涛赴日采访日记——《日本武术报道》,敬请广大读者留意。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最具有特色的功夫。它的魅力在于能潜移默化人的内在精神,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最高境界。从太极拳的创建到现今,经过先贤们的不断充实和润色,使其更趋完善,形成长盛不衰的拳种,这自然有其独特的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