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当山北麓,汉江河南岸,丹江口水库二期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有一个积淀了数百年历史文化的古老村庄——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孙家湾村,这是湖北省十堰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最大的移民村。截止2010年12月,该村373户1520移民分多个批次外迁千里之外的武汉东西湖和荆州江陵县,剩余1400多名村民中有276户850名群众作为内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天门市共接收来自南水北调源头丹江口库区近800名移民学生,其中仅该市多宝镇就接收移民学生456名。这些学生来到第二故乡后,天门市教育部门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给予了悉心关爱。两年多时间过去了,移民学生已经完全融入这个新的大家庭,开心地学习生活。2013年新学期开学,学校为了培养移民学生对第二故乡的感情,促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又为这些移民学生开设了新课程——让孩子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了解当地的风土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青少年移民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缺乏归属感,对居住环境、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就业状况难以适应等诸多问题,既不利于青少年移民的健康成长和移民家庭的稳定,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文章通过对湖北省襄阳市安置点的调查走访,发现问题的发生主要由青少年成长心理特点、安置点客观环境、移民家庭影响等因素所致,并从政府积极参与、社区加强建设、社工组织帮扶、学校救助、青少年移民自我成长等几个层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移民的特点、水源工程对库区环境的特殊要求,论述了该工程库区各移民安置方式的利与弊,并据此提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移民安置应以远距离农业安置为主,疏散安插县内农村及投靠亲友和人力资源非农化转移安置为辅的方针,同时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汉水外迁移民纪实文学《梦萦故乡那条河》是史亦是诗,以如歌如诗的语言记录了那段感天动地的外迁历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和现买意义。作者饱含浓浓的故园情结,以悲悯的人文情怀记录了外迁境况中的时代英雄。为了“一江清水送北京”,大家众志成城、舍家为国。这里有成全与付出,更有悲恸与欣慰,这是无数个默默付出者血泪汗水的浇铸,更是深明大义、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移民精神的崇高体现。平凡中奏响了时代号角,谱写了时代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南阳水利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南阳受水城市与农业用水之间的紧张矛盾,加快南阳水利建设步伐,控制水土流失,为库区及沿线灌区移民营造良好的生存、生态环境、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保障南阳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丹江口水库号称"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水库淹没了大坝上游海拔176.60米以下的区域,特别是第一期工程淹没海拔157米以下的丹江口市广大区域,从1965年春开始搬迁,到1968年内迁移民安置,共计移民人口16万,这16万移民前居住所在7个区、37个公社有史可查,但对于所在大队难以统计,具体多少大队、生产队、自然村很难知晓。通过2个多月的资料查找和回忆,终于完成了这一历史遗缺,作为"存目"公布于后。  相似文献   

8.
工程实践应力求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达到"人与人和谐、人与环境和谐、环境与环境和谐",从而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一、调查背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十五”计划建设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是仅次于三峡的特大型项目。南阳市淅川县丹江水库是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也是河南省唯一的移民迁出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为当前我国水利重点建设工程,对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优化我国水资源地区间配置具有战略性意义,在20世纪50年代,建设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在淅川动迁了一部分居民,搬迁移民数量为20.2万人,其中县内安置12.6万人,占移民数量的6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启动实施后,淅川县新增淹没区涉及11个乡镇185个行政村,1312个村民小组,需动迁人口15.6万人,占全库区总动迁人口的52.6%。新动迁移15.6万人,仅指170 m线下受淹居民,但线上3.5万人留置人口因缺乏土地等基本生存资料,也需要动迁,实际动迁人口总数为19.1万人。根据《丹江口水库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工作大纲》规定,淅川移民县内安置2.3万人,占动迁人数的12%,出县安置13.3万人,占动迁人数的70%。县内安置在九重、厚坡等8个乡镇52个村,建76个居民点。出县安置在河南省6个地市,25个县(市、区),135个乡镇,698个行政村,建设移民安置点569个。根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提出的目标任务,淅川县计于2009年启动第一批试点移民10.6万人,2009年8月底前完成任务;2009年9月启动第二批4.3万人,2010年8月底前完成搬迁任务;第三批7万人,2010年9月启动,2011年8月底前完成搬迁任务;第四批3.8万人,2012年2月启动,2012年底前完成搬迁任务.2014年11月19日中线工程正式通水,百年水梦想终于实现了,在饮水思源之际,我们不能忘记,为北方的一渠清水付出巨大牺牲和奉献的库区移民老乡们,他们们现在生活的怎么样?新的生活环境已适应了吗?他们是否还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遥望故土,还在思念那没能一起离开的亲人?他们在生活中有什么悲欢离合?在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全社会没有忘记你们,你们的欢乐就是大家的欢乐,你们的困难就是大家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外迁移民心理问题及其调适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工程的修建,使外迁移民失去世代生活的故土家因而重辟生活空间,这必然引起他们心理上的剧烈动荡。要搞好三峡库区的外迁移民安置工作,必须准确把握住外迁移民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特性,尤其是心理问题,努力探索影响外迁移民心理的各种因素,并认真做好外迁移民的心理调适工作。  相似文献   

11.
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21世纪我国一项宏伟的水利工程,是我国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具挑战性的特大型基础设施工程之一,本通过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生态环境情况。对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后十堰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新的发展机遇,提出了较科学、合理的建议和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生态安全对保证京、津、华北地区供水安全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结合国家对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4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潜在风险分析,以“PSR”模型为基础,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遵照相关原则和构建思路筛选出28个典型评价指标,为准确地进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安全评价,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安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精神形态生成所需的先进性、大众性、持久性、稳定性作为界定尺度和判断标准来衡量,南水北调精神业已形成,在类型归属与本质上属于工程类精神。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因工程自身实际而成为新中国移民史上持续最长、影响最广的移民精神,在新中国移民史精神形态序列中居于较高位次。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的重大水利工程,南阳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工程的建设将对南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产生深远影响.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南阳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荣华 《青年教师》2007,(10):52-53
地处湖北省丹江口市的丹江口水库享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湖"之誉,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取水源地,这里烟波浩淼,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在丹江口库区内距丹江大坝北10公里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外迁移民文化整合与社会稳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大移民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阶段性成果,但如何让外迁移民定居下来不返库并自愿创业和发展,还是一个需要探索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三峡库区外迁移民的文化特征,探索有效的文化迁移和建设措施,不但是区域文化传统格局本身发生新变化的要求,而且对移民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响应两年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顺利搬迁安置的号召,移民新村落的快速建设势在必行.通过对村落的选址、布局方式、空间特色、绿化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大规模快速兴建的移民新村落在物质空间形态上比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移民新村落形态在自身特色营造方面和移民归属感的建立方面仍有不足,文章对此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工程是造福人民,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重大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2014年开通运水之后,有力促进受水区城市经济发展、居民满意度提升、生态环境营造、绿色生态转型等,使城市经济有了质的提升.通过融入水资源要素,本文设计包含5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的受水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熵值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力地促进了河南省受水区11个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凉水河镇。不久前,北京等5省市的近2000名青少年学生,来到这里开展了“共饮丹江水,保护母亲河”大型公益活动。这次活动是由共青团中央组织开展的,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北五省市的1000多名共青团员、500多名少先队员积极地参加了活动。他们组成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解决了北方20多座大中城市的生活和生产用水问题。但同时也给渠首地的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造成了影响。现行的生态补偿机制以财政补偿为主,存在着资金来源单一、缺乏可持续性、补偿标准太低、补偿方式单一、区域之间缺乏合作等问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是一个涉及上下游各方面利益的大课题,需要以全国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视野来统筹谋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