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滕子京和范仲淹是志同道合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时,范仲淹亦贬官邓州,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落成之后,修书求记范仲淹。深知滕子京的莫过于范仲淹。范仲淹此时最清楚该对滕子京说些什么。遂不负挚友之嘱托,挥笔写下了传诸后世的千古美文《岳阳楼记》。范仲淹在文章中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  相似文献   

2.
开窗     
青山绿水、壮丽山河使我们心旷神怡,世俗丑陋,人心奸险使我们伤感无奈。当读到范仲淹那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时候,我的心羡慕不已。能够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人着实不多,而那些以“物”喜以“己”悲的却不在少数,面对大千世界,我们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3.
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一个人的胸襟有多大,他的成就就有多大。教育同样需要胸襟。评判“好教育”的标准很多,但有一个标准不能忽视,那就是教育是否有胸襟。教育的胸襟源自于学生的胸襟,而学生的胸襟则与教师的胸襟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岳阳楼记》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是传统的古文教材。作者范仲淹凭借其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杰出的文学才华,在莘莘学子心中成为偶像。因而当我在明代李贽的《焚书》中看到他讽刺范仲淹是“进亦忧,退亦忧”的“两头马”(李曾以此恶谥嘲谑耿定向等道学家)时,颇不以李贽为然。近日  相似文献   

5.
今人曾这样解释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句:“谓思想感情不因为环境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有所改变。”(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这种情操,无疑是高尚的,多少年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岳阳楼记》是范仲淹改革失败后出知邓州时应滕子京的请求而写的。当时滕子京贬官岳州,政治上很不得意,范仲淹通过对洞庭湖两种截然不同景物的描绘批判了一些迁客骚人登楼览胜时所产生的患得患失情绪,抒发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襟  相似文献   

7.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祖籍邠州(今陕西彬县)人,后迁居苏州吴县。他生于北宋内忧外患之时,“少有志操”(《宋史·范仲淹传》),既长,以天下为己任,“不畏权幸,不蹙忧患”(《范文正公集》附富弼撰《墓志铭》)。他一生四次被贬,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挥毫撰写出历代传诵的《岳阳楼记》,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襟。现择其二三事简述于下。“断齑划粥”  相似文献   

8.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句,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百代绝唱。但在论及《岳阳楼记》的诸论中至今却有一种看法,认为范仲淹并没有到过洞庭湖。范公是凭对太湖的观感,和滕子京函请范公作记时附的一幅《洞庭湖晚秋图》而描摹出巴陵胜状的。读范公的《过庭录》等有关历史资料考证,笔者对这一观点,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9.
“给我一个支撑点,就能把地球撬起来”(阿基米德语)。同样的道理,在写作时,如果找到一个支撑点,就可能写出一篇佳作。文章的支撑点,也就是一篇文章最亮丽的风景线。大凡脍炙人口的传世杰作,除了有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之外,都有一个支撑点。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如果没是有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相似文献   

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所拥有的博大胸襟。他的这种胸襟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可我们是普通人,“以物喜,以己悲”又何妨?特别是学生写作文时,恰当适时地运用环境描写.能更好地表现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1.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政治主张和文学论著中蕴含着他对人才问题的精辟见解,这些见解,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唯“贤”“能”是举,不拘一格用什么样的人,选拔什么样的人才,这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因此,范仲淹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工作.在选才的素质上,他强调“贤”与“能”.认为“贤者在位,能者在政,可以医国救民.” 所谓“贤”,即品德高尚,指的是“以仁义为心,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凡事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相似文献   

12.
学习《岳阳楼记》,我被范仲淹的旷达胸襟所折服,被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而感染。然而细品其文,又对他提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有些异议。诚然,它曾产生了非凡的影响,但它依然能适应这个经济腾飞,日新月异的竞争时代吗? 试想,一个人面对“枯藤老树昏鸦”,能不感到悲哀?看到“神州5号”成功返航,能不拍手叫好?目睹资源流失,环境污染,能无动于衷?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不管是激情的青年、纯真的少年,还是牙牙学语的小孩、苍苍白发的老人,他们都知道生离死别的滋味,都懂得爱恨情仇。如果都“不以物喜,不…  相似文献   

13.
欣赏阳光     
泰戈尔诗云:“我不愿企求心灵上的创伤消失,但愿我能战胜它。”人生就像六月天,刚刚还晴空万里,转眼间就大雨滂沱。在有阳光时,我们为何不停下来欣赏呢?阳光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别再为落花流水而伤感,不要为自己有才而得不到赏识而嗟叹。岂不闻苏子诗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就像那江河,有一泻千里的奔放,也有九曲回肠的曲折。阳光是陶潜“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感慨。别再为世事的不如意而扼腕。李白一生穷困潦倒,尚有诗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西谚有云“不要为…  相似文献   

14.
据说,宋朝的范仲淹幼年不幸,却从小就懂得立志。有一次,一个算命先生来到了他们村里,看到范仲淹从旁边路过,就问他:“我帮你看看未来,如何?”范仲淹说:“你帮我看看,我将来能不能当宰相?”  相似文献   

15.
《江苏教育》今年第3期《气蒸波撼常如此,后乐先忧今有人》一文的作者认为: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赞扬了滕子京虽属迁客骚人之类的人物,却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我认为这种看法值得商椎,理由如下: 一、《岳阳楼记》的作者先是赞扬滕的“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政绩;继而委婉地批评滕不应象一般迁客骚人那样“以物喜”,“以己悲”;最后规劝滕应该具有“进亦忧,退亦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胸襟和抱  相似文献   

16.
《岳阳楼记》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散文名篇,它描写了岳阳楼所在的洞庭湖面风云谲变、波澜壮阔的山光水色,颂扬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伟抱负。但后文的抒情并非是在前文写景的基础上有感而发、借景生情,中间又缺乏必要的过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当双脚真实地踏在飞机上,我才真正意识到这是要离家,出征了。小气窗外的云朵在一层层地氤氲着。我看似平静地读着一本又一本书。也许是《棋王》给了我太多启示,已然将胜负看做浮云。也许是范仲淹的豁达胸怀感染了我,"不以物喜、不以  相似文献   

18.
游记是一种以记述参观访问、旅途见闻为主要内容的文体。通常以描写为主要手段,又常与抒情、议论融合在一起,用以表达作者独特的感受。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仅描绘了巴陵胜状的岳阳楼大观,写了满目萧然的淫雨之日和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艳阳情景,而且抒发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先天下之忧而忧,  相似文献   

19.
《岳阳楼记》是宋朝文学家范仲淹所作,九百多年来一直被后人所传诵。这篇仅有三百多字的散文,何以被后人传诵不已?不只是因为被作者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所感动激励,还因为它有着很大的艺术魅力,特别是那言简意赅、情景交融的景物描写,更为后人赞叹不已。笔者就文章的景物描写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北宋的文学家范仲淹曾在《岳阳楼记》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是说,不能因外界事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从这句话中可见其豁达胸襟和乐观心态。但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会有挫折和低谷的时期。面对困境,有的人能保持坚强、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