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曾庆伟 《垂钓》2014,(5):36-37
黄颡鱼俗称黄辣丁,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部各大淡水水系。黄颡鱼多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喜欢昼伏夜出。黄颡鱼成鱼体长12-14厘米,属杂食性鱼类,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食物多为小鱼、水生昆虫等小型水生动物。黄颡鱼每年4~5月产卯,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由于黄颡鱼肉嫩无刺,深受长江、黄河及珠江流域人民的喜爱,因此市价较高,是广大钓友喜钓的鱼种之一。  相似文献   

2.
“鱼身燕头颊骨黄,鱼之有力能飞翔”,这是古人对黄颡鱼的外形描述。黄颡俗称黄腊丁,盎斯鱼,鱼为小型鱼类,无鳞,背鳍有硬刺,体背呈橄榄绿色,体侧和腹面为淡黄色,是常见鱼类,在我国长江、珠江、黄河、黑龙江等水系的干支流及水库、湖泊、河流中均有。黄颡鱼生活在水体的底层,喜在江河的洄流缓流岸边或静水处,出没于水库,河泊、河流的浅滩处,栖息在腐殖质或淤泥较多的水域,傍晚和夜间才四处活动觅食。它属肉食性鱼类,食性偏杂,食物多为鱼虾、水生昆虫、个体较小的水生动物。垂钓黄颡鱼必须针对它的习性和食性,才能有很好的钓获。除此之外,对口…  相似文献   

3.
垂钓黄颡鱼格外有趣,其肉鲜嫩甜滑,十分好吃,是饭店、酒家看好的菜肴。黄颡鱼属小型鱼类,鱼背鳍有硬刺,其背呈橄榄绿色,体侧和腹面淡黄色。古人记载该鱼:“燕头鱼身,鳍硬身色黄,奋力能飞跃。”该鱼分布于珠江、长江、黄河、黑龙江等诸多水系的江河、水库、湖泊、大山塘等。黄颡属底层鱼类,喜欢生活在缓流、幽静、有腐植物、淤泥多、有水草的水域中。该鱼白天喜欢栖息在水底凹坑、洞穴、水草丛中。傍晚、夜间,积极游窜寻食。黄颡鱼既食小鱼、小虾、昆虫、蚯蚓、螺肉、柴虫、蚌肉、羊肉丁、蜂蛹、牛肉丁等,也食水生植物、野果等。…  相似文献   

4.
湖钓黄颡     
贺军 《垂钓》2001,(3):50-50
黄颡鱼在江淮地区俗称“嘎呀鱼”,可能是因其出水后常发出“嘎嘎”的声音而得名。黄颡为底层小型鱼类,多生活在湖泊水塘的浅水积泥处,有集群习惯。它以小鱼虾、水生昆虫为食,生长缓慢,个体多在300克以内。惟有常年不干的湖泊里,才能钓到身长20厘米、色泽金黄的大黄颡鱼。  相似文献   

5.
罗非鱼,也有称非洲鲫鱼的,顾名思义是原产于非洲的一种鱼类。从外观上看,罗非鱼体侧扁,外形、大小似鲫鱼;背鳍硬棘较多,似鳜鱼。因其贪吃好钓,而普遍受到钓鱼爱好者的青睐,且有“初学钓者最佳入门鱼”之说。罗非鱼属杂食性鱼类,它可以广泛摄取生活在水体中的各种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其它一些鲜活饵料及植物碎屑,同样也摄取人工投喂的饼类、麸类和米糠类等商品饵料。钓罗非鱼,水温的高低是影响钓获量的直接因素。一般说水温超过37℃时活动量减小;低于10℃时可致其死亡。当水温在25~30℃时,罗非鱼的摄食最旺。选择钓点时,应根…  相似文献   

6.
左江钓黄颡     
黄颡鱼是一种体型小,喜阴怕光的肉食性鱼类。黄颡鱼分布地域广,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各个大小河流、湖泊水库都能发现它的影子,且该鱼类喜荤贪食,容易上钩。  相似文献   

7.
江钓黄颡     
李洪生 《钓鱼》2005,(17):39-39
黄颡俗称黄腊丁、昂剌鱼,为小型鱼类,无鳞,背鳍有硬剌,体背呈橄榄绿色,体侧和腹面为淡黄色,是常见的鱼类。黄颡属底栖凶猛性鱼类,生活在水体的底层,喜在江河的洄流缓流岸边或静水处活动,出没于水库,湖泊,河流的浅滩处,栖息在腐殖质或淤泥较多的水域,傍晚和夜间才四处觅食。每年4~6月份产卵,肉食性,食性杂,食物多为鱼虾、水生昆虫、个体较小的水生动物。  相似文献   

8.
黄颡是小型肉食鱼,多生长江河中,江南三月即可垂钓。垂钓黄颡有以下注意事项。 提及黄颡,沪上钓手多有不知,不是沪人孤陋寡闻,实在是当地另有其名。水产市场称其为“昂刺”或“盎仔”鱼(实为(鱼央)(?)鱼)。辞海释义:黄颡鱼属硬骨鱼纲,鲿科,我国各地均产,系常见食用鱼。这种鱼个体不大,重500克的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15种国家重点保护鱼类中,只有黄唇鱼和克氏海马鱼是纯海洋鱼类。 黄唇鱼是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唇鱼属的鱼类,该属有3种鱼,我国只产黄唇鱼一种。黄唇鱼体延大,侧扁,尾柄细长,吻尖钝,口中等大,斜裂,无须,体被栉鳞(头前半部为圆鳞),外形略似黄花鱼(小黄鱼),尾鳍尖长。黄唇鱼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峡、东海南部及南海沿岸,是近海大型底层鱼类,幼鱼喜栖息于沿岸及河口附近。它主要摄食虾、蟹及小型鱼类,生长快,一般体长在1~1.5米,重15~30千克,大者可达50千克。其肉可供食用,鳔为上等滋补品。近年来,…  相似文献   

10.
溪钓黄颡鱼     
汪洋 《中国钓鱼》2005,(10):17-17
黄颡鱼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小型肉食性鱼类,身上有三根毒刺,常见的有黄色和黑色两种:黄颡喜阴暗,性凶猛,居住在溪河中的石堆、石缝里,对水温、气压的变化不敏感,住早春气温很低时就开始吃食了,钓点不安静时,对它吃食影响也不大。黄颡喜食腥饵,对钩饵的质量要求不高且吃口狠,是一种易钓的鱼类。  相似文献   

11.
春钓黄颡鱼     
黄颡鱼,各地民间叫法大不相同,有的地,方叫“黄骨鱼、黄鸭叫、昂刺鱼”,还有地方叫“嘎它鱼、嘎鱼”等等,是一种中小型底栖性肉食性鱼类,几乎遍布我国所有的水系。野生成鱼多在100克以上,多年生多在150?400克之间,也有体重超过500克的,但不多见。由于黄颡鱼味道鲜美,刺少肉多,市场售价一路走高,也促使不少钓友热衷于垂钓黄颡鱼。  相似文献   

12.
鱼类的食性     
科学研究人员根据对鱼类胃含物的测定,将鱼类的食性分为以下四大类:①鱼食性鱼类,②肉食性鱼类,③杂食性鱼类,④浮游生物食性鱼类。 1.鱼食性鱼类:海洋中生活的主要鱼类有:鲨鱼、金枪鱼、鲣鱼、银带鱼、杜父鱼、鳗鱼、(鱼师)鱼、鳚鱼、毛烟管鱼、鲑鱼等。内陆淡水中生活的鱼类有:鳡鱼、蒙古鲌、翘嘴红鲌等。 2.肉食性鱼类:海洋中生活的主要鱼类有:东方鲀、鲈鱼、鲐鱼、大黄鱼、小黄鱼、多鳞(鱼喜)、刺(鱼叚)虎等。内陆淡水中生活的鱼类有:青鱼、鳜鱼、星鱼、鲶鱼、虹鳟鱼、红鳍鲌、黄鲦(鱼桑)鱼等。  相似文献   

13.
《钓鱼》2006,(3)
湖北省渔业协会会员、多项专利发明人、湖北省洪湖市府场镇农技站高级农艺师印保林研制出的魔力捕黄颡鱼机在湖北洪湖横空问世。用魔力捕黄颡鱼机捕捞黄颡鱼,机到鱼起,可说是神通广大!黄颡鱼(常见的地方名还有:黄腊丁、黄芽头、黄古、黄丁鱼、黄鱼等),鲶形目,鲶科,黄颡鱼属。一般个体重200~300克,重的可达450克左右。黄颡鱼体色艳丽,少刺无鳞,肉质细嫩味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刺,是鱼中珍品。据分析,每100克黄颡鱼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质16.1克、脂肪2.1克、碳水化合物2.3克、钙154毫克、磷504毫克,且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尤以谷氨酸、赖氨酸含…  相似文献   

14.
谢葵 《中国钓鱼》2007,(9):16-16
一、钓具。在有黄颡鱼生活的河流垂钓,因黄颡多在近岸贴边活动,最好用手竿,3.6米、4.5米均可,上饵、摘钩、取鱼等操作简单、便利(尤其是夜钓,定点多竿,更显优势)。1.鱼钩。要大些,好处是①钩大穿大蚯蚓方便麻利,且小杂鱼不易噬食,不必担心大嘴的黄颡吞不进口。②黄颡嘴硬,钩大取钩方便。③夜间易遇较大鱼类,钩大牢固结实易扎牢鱼嘴,不易跑鱼。  相似文献   

15.
夜戏黄颡     
杨勇  昕东图 《垂钓》2010,(5):19-20
黄颡,俗称黄腊丁、央丝、黄刺鱼等:因其中钩上岸后会发出“嘎嘎”之声,所以北方钓友也称它为“嘎鱼”。黄颡为我国淡水中典型的猎食性凶猛鱼类,以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小鱼及无脊椎动物为食,是自然水域中分布较广的垂钓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6.
郁文生 《钓鱼》2010,(14):28-29
黄颡鱼,亦称黄丁鱼、黄辣丁和江黄颡等。黄颡鱼生存的范围之广,几乎在我国各地的淡水水域中均有它的踪影。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及经济价值较高。体呈青黄色,大多数还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纹:各鳍灰黑略带黄色。此种鱼嘴较大,嘴的两侧有胡须,身体扁平状,脊背和两侧长有三根毒剌,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又名嘎子鱼,因为它会发出嘎嘎的声响而得名,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自然水域中,喜欢清洁干净无污染的环境,河流中生活的黄颡鱼更喜欢卵石水底,便于其藏身。冬季因气温低,不十分活跃,春季到来,气温回升,特别是菜花金黄时节,它们便开始四处活动觅食;春汛的到来更是黄颡鱼活动的高峰期。黄颡鱼一般昼伏夜出,因汛期河水浑浊,白天也少有活动。根据黄颡鱼的这种习性,垂钓黄颡鱼以夜钓为主。这些年由于环境的恶化,过度捕捞,特别是非法电鱼、毒鱼现象的蔓延,黄颡鱼已是日见减少。不过在一些生态状况良好的地方,黄颡鱼的数量还是不少的,也给予我们钓鱼人一点垂钓的机会。下面仅以本地垂钓黄颡鱼的方法介绍给朋友们。  相似文献   

18.
黄颡鱼我们上海叫昂子鱼,又叫昂牛,初学钓鱼的朋友没有没钓过的,那是因为这种鱼好钓。其实鲇科的鱼,像鲇鱼啦,黄颡鱼啦,甚至包括鲴鱼,都是低智商的鱼类,脑子笨又贪吃,看到鱼钩上的鱼饵,决不会像鲫鱼那样去试探一下,它们不来这一套,张开大嘴就吞,吞完就跑,直到被人钓上来,还有点莫名其妙,嘴里吱吱嘎嘎地抱怨,说是把它钩痛了。  相似文献   

19.
柏名荣 《钓鱼》2005,(10):30-30
黄颡鱼又称黄丫,俗称黄骨鱼,为小型鱼类,背鳍有硬剌,体背呈草绿色,体侧腹面为淡黄色,常见性鱼类。我国的五大水系及其它相关的湖泊水库都有其踪迹。  相似文献   

20.
张咏 《中国钓鱼》2000,(11):19-20
我们这里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带,长江中沙滩较多,所产生的洄流分布较广,其中生活着较多的鱼类,洄颡便是其一。洄颡土名“江颡”,模样和小河沟里的黄颡一样,只不过个头比一般的黄颡都大。一般我们钓上岸的“江颡”个头都在250~500克之间。“江颡”味道鲜美,肉质细嫩,汤味醇正,所以成为众多爱好江钓朋友垂钓的重要对象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