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以新兴"X嫂"类称呼语为研究对象,运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从词义演变和语言形式类推机制的角度,分析了新兴"X嫂"类称呼语的创新性与特殊性。通过传统"X嫂"类称呼语与新兴"X嫂"类称呼语的对比,总结出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新变,二者在形式和意义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时,社会现实的发展变化和语言中的隐喻机制、类推机制共同作用促成了新兴"X嫂"类称呼语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来流行的“被+X”结构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来流行的"被+X"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被+X"结构具有以谓词性功能为主的句法功能,分析了X具有双重施事的语义特点,总结了"被+X"结构的想象性和简洁性的语用价值及其分布的语用环境,剖析了"被+X"结构形成的文化心理,进而预测了这一结构的能产性及其在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们可以把创新"被X"格式的出现,看作是对传统"被"字句用法违反的认知操作的结果,最终促使"被X"具有了"主观强加的事件否定"义。这种突破句法常规的做法正是网络用语吸引人眼球,使人感觉"异常"之中带有辛辣、讽刺、反语等"否定"意味的独特之处。当我们看到了这些带"被X"格式的词时,即使没有看到详细内容,我们多半也不会相信"X"事件的真实性。"被X"格式已经慢慢类化为表示事件否定的构式,我们并不能从其各个组成成分直接推知"事件否定性"语义。  相似文献   

4.
当代汉语新词"被X"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作为一个新兴的类词缀,构成"被X"词模.这一词模是对传统"被+V"结构的创新和发展,"被X"凸显了一种主观性的语义表达,"X"本来为主动态或事物行为的自然进程结果,却被外界某种力量或原因强加而实现,表现了当事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感."被X"词的滋生与流行是语言与社会共变、追求语言新奇感、语言类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语义变异的新兴"被"字组合语义习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鹏 《现代语文》2010,(6):59-61
新兴"被"字组合是语言与社会共变的产物,"被"字的语义变异反映了社会含义。本文在分析新兴"被"字组合四种语义变异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每种语义变异对留学生"被"字句习得的影响或教学启示。新兴"被"字组合的语义变异必将带来理解上的困惑并增加习得上的难度,对外汉语"被"字句教学中有必要借助转换性英文释义传达"被"字的语义添加和语义转变。  相似文献   

6.
新兴族词"X男/X女"具有描述性、理据性、能产性等特点。可以从类推、潜词显化、认知等角度解释其产生机制。该结构具有时代性、社群性、个性化突出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汉语中产生了大量的新词语。这些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直观地折射出当代社会发展的新面貌与新问题。其中,"被时代"的来临,表达的是人们在知情或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强加而无可奈何接受的现实处境,体现了对话语权弱势一方的同情,引起广大人民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究"被X"在组成结构、含义方面与传统的"被"字句之间的异同,并简要介绍了其翻译情况。  相似文献   

8.
"被"字句和被动句是相互交叉、部分重叠的关系;在含有被动意义的"被"字句中"被"的属性为表示"遭受"义的特殊动词;在新兴的"被+双音节词"结构中也涵盖了"遭受了令人无奈的事情,不情愿地接受这种事实"的意味。  相似文献   

9.
"被X"是近年来由网络兴起的一种新的语法组合形式,并逐渐渗入到了平面媒体中。"被"的功能正在由表被动语态的助词进一步虚化为动词前缀。本文分析了"被X"结构的构成及语义、句法、语用方面的特点,并探讨了其形成的社会动因及语言动因。  相似文献   

10.
新兴的"被X"词族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期媒体上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的"被X",这些新兴的"被X"有两类:一是原先没有,新近才产生的组合;二是原先已有,但表义有变化的组合.本文从产生与发展、结构与特点、流行原因等角度对"被X"词族加以分析与阐释.认为"被X"词族具有较强的造词功能,既具有相当的类推性和能产性,又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和多样性;既适应了表达新时期社会生活多元化、思想意识多元化的需要,又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当代汉语的构词方式和表达手段.  相似文献   

11.
从构式语法角度出发,对"被+VI/AP"这一特殊结构做出解释。"被+VI/AP"是一个构式,它的意义不能从其组成成分"被"和"VI/AP"直接推导而出,且具有独立的语义和语用价值。其较高的出现频率及应用推广也源于多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2.
"被"字结构从产生起主要用于"不如意"或"受损"的语义表达。"五四"以后,受西方语言的影响,"被"字结构出现了"如意"的语义表达,现在"被xx"结构的语义又有了新的发展,增加了[-自主][-自愿][+嘲讽]的语义特征,而且这种结构表达出一种无奈的心理。"被xx"语义的新用法是语言发展的结果,与社会需求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新“被+X”结构及其生成机制与修辞意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8年以来产生的新"被"字结构属性独特,可被看作借助传统"被"字句形式传达特殊信息内容与主观评价的修辞或语用现象:其中的X主要由不及物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充当,也可由及物动词甚至带"处置"义的及物动词充当,但被动行为或状态却并非针对主语;实际语境施事及其所控述语被策略性省略;主语与X构成虚拟陈述关系,且主语多为弱势成份。新结构托形嫁接了原结构所具有的构式意义:表被动、示贬义,增加了"含批判"的含义,依托特殊的社会语境实现了复杂而独特的修辞意图。  相似文献   

14.
"被XX"是时下新闻媒介非常流行的语言现象,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被XX"结构进行研究,探讨了"被"字的属性、构式的理据、事件凸显性等问题,发现"被XX"结构是一种标记性构式,其本质是"被+事件"表达违实概念,这深化了对"被XX"结构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对"被"字后面"XX"附加部分的词性争议和重复论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宿迁方言中有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其中有一种既非词语的构词形态亦非构形形态的特殊动词重叠结构,是正反选择问句中省略"不"的一种特殊表达。另外,宿迁方言被字句标记词有"被"、"给"、"来"、"挨"、"撩"等多个,与普通话的用法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汉语新词语中,2009年4月问世的“被-”格式衍生的新词数量最多。对这一典型格式进行深入考察,无论是对汉语新词语研究还是词汇语义学,都具有理论和方法上的重要价值。1.“被-”格式的演变轨迹为三阶段:“被××”成为“自为行为致使”表达式导致“被-”的语义偏离-“被××”生出“遭遇虚假事件”表达式引发“被-”的语义转化一“被-”格式后接成分多样化促使”被-”的语义进一步衍化。2.“被-”格式包括致使、遭受、蒙受等语义模式。3.“被-”格式的表达特点可概括为:所指现象的否定性、所持态度的不满性、所言风格的调侃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与科技等各个方面的飞速发展,作为语言中变化最快、最敏感、最活跃的词汇也在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语料库。在这些新增加的词语中,有些未能经受住时间的检验,慢慢从人们的口中消逝;而有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纸、网络、新闻媒体上,甚至于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也频繁使用了,如“被和谐”、“被代表”、“被增长”等“被××”结构的新词语。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传统数学的《九章算术》和古希腊数学的《几何原本》进行比较,掌握、了解中国传统数学及古希腊数学的内容、结构、主要特征和成就等,分析了中国传统数学的价值、特点.阐明了应当充分重视中国传统数学中的实用与算法的传统,同时又必须吸收人类一切有益的数学文化创造,以适应时代、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去X化"是由"去"加"X化"构成的词语模,从"去"的黏着性、能产性、"去X化"对"X"的选择限制,以及"去"的意义虚化等方面,证明"去"作为词缀或曰类词缀的合理性,辞书编撰者对由"去"构成的复合词应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被XX"同语素词语族的考察,发现了"被XX"同语素词语族所表达的现象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产物,其组合成分局限于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的范畴,"被XX"同语素词语族表达的是各种各样的现象,具有名词的语法特征,在语义属性上具有已然性、致使性、否定性和无意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