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蜚声世界文坛的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简称《格萨尔》)。是反映该民族形成和发展的一部大型文学记录,也是该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重大历史事件的艺术概括和再现。也是该民族的“传奇故事”和“圣经”。藏文达一百多部、一千多万字、篇幅超过世界上任何一部著名史诗的《格萨尔王传》,不仅是该民族的“百科全书”。而且还是该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标本展览馆”和具有永久价值的“全民族的经典”。但是,在两百多年来的《格萨尔》研究中,围绕着《格萨尔》是史诗还是神话史诗的争论,延绵迄今,莫衷一是。因此  相似文献   

2.
《格萨尔王传》是一部篇幅宏伟、诗句优美,故事描写细腻的英雄史诗,是中国民间文学和世界民间文学中的瑰宝。目前,全诗仍在加紧收集、整理之中。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就《格萨尔王传》民族语言特色、诗文互相交织的形式,及其神话色彩和佛教的影响作出分析,以期对藏族文学中的这一奇葩的艺术特色发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格萨尔王传》是一部篇幅宏伟、诗句优美,故事描写细腻的英雄史诗,是中国民间文学和世界民间文学中的瑰宝。目前,全诗仍在加紧收集、整理之中。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就《格萨尔王传》民族语言特色、诗文互相交织的形式,及其神话色彩和佛教的影响作出分析,以期对藏族文学中的这一奇葩的艺术特色发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作家中,阿来是特别的,民族作家的身份使他在作家创作群体中独树一帜,而宗教思想的注入使其作品更显独特。在他的笔下,英雄格萨尔王的故事得到了再现。《格萨尔王》作为"重述神话"系列作品之一,从写作手法到思想内涵等各个方面都与其他作品不尽相同,这其中除了作家各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外,还有多重原因。阿来以民族作家的身份,着重突出格萨尔王这一民族英雄人性的一面,以及格萨尔故事在藏族流传过程中说唱人不可抹杀的突出作用。阿来的小说《格萨尔王》不仅带领我们走进了英雄的时代,更带领我们深入藏民族的腹地,去了解并探寻藏族历史文化的奥秘。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国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和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由此探讨了东方史诗流变中的特点。本文认为.在反映生活的方式上,《罗摩衍那》的建扬是神话式的,《格萨尔王传》是历史的;根据描写的内容看,《罗》突出的是个人主题,《格》则是社会主题;在艺术风格上,《罗》表现出温婉细腻的阴柔之美,《格》则具豪放粗犷的阳刚之气。二者的差异揭示出东方史诗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由神话走向历史,由对个人命运的述说转向对社会生活的描绘以及更具民间口头文学色彩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世界最长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从创作至今已有1000多年,是目前仍在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口耳相传的活形态史诗。目前,《格萨尔王传》已流传到世界上大约40个国家和地区。对其进行研究的人遍布全世界,已形  相似文献   

7.
杨琍琼  大桥 《音乐世界》2008,(5):110-113
一说起《网球王子》大家就会想到龙马、手家、不二、迹部这些个性鲜明的动漫人物。从漫画到动画,再到真人舞台剧和电影一路走来都受到了动漫迷们的追捧。同时掀起的网球热潮,丝毫不亚于当年的《灌篮高手》。拥有如此超高人气,《网王》成为cosPlay的宠儿自然顺理成章。本期Easy,为大家破译平日里最简单省钱的《网王》cos密码即使没有正选球衣,也让你一招制胜!  相似文献   

8.
甘孜州是格萨尔王的诞生地,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藏族文化的结晶。甘孜州要大量收集资料,拍摄格萨尔影视作品,建立纪念馆,开展学术活动等多种方式打造格萨尔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9.
用今人的眼光看伟大的史诗《格萨尔王传》,它包含了人类在早期时代(以部落时代为主)的生存价值观,尽管人本思想是其主流,但宿命论的生存观念在史诗中也得以体现,构成史诗生存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格萨尔王传》中以雄狮大王格萨尔为中心的各色人物,无不生存在宿命论的人生观念当中,宿命论在他们身上都或多或少得到了体现,所以我们有理由说史诗《格萨尔王传》生存价值观蕴含了许多宿命论的成分。  相似文献   

10.
凡史诗既是文学宝库,也是文化宝库.笔者从文化视角对荷马史诗和《格萨尔》这中外两大英雄史诗作了比较研究.荷马史诗深受古希腊神话影响;神话即原始的自然宗教,希腊神话即被称作奥林波斯宗教.《格萨尔》既受了自然宗教的影响,也受了人为宗教苯教和藏传佛教的影响.两大英雄史诗都高度张扬了人本文化,特别是英雄文化.但荷马史诗同悲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格萨尔》更多地呈现了喜剧色彩.它们都描绘了一幅幅形象灵动的风俗图景,展现了色彩斑斓的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