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城学院图书馆建立具有河东地域特色的馆藏,可以使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形成合力,便于学科专业、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展示,能更好地实现文献资源的藏用功能。建立特色馆藏,从古籍文化、农耕文化、根祖文化、望族文化、英杰、民俗、旅游等方面突出地方特色,才能真正地服务地方经济,更好地弘扬河东文化。  相似文献   

2.
古籍文献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最直接的传承载体,是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通过古籍整理与研究,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坚定文化自信。重点梳理“图书馆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相关文献的发表年度、发文类型、作者机构和研究主题,以期总结我国图书馆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的特点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安徽大学图书馆通过改善古籍保存环境及阅读环境、开展经典主题活动来推动古籍阅读.为将丰富的馆藏古籍资源利用起来,通过展示特色古籍资源、充分利用新媒体、成立主题社团举办主题活动、开发经典文创产品等方法,有力地推动馆藏古籍阅读,全面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地方性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学科设置、科学研究方面都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研发建设河东文化特色文献专题数据库,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优势,能真实全面、立体系统地反映河东文化文献资源全貌,能为河东文化研究者提供高层次、高效率的信息服务,对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河东文化交流与传播,推进地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羌族口碑古籍是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羌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的结晶。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实事求是地对它进行全面的抢救、挖掘整理、出版和研究,尤其显得迫切,这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栋 《考试周刊》2008,(10):177-178
中国传统系列文化研究丛书中的《校雠广义》系列丛书,其编写主张是把整理、研究古籍的成果与现代化建设相联系,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得以更好地继承与弘扬.由程千帆、徐有富两位先生编写的《校雠广义》是将古籍知识的整理与出版与传统丈化的系统研究相结合的典范.其主张是把整理、研究古籍与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使得读者在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时候,既有科学的基础,又有明确的方向.以下是笔者在研究《校雠广义·版本编》之后所得的一点体会.(在阅读《校雠广义-版本编》之时,笔者将其与黄永年《古籍版本学》及杜泽逊《文献学概要》进行对比研究,以便进行进一步分析.)在此将自己的心得献给大家.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籍目录分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从西汉《七略》至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出现了不同的分类方法,最终确立了古籍目录以经史子集为标准的四分法。我国古代不同阶段图书分类方法的形成,既与该阶段统治阶级意识有关,也是我国学术文化不断发展完善的结果,更离不开目录学家和学者们的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是一部大型古籍联合目录,囊括了东北地区各图书馆的现存古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因各种原因偶有著录失当之处,如作者姓名错讹、版本信息错误、同一部书重复著录等。  相似文献   

9.
古代典籍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有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古籍修复是在国家加强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兴起的应用型特色专业.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事业的热爱精神,加深学生对文献价值的认识,本文认为,高校应加强从业人员的文化内涵,把古籍整理和古籍修复结合起来,更好地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创新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古籍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少数民族古籍进行发掘、保护和整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东省在民族古籍整理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开创民族古籍工作的新局面,必须根据广东的实际情况,探讨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1.
“古籍”是指古人所著作和收藏的书籍,“古籍整理”是指对于古代流传下来的著作和文献的整理,包括校勘、标点、注释、让评、翻译等,目的是为了保存古籍,指导今人的阅读和理解,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保证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对先前的“古籍”进行整理、分类、编集、研究。随着朝代的更替,整理前朝留下的“古籍”。“文献”是至关重要的事务,所以萧何人长安,先保护秦朝的典章籍册。而典型的“古籍整理”,更是历代不乏,多有佳绩。“汲冢周书”的发现、“孔壁古文”的整理,都…  相似文献   

12.
河南地处中原,宋之前,一直是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河南地方古籍文献是中原文化的载体,要了解和研究中原文化,要继承和发展中原文化,离不开河南地方古籍文献。如何充分认识和利用河南地方古籍文献,直接关系到文化强省建设和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河东文化蕴含着爱国主义、廉勤思想、工匠精神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丰富了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推动河东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起到了服务地方社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基于此,通过探索课堂教学与书院教育双线育人模式、建立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线上线下育人平台、探索营造校园特色河东文化育人氛围的路径,充分发挥河东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为传承和发扬地方特色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云南彝文古籍同川、黔、桂三省(区)彝文古籍,其载体、体裁样式及内容而言,涵盖面较广,其内容涉及彝族社会的各个领域.但在现代化语境下,无法很好地完成彝文古籍的抢救与整理、保护与传承、利用与开发.因此,云南彝文古籍数据库资源共建共享很有必要,并就此提出合理、可行的云南彝文古籍数据库共建共享的对策措施,以期实现云南彝文古籍资源共享,也对加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弘扬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份珍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籍的整理与研究是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能得到保存、继承和发扬,继往开来,为子孙万代造福.继承古代珍贵遗产和学术成就,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推动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促进祖国统一,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原动力.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对古籍的整理是他学术生涯的重要内容,鲁迅整理古籍一方面是出于对古文化的热爱,另一方面是出于责任感和使命感,再加上浓郁的故乡情结和深厚的古籍功底,使他整理了以《嵇康集》为代表的大量古籍,他整理古籍的方法有汇辑法、略校法和汇校法。  相似文献   

17.
当前古籍出版很活跃,但注音却比较混乱。根本原因在于对古籍字音缺乏全面清理和整理,未建立权威性的字音规范。在汉语规范化进一步深入的今天,应当把古籍字音的规范比研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8.
蒙古民族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大量珍贵的蒙古文古籍文献,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本文通过论述蒙古文古籍文献特点、研究利用概况,重点分析论述了怎样提高古籍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整理编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宣传与交流、整理出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9.
锡伯族是中国世居东北的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唯一至今能够使用满文的少数民族。1764年,4000多名锡伯族军民奉命西迁新疆伊犁时,将一部分满文书籍带到新疆。目前,新疆锡伯族人口4.88万人。在近250多年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疆锡伯族在借助满文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创建了以戍边屯垦为核心内容的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锡伯文化.为后世留下很多文学古籍文献。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文学古籍文献大部分已经消失,目前所剩的也都处于濒危状态。新时期以来,国家开始高度关注新疆锡伯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保护、研究工作。投入资金整理、出版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保护与传承新疆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应做好以下工作:做好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的普查工作;做好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整理、保护和研究队伍的建设:建立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保护单位;加大对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的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的修复工作;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进行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20.
古籍修复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层次不断提高.结合南京地区古籍修复教育发展的地域特点及院校发展特色,从课堂教学改革、校园文化活动推广的角度,对古籍修复技艺院校传承与保护的实现路径进行探索.提出建立古籍修复区域保护联盟的设想,整合地区专业优势资源,加强各单位长期合作与交流,将有利于古籍修复技艺的有效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