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经典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1912年,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宣布废止中小学读经讲经科,这是近代传统经典教育的重要变革,这一举措从形式上解决了传统经典教育与近代修身教育的冲突,也引发了近代传统经典教育的存废之争。近代传统经典教育正是在艰难嬗变中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传统经典教育也成为近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陶冶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河北省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进行调研,了解中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找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从制度、师资、家庭、环境等方面探讨中小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制约因素,并从教学体系的制定、师资的培养以及课外文化活动方面提出对策,以提升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自国家对文化强国战略高度推崇以来,高职院校这一以技术为人才培养核心的特殊教育系统,开始重点贯彻落实文化教育这一素质、思想教学工作,充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流程顺利推进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教师深刻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才能在教学期间总结目前文化教学存在的不足,包括传统文化的教育体系、内容、模式等多方...  相似文献   

4.
教育内容是传播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教育方法与手段直接影响文化传播效果.目前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手段现状令人堪忧,致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因找不到正规的学习与传播渠道而越发显得消歇赢弱.因此,在课程建设中采取拓展民族地区学校课程资源选择渠道、寻求民族地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及其方法手段的现代性转型、搭建民族地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创新建设的平台、“走出去,请进来”的实践教育策略增加教师和学生接触民族现实生活的知识视野、加强民族地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创新课题研究与合作等创新策略,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当代大学生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保护者,还存在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学习不够重视等。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当代大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提出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不断探索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传统文化积淀,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息,是青少年成长的精神沃土.语文课堂承载着传统文化教育的艰巨使命.本文着力梳理当前中小学课堂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和问题,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教学新的时代意义,面对新目标探索传统文化与中小学语文课堂融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为了丰富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体系,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通过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探讨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传承的目标、内容与方略。研究表明:1)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传承的目标集中体现在提升青少年体育运动能力和体育文化知识,促进身心健康,培育民族精神,提升文化自信等方面。2)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可分为武艺、游艺、养生三大类教育传承内容,依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不同类别运动项目技能形成规律以及体育课程"一体化"要求,可设计出1~9年级四个学段的课程内容。建议构建传统体育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发挥其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丰富课外锻炼和竞赛活动,构建传统体育"学、练、赛"体系;颁布相关政策法规,为落实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保驾护航;突出传统体育项目在课程标准中的地位,并将其纳入体育中考内容体系;组织专门培训,支持外聘专业人士和传承人授课;培养专门人才,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传统体育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8.
多元文化教育的趋势渗透语文教育,多元文化视野中的中小学语文教材问题应给予重视。统计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类型文化的选文篇目的结果表明:涉及外国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同辈群体文化、大众文化和女性文化的选文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是时代提出的紧迫课题,也是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要。调查表明,当前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诸多矛盾与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五年制语文课程教学中包含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地域优秀传统文化便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文化资源,是培养学生热爱、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最好素材,教师要充分挖掘地域优秀文化传统资源,开发和利用地域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对本地区的文化进行了解、学习、探究,拓宽语文教学内容,创新学习方式,丰富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文化,提高五年制高职语文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