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军民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为了战胜封锁,克服困难,保障供给,坚持抗战,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在全面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建立起相当规模的公营工业。据一九四四年六月不完全的统计,公营工厂已有一三○家,职工达到七,三三八人。公营工厂的产品,布匹可以自给公用量的百分之八十;印刷用纸可以满足百分之八十九点六(一九四五年达到百分之九十八点五);肥皂、石油和食盐,不仅全部自给,而且可以大量“出口”;其他如毛毡、毛毯、毛线、鞋袜、陶瓷、玻璃制品、煤炭、生铁等,也达到了全部或部分的自给。公营工业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边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边区政府的财政收入,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巩固了边区,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2.
抗战期间,为了打破日伪的经济封锁,改进作风,提高战斗力,减轻人民负担,坚持持久抗战,新四军开展了生产节约运动。运动分为探索准备、大生产局部展开、大生产普遍推广和深入发展三个阶段。在生产节约运动中,新四军妥善处理打仗、练兵与生产的矛盾,解决生产固定性与部队流动性的矛盾,协调部队生产与群众生产的关系,解决生产技术不熟练的问题,克服了生产节约中遇到的难题。新四军生产节约运动的开展,战胜了经济困难,改善了部队生活,提高了战士的觉悟,促进了部队巩固,并在生产节约运动中密切了党政军民关系。  相似文献   

3.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手工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末民初 ,陕甘宁边区的传统手工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但到 30年代前期开始衰落 ,红军在执行工商业政策上的失误是造成传统手工业衰落的原因之一。抗日战争时期 ,手工业是边区自救性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手工业的增长中 ,政府政策和政治动员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边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 ,是在传统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一种新的经营体制。这种新体制既包含了传统的形态 ,又吸收了现代企业的经营观念 ,把股份制引入手工业生产的经营和管理。政府权力和民间传统相结合的经营模式 ,成为边区手工业经营中的一个特色。手工业的增长改变了边区乡村原来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 ,引发了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 ,推动了乡村小城镇和集市贸易的形成以及乡村商业的活跃。  相似文献   

4.
1948年,由于战争的破坏和自然灾害的侵袭,晋冀鲁豫边区灾荒接连发生,加重了边区人民的苦难,严重影响了边区的社会稳定.为了应对严重的灾荒,支持解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边区政府从实际出发,以人民利益为重,切实开展救灾工作,实行了发放救灾贷款和粮食、疏河开渠、节约募捐、发展副业、以工代赈等救灾措施.晋冀鲁豫边区的救灾工...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晋察冀边区经济的基础,是战时财力、物力的主要来源.为确保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边区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条例,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农业法规体系.边区的农业立法,规范了农村社会经济秩序,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减轻了农民负担,为今日中国法制农业的实现和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农村经济的繁荣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6.
我国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以粮食直补为主体的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机制,对稳定粮食生产、保护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补贴额度较小、粮食最低收购价偏低、补贴标准不统一、行政成本过高等问题,而且没有考虑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产品不足及其政府的积极性,同时,粮食补贴普惠制本身也有局限性。应加大粮食补贴力度、改变补贴方式、统一补贴发放标准、降低行政成本,适当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补贴。  相似文献   

7.
1 问题的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民以食为天,人类生存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获得充足的营养是人类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根本的权利.中国政府决定每年“世界粮食日”所在周作为全国“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宣传周,目的是唤起公众注意粮食问题,鼓励我国人民发展粮食生产,上下支援农业生产,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要.“有人必有土,有土必有财,有财必有用”,这体现了我们的祖先对宝贵土地的认识.耕地是土地的精华,它提供人类生活80%以上的热量和25%以上的蛋白质,人类88%的食物来自耕地.在农业生产中,耕地不仅是劳动力和其它生产资源的活动基地,而且直接参与产品的形成.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九五”至2010年重大的战略,要求到200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000亿kg,耕地面积不少于13.95亿亩,这就要求长城内外大抓粮食生产,大江南北共管耕地资源.粮食与耕地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它们之间的矛盾处理好坏,直接关系着我国到本世纪末能否实现小康,也将深刻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发展工业建设中,对私营工业实施保护和扶持其发展政策的同时,还实施了调整私营工业劳资关系的基本政策,促进了边区私营工业劳资关系的改善,促进了私营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边区私营工业的发展,对于配合公营工业的生产和建设,促进边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9.
生产价格规律是商品价值规律的发展形式,是市场经济自身的运动形式和发展的产物。它不是资本主义的特有规律,而是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普遍规律。生产价格规律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而且会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城乡差异较大、劳动力机会成本较高背景下,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将持续存在;而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下,非农转移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及其成本上升必然引发农业生产中的要素替代.基于2004—2015年我国粮食主要种植省份的面板数据,对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引致的农业生产要素替代问题及其影响进行研究,并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化肥施用过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三大粮食生产中的化肥施用量均已超过了经济意义上的最优施用量,存在“经济过量”问题;由于劳动力成本增长远高于化肥价格增长,劳动力非农转移是导致农民化肥施用过量的重要原因,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化肥施用之间存在要素替代关系.因此,只有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优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劳动力转移导致的化肥过量施用和农业生产要素低效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