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在创作中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三种文学思潮颇具特色地融合在一起。小说的创作既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目的和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 ,同时又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 ,使小说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 ,也由此奠定了《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结合时代,从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的结合,第一人称日记体的运用及白话与言的比较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狂人日记》的叙事智慧,显示了鲁迅在新学之初的伟大探索与贡献。  相似文献   

3.
《狂人日记》作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之作,不仅以深刻的反封建思想和新颖的艺术形式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实绩,而且因其“格式的特别”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长达六十多年的论争。或曰其为现实主义,或曰浪漫主义,或曰象征主义,或曰意识流,或曰心理小  相似文献   

4.
关于《狂人日记》的创作方法问题,一直是鲁迅研究争论的深层次焦点之一,也是其难点所在。由此切入,对所谓“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这一几乎成为定势的说法提出质疑,从美学、文化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重视角和层面,就《狂人日记》文本建构的创作方法、象征、形象、语言等焦点、难点问题,进行综合阐释,揭示其“表现的深切与格式的特别”的美学特征及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评论一个作家的作品,一般来说,评论者最好具有与作家相应的思想水平和知识能力。然而,对鲁迅这样的作家,评论者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是难乎其难的。因此,我们对鲁迅的研究,总是在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地上,而对《野草》的研究更是如此。鲁迅在创作散文诗《野草》时,就受到法国象征主义、弗洛伊德学说、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的影响,然而,《野草》研究六十年,我们还在对这些影响进行艰苦地探索与研究。最早提出《野草》有象征色彩的是刘大杰。他在!928年发表的《呐喊与访煌与野草》一文中认为,“鲁迅从《狂人日记》以后,以至《仿…  相似文献   

6.
作为象征主义小说,《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只是整个小说艺术构体中的“艺术支点”或“艺术尺度”,因此,《狂人日记》不宜采用通常的人物形象分析方法分析狂人形象;即使对狂人形象做分析,也应着眼其艺术功能而不是人物形象的人格评价或道德评价,从人格或道德的角度争论或界定狂人的“狂”与“不狂”。  相似文献   

7.
叶芝是一位不断丰富自身写作内容和技巧的作家,在国内外有众多学者对其一生各方面都进行了研究。他的一生,不仅受到神秘主义、浪漫主义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的一些写作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在其晚期作品《驶向拜占庭》中,更是展现了象征主义的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执着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8.
《野草》象征主义表现手法的运用 ,取决于如下四点 :一是内心深刻自我解剖的“独语” ;二是现实环境的禁锢与压抑 ;三是外国文学的影响和“拿来” ;四是散文诗创作的规律和内在要求。其象征主义手法有着独特的艺术个性和美学风格 ,表现为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结合 ,与哲理探索的结合。《野草》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象征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19世纪的美国,经济迅猛发展而文化观、道德观、宗教观则多继承了西方传统的观念模式。作为生活在这一时代的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惯用象征主义这一艺术写作手法,其中《红字》便是运用象征手法写作的经典作品。它很好地寓美国国民新兴的文化、道德、宗教观于象征主义的手法中,使美国作者开始探讨能体现新兴文化观、道德观、宗教观的象征手法创作。本文对《红字》一书中的字母“A”以及景物描写等方面进行了象征主义分析,并挖掘出在这些丰富的象征主义意义中所体现在19世纪美国社会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10.
杨旺 《考试周刊》2014,(80):27-28
《白鲸》是19世纪的一部浪漫主义作品,作者麦尔威尔运用象征手法赋予《白鲸》不同的意义,这部作品至今还有很高的文学研究价值。《白鲸》错综复杂的结构和多意义象征的特点很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对《白鲸》象征手法的分析,尤其是剖析各个要素在作品中的不同象征意义,能够体会到象征主义对美国文学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果戈理《狂人日记》的主人公波普里希钦是俄国文学中一个著名的"小人物"形象。鲁迅笔下的狂人是一个清醒的反封建战士。果戈理的《狂人日记》揭露了沙俄等级制度的不公,表明了作家鲜明的人道主义。鲁迅的《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关系,表达了作家的立人思想。从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小说主题的深度以及小说情感的表达力度上来看,鲁迅的《狂人日记》比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有更深广忧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狂人日记》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这一事实已经得到多方(包括鲁迅先生本人)证实.本文指出<狂人日记>与美国作家爱伦·坡的小说<泄密的心脏>有着一定的联系,爱伦*坡对鲁迅的创作可能起到一定的影响,并从两位作家的思想根源、人生哲学和两篇小说的内容、主题以及创作手法等方面探求其中的一致性,从而证实该论点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在穆木天的文学生涯中有两次重要的转变:一是从浪漫主义转向象征主义;二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由象征主义走向现实主义。这就造成穆木天诗歌前后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然而就穆木天前期的诗歌创作与诗观而言,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错位,一方面体现在前者与后者相悖离的差异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前者之于后者的一种不和谐节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学史上,《红楼梦》作为古典文学的终点,《狂人日记》作为现代文学的开端,两者之间具有重要的文化承继关系。首先,《红楼梦》伤时骂世,《狂人日记》感时忧国,传承了中国文化的士人精神。其次,《红楼梦》第一次把"情"提高到形而上学的水平,以"女儿"作为理想世界的中心,对传统文化发起天翻地覆的革命;《狂人日记》则弃绝传统文化,渴望以"新文化"战胜"旧文化",把"孩子"看作"新文化"的希望。最后,《红楼梦》与《狂人日记》的主人公徘徊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前者进行精神探索,后者开始勇猛呐喊,孤独与分裂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穆木天的文学生涯中,有两次大的转向,一次是在日本期间由浪漫主义到象征主义的转向,其诗歌作品是写于1925年的《旅心》,其理论作品是写于1926年的《谭诗》这篇长文。前者表达的是模糊诗观,后者则是明确诗观。《谭诗》中表达的明确诗观主要涉及三个层面:诗歌的本质,诗歌写作的基本理念与诗歌写作的基本技术。而其核心的概念即是他主张的"纯粹诗歌"("纯诗")。但在实际上,穆木天的诗作只动用了他诗学主张的第三方面,即他自己提倡的诗歌写作的基本技术,在他的诗作与诗观之间,存在着很大程度的悖离。  相似文献   

16.
艾略特作为象征主义诗歌最有影响的代表,他以自己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与欧美传统学之间形成了一道泾渭分明的分界线。他与象征主义运动的其他作家一样,公开反对浪漫主义在诗歌创作中直抒胸臆的创作方法,主张诗歌要靠“直觉”表现“内心”。他同时又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包括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相区别,主张将批评的重点投向社会化领域。在学的表现形式上,他提出并坚持自己独具特色的诗歌创伤方法。《荒原》是他上述诗歌理论主张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7.
“九叶派”的出现有其必然性,由社会现实的外部环境所决定。从现代主义诗歌发展的规律来看,现代主义诗歌要向前发展,就必须加以改造和整合,而“九叶派”诗歌正是经过改造和整合的现代主义诗歌。“九叶派”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史上是达到高峰、趋于完美阶段的一个流派。“九叶派”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手法融于当时中国时代背景下的现实主义精神之中。“九叶派”在中国新诗史上的最大功绩是,打破了“诗必须表现情感”的传统信条,提出了“新诗现代化”的主张,更新了固有的诗歌观念。  相似文献   

18.
冯望岳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1):66-68,74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纪念碑和奠基石型的经典之作,其中的"狂人"形象蕴藉极其丰富。它以直面残酷生存环境与地位的自觉性和思辨力,独立思考、重估一切的胆略和勇气,出类拔萃、超凡脱俗的忏悔意识和赎罪心理,追求"真的人"世界的高远志趣为内核和特征的人格精神,是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高标和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19.
艾青1930年代的诗歌意象实现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的多方融合与创造性的发展。具体呈现为:一是诗歌意象的时代精神体现与艺术美追求的融合,这种融合突出体现在“土地”与“太阳”两个具有特定民族文化意识与时代精神内蕴的意象中心创造上。这两个母题意象,使艾青的诗歌既具有了理性的深度内涵,又具有了审美感性的生动品格。二是在意象艺术的表现上,找到了一条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有机融合的开放性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