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是贯穿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全书的基本概念,异化劳动概念浮动着两种异质理论逻辑和话语诉求,是显性人本主义价值批判和隐性的实证分析相互缠绕的一个矛盾体。异化劳动概念的方法论特征主要有三点:它本质上是一个价值概念,是一个批判概念,还是一个主体性概念。由于异化劳动概念方法论的弱点和局限,在理论上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是马克思早年的两部著作。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确立了自己科学的唯物史观,而在此之前的《手稿》则明显带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特征,它们之间的美学思想是有着明显的差别的,同时《手稿》中唯物观的雏形与《神圣家族》中科学的唯物史观又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3.
异化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最早为黑格尔所阐述,黑格尔的“精神异化”理论及其逻辑架构为青年马克思所吸收和遵循。但是当马克思真实地接触现实之后,深刻地体会到通过自我意识的异化扬弃并不能实现自身的解放,便逐渐接受了费尔巴哈“人的类本质异化”思想,开始自觉地以一种全新的唯物主义哲学逻辑来考察现实。但是,马克思在人本主义异化观的基础上,并没有彻底否定异化,而是辩证肯定。当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考察时,受到了赫斯“金钱异化”观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劳动异化”理论,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当然,这种建立在人本主义基础上的批判难以使人们摆脱异化状态。随着研究的深入,马克思开始从现实实践活动出发,将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结合,创造了唯物史观。至此,其异化理论也完成了由人本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本刊组织四篇文章,以笔谈方式讨论《巴黎笔记》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关联。这四篇文章是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MEGA2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立足MEGA2的文本学解读,重新审视了青年马克思第一次经济学研究时写下的《巴黎笔记》与著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献和逻辑关系。文章不仅考察了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双重理论逻辑——异化逻辑和对象化逻辑——的内在关联,也审视了《穆勒笔记》异化逻辑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劳动异化理论的差异和关联,并且透视出青年马克思人本学劳动理论逻辑中更深的理论背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否定辩证法构式。  相似文献   

5.
本刊组织四篇文章,以笔谈方式讨论《巴黎笔记》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关联。这四篇文章是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MEGA2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立足MEGA2的文本学解读,重新审视了青年马克思第一次经济学研究时写下的《巴黎笔记》与著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献和逻辑关系。文章不仅考察了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双重理论逻辑——异化逻辑和对象化逻辑——的内在关联,也审视了《穆勒笔记》异化逻辑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劳动异化理论的差异和关联,并且透视出青年马克思人本学劳动理论逻辑中更深的理论背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否定辩证法构式。  相似文献   

6.
本刊组织四篇文章,以笔谈方式讨论《巴黎笔记》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关联。这四篇文章是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MEGA2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立足MEGA2的文本学解读,重新审视了青年马克思第一次经济学研究时写下的《巴黎笔记》与著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献和逻辑关系。文章不仅考察了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双重理论逻辑——异化逻辑和对象化逻辑——的内在关联,也审视了《穆勒笔记》异化逻辑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劳动异化理论的差异和关联,并且透视出青年马克思人本学劳动理论逻辑中更深的理论背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否定辩证法构式。  相似文献   

7.
本刊组织四篇文章,以笔谈方式讨论《巴黎笔记》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关联。这四篇文章是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MEGA2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立足MEGA2的文本学解读,重新审视了青年马克思第一次经济学研究时写下的《巴黎笔记》与著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献和逻辑关系。文章不仅考察了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双重理论逻辑——异化逻辑和对象化逻辑——的内在关联,也审视了《穆勒笔记》异化逻辑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劳动异化理论的差异和关联,并且透视出青年马克思人本学劳动理论逻辑中更深的理论背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否定辩证法构式。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根源,这个论断是错误的;后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得出了与之相反的正确结论。对《手稿》的文本分析可知:费尔巴哈式的人本主义框架是其错误结论的根本原因。其实,“异化劳动”概念本身就表征了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路,而人本主义思路则预示了其错误结论的逻辑必然。相应地,判断《手稿》的性质与地位,也应以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为主线,从两个方面来进行:(1)《手稿》整体结构中关于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问题的前后逻辑关联,这是内部的文本梳理;(2)借助《形态》中关于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问题的正确论断来反衬《手稿》,这是外部的文本比较。文本研究表明,《手稿》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过渡环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了一系列的文艺美学思想。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系统评论了欧仁·苏《巴黎的秘密》的创作,并对“青年黑格尔派”关于长篇小说《巴黎的秘密》的评论进行了评论。《手稿》和《神圣家族》是马克思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最初形态和表现。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虽然尚未提出生产关系概念,但已在其核心思想异化劳动理论中蕴含了生产关系的内容及其本质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神圣家族》延续并深化了《手稿》中的生产关系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