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的灵魂,为高校进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大学生就业创业观、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引领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及其现实意义。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具体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功能。在实施途径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高校育人工作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高校就业创业类校园文化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大学生岗前从业阶段教育。  相似文献   

2.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途径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持久的精神动力。如何将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深入,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象化、具体化;凝聚三方力量,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把控实施过程,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红色资源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在分析安康红色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探寻安康红色资源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合途径,以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一是课堂教学内容联系融合,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二是实践教学活动验证融合,激发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三是校园文化建设感受融合,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相似文献   

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就需要以"三个贴近"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贴近实际,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针对性;贴近生活,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贴近学生,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突破现有研究框架的束缚,首先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三个测量维度: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四种价值取向;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类价值准则。然后需要采用结构方程分析代替一般回归分析,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估计量表的变量结构和变量关系,允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在一定范围内的测量误差,以此来弥补传统回归分析在价值观认同测量方面的不足。基于521名大学生实证调查个案的研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取向和准则三个维度上,结构方程模型中的路径分析数据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测量维度包含的各自四类价值观念的认同水平不尽相同。从整体上看,12类价值观念互相影响的强度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进一步分析认为,国家层面上的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最高层次,借助社会层面上价值取向包含的四种价值理念的中介作用,国家倡导的价值目标对大学生自身的价值准则发挥正面的积极影响。针对这样的价值认同结构和发展路径,培养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需要以爱国主义为中心,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以利益协调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在全社会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高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系统培育核心价值观,需要在校园文化中彰显核心价值观,需要在管理服务中渗透核心价值观。三重维度紧密结合、互相影响、形成合力,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当代大学生受到西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在价值观念上迷茫、困惑甚至虚无。为此,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一是应针对大学生这个特定群体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二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三是引导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理论学习和各类实践活动中,形成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13年12月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我们采取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现场访谈法,对某地方高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三平台二载体一体制"的对策建议: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平台,形成"点—面—群"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体系;以主题教育活动为平台,全面推进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以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深入开展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以重大纪念日为载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新媒体为载体,传递正能量;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以及现在大学生中出现的价值观偏差现象,探讨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渠道;校园文化提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内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期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10.
和谐师生关系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条件与保障。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和谐师生关系主要包括和谐的师生教学关系、伦理关系与交往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师生教学关系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谐师生伦理关系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谐师生交往关系推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相似文献   

11.
刘凤英 《高教论坛》2014,(3):30-32,3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面临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以及大学生的逆反情绪的影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探讨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坚持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多元化和价值观多样化的今天,如何旗帜鲜明地倡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显其现实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对三所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情况的调研,探析大学生认知的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内涵内化为大学生稳定的思想、信念,外化为大学生的行为与习惯的举措,建议通过发挥“课堂教学一群体文化一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渗透教育,推进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内化,同时,借助多元媒介,扩展和延伸传播途径,消除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高校对大学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然而,现阶段高校在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却遭遇多种问题与挑战。高校需要直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展的对策,以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彰显了大学生的发展、成才与人生观、价值观的统一性.在社会思潮多元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要把握三个维度:从意识形态的高度关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导向,从公民德性的要求凝练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体系,从人文素质的提升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形势下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必然要求,目前宗教升温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乱,因此有必要帮助大学生澄清模糊认识。正确认识宗教的影响,提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思考,为推进当前的思想文化建设做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推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传承,应当在思想层面上依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在对象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既注重显性地拉近同大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又应思索当代大学生在思维、情感及意志方面的隐性结构状况及其生成与发展的可能性向度。只有这样,才能在突显大学生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方法自觉的前提下科学地审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语境转化与内化的过程和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成教育"。  相似文献   

17.
陈庆国 《江苏高教》2021,(2):103-107
建构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评价体系,包含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介体和评价环体“四大要素”,确立了客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五大原则”,构建了内容标准、需要标准和实践标准“三大基本标准”,设置了“培育实效”和“践行实效”两大板块的考评内容。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实效评价,进一步指导和促进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高校承担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理解、认同的重要窗口,是引领主流价值观、振奋大学生精神的主阵地。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又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问题和困境,表现为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存在差异性和不稳定性、高校部分大学生存在轻视心理、效果评价难度较大、现实生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存在背离现象等。高校需要通过引入大数据、利用新媒体、创新评价机制、借助课程思政平台、实践带动等方式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志愿服务精神的内在联系入手,阐述了志愿服务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目的,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价值观建构的引领功能。最后结合对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志愿服务开展情况的分析与思考,提出可以从推广普及志愿服务精神,管理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等三个方面,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本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中得到认同的路径是通过多样化的思想灌输和生活濡化引导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勇于和善于对当前社会上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行理性深入思考与分析,教育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和模范践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