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宋陶岳所撰<零陵总记>为最早记载旧零陵境内名胜风物的专书,宋明学者解唐人诗句多援引为据.其书已佚,仅存辑本.明代另出现又一种<零陵总记>,题唐陆龟蒙撰,在陶宗仪编<说郛>中,共十八条,内容与陶著辑本不同.考证可知其十七条均杂录唐宋人五种笔记而成,惟有首条出处不同,别有部分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2.
尽管中国的石印小说存在的时间不超过百年,其产生约从1866年上海文宜书局石印的<镜花缘>开始,终止大致在20世纪40年代初.当然在小说石印停止之后,石印书籍还间有出版.日本学者丸山浩明曾对中国石印版小说做了开拓性的研究工作,他在1999年发表了<中国石印版小说目录>,[1]计有800多部石印版小说.  相似文献   

3.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长卷,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一幅精品,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  相似文献   

4.
吴娟 《图书馆》1999,(1):78
北京图书馆目前有善本书27万册(件),普通古籍164万册,殷墟甲骨35000片,典藏中文图书量居世界之首.馆藏的举世瞩目的金刻本<赵城金藏>,北魏太安四年的敦煌写本<戒缘>,北魏延昌二年敦煌写本<华严经>,宋刻本<荀子>,北宋拓唐<神策军纪圣德碑>,盖有南宁缉熙殿藏印的宋刻本<文苑英华>,明永乐年编嘉靖年抄的<永乐大典>,清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等,都堪称稀世珍品.  相似文献   

5.
李善强 《图书馆界》2014,(1):8-9,21
《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成书于清代,并两次由皇家组织刊印,初次为铜活字本,再次为石印本.虽然石印本《古今图书集成》是以铜活字本为底本影印的,但是二者并非完全一致,一些方面还是有所差异的.  相似文献   

6.
孙麒 《图书馆杂志》2007,26(11):73-76
宗文堂本<艺文类聚>刊印年代问题,学界历来存在争议.由于此本之传世印本多被书贾割去跋文及落款以冒充早期刻本,故清代藏书家多视其为元刻;近代傅增湘先生据字体及雕工风格,认定其为明刻;建国后发现该本有完整跋文,落款为"明嘉靖九年".本文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根据宗文堂本<艺文类聚>与现存最早之南宋本、与其关系最近之胡缵宗本比勘结果,发现不能仅据跋文落款,即断定宗文堂本<艺文类聚>刊于嘉靖九年,其具体刊印年代仍待进一步研究.研究中亦发现宗文堂本<艺文类聚>所据之底本别有来历,或为一未知宋元旧刻.  相似文献   

7.
《入告编》是张元济九世祖、清初著名谏臣张惟赤的奏议别集。清顺治十八年至康熙十年张惟赤刻本为现存最早之本,康熙三十一年张?在原书版的基础上修改序文并增刻《遗编》,此书方成定本。但因该书流传不广,各家对其版本源流和刊印过程不明。宣统三年,张元济以嘉庆修补本为底本将此书重辑排印,因整理时未能参校其他版本,使其仍有不少讹误。此外,清内阁大库档案对张惟赤奏疏亦予以收录,《入告编》校正档案失误之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
<篆隶万象名义>中出现了大量的"、"号,研究者多释读为"也"字.本文穷尽性地归纳了该符号在<名义>中的四种用法,概括了它们在<名义>中出现的体例,并与同类敦煌写本对比,指出<名义>中的"、"号不能简单地释为"也"字,而是唐写本中常见的省代号,并据此改正了目前研究中对<名义>的此类误读.  相似文献   

9.
秦蕙田味经窝初印<五礼通考>,版刻甚佳,深受赞许,<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一部,上有乾嘉经师批校,弥足珍贵.然其刊印年代,学界尚无定论.本文钩稽该书编纂史事,分析味经窝"初印本"与"通行修订本"异同,推断<五礼通考>初刻于乾隆廿六年冬,修订本之刊行则在乾隆廿九年后,以秦氏病逝,未竟其事.今存味经窝本多为此修订本.而该书又收入<四库>,复增讹谬,因讨论其刊印经过,故附论及之.  相似文献   

10.
著名经济学家叶世昌教授与他的学生潘连贵合作,出版了新著<中国古近代金融史>.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古代篇,从金融的起源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止.下篇近代篇,从鸦片战争后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止.读完全书,我想用<论语>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一语评价此书.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校订<史记·张丞相列传>中三处误文.所取三例中出现的文字衍脱舛讹,六朝古写本残卷与今本颇有同异.两种文本相互比勘,可探知其致误的原由及古写本残卷之重要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都四子集>本<管子补注>,是明万历七年(1579年)朱东光诸人翻刻明初刘绩<管子补注>而成.此本补充刘本脱漏文字,改正刘本因字形相近、因音同或音近、因涉上下文而产生的讹误;改正刘绩本的重复字词和其他讹误.但是亦有讹误,包括刘本有讹误,四子本亦误;或刘本不误,四子本误改者.四子本有补充刘绩本的句子,亦有漏刻.与刘绩本相较,四子本大量注释没有刊印.刘绩本、四子本有二十余条浙刻本没有的注解,可为解读<管子>和考查<管子>注释的传播源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演繁露>,又作<演蕃露>、<程氏演繁露>.此书之名源自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关于<演繁露>的卷数,现存本子中程大昌、陈应行、程覃等人的刻书题跋均未提及.宋元时期的史志著录亦各不相同,有六卷本、十卷本、二十卷本等之别.现存版本大体归纳为宋刻本与明刻本两种系统,两种版本系统之间不仅卷数不同,其内容亦有不同.本文拟对<演繁露>现存的几种版本进行考证,以辨其版本源流.  相似文献   

14.
传世本《列子》以国家图书馆所藏北宋初刻本为最早,北宋末年道士陈景元偶得唐代殷敬顺《列子释文》,虽为音注之书,但保留了不少唐代写本的信息。西北地区所出《列子·杨朱》写本中,敦煌藏经洞所见20片,旅顺博物馆藏1片,经与北宋本及《列子释文》等核校,可以确定这些都是唐代写本,其所存文字较其余诸本都要完整和准确,有些文字是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5.
<乐庵语录>一书被<四库全书总目>断定为伪书.本文从<乐庵语录>的传播源流、文本内容及序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考辨,论证了该书的部分内容真实不伪,推论其全书也很难被证伪,从而推翻了<总目>的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版协部分老编辑和首都师大出版社共同策划的<书林守望丛书>第一辑,已出版了.此辑收入10位老编辑的著作,有(<叶至善序跋集>(叶至善著,叶小沫鳊),<为书籍的一生>(潘国彦著),<岁月传真:我和当代作家>(王维玲著),<我的科普情结>(陈芳烈著),<编辑生涯感悟>(林君雄著),<编辑阅读与校对阅读之比较研究>(周奇著),<编辑的悟性>(郑一奇著),<书林漫步:聂震宁序跋随笔集>(聂震宁著),<期刊:长流的江河>(徐柏容著),<文化的积累与追求>(熊国桢著).  相似文献   

17.
唐庚为北宋后期著名文学家,有小东坡之美誉。其诗文集的编刻流传兴起于北宋宣和年间,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在惠州有三十卷本刊成。约于绍兴二十九年,唐庚子文若在惠州本基础上加以调整合并,在饶州重刊为二十卷。明嘉靖三年,蜀人金献民得唐庚诗若干,重编为一种七卷本诗集。明崇祯十三年,徐(?)改编为《诗集》十卷、《文集》十四卷。雍正三年,归安汪亮采据徐氏体系统抄本用活字刊印。  相似文献   

18.
对北宋名臣王安石的评价,自宋以来褒贬未定,其中南宋理学家朱熹所编<三朝名臣言行录·丞相荆国王文公>对后世影响犹为重大.因<三朝名臣言行录>系辑录他书和文而成,故对相关资料的选录取舍,亦很能反映朱熹的思想政治倾向.但相关研究尚不多见,故本文即通过考辨<丞相荆国王文公>征引文献的史料来源,以探析朱熹通过辑录史料来显示其思想政治倾向的方法与特点.  相似文献   

19.
<明大诰>是朱元璋亲自编纂的一部案例文件汇编性的法典,亦名<御制大诰>.全书共分四编236条,其中<大诰初编>74条,<续编>87条,<三编>43条,<大诰武臣>32条.各编首载御制序言,<大诰初编>和<大诰三编>后有翰林学士刘三吾撰写的跋文,<大诰续编>后另有明太祖的后序.  相似文献   

20.
宋人张世南的<游宦纪闻>,其书今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为"宋末说部之佳本".自来著录此书者凡数十家,然于世南之名讳、里籍、世系、事履及亲友交游均不甚了了.本文于此诸端逐为考证,以为读其书者之一助.又于旧籍中捡得张氏遗文三篇,可以补<全宋文>之遗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