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种上缴税费越来越少,现在种地我们心里舒坦!”农村税费改革,这场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中国广大农村开展的“减负”运动,使农民肩头的担子逐步减轻,给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皇粮”缴纳的历史终结在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广西大化县流水乡的一个小村里,农民韦克车向记者展示了他家的税费负担卡,2002年缴纳的农业税接近100元,以后逐年下降,到2004年仅为65元,除此以外没有其他任何税费负担。韦克车兴奋地告诉记者:“不久前,政府又宣布我们县今年农业税也取消了。这个负担卡该压到箱底了。”在农村,农民们常把农业税称为“公粮”,…  相似文献   

2.
据新华社北京2005年12月24日电:“中国大地上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有望在2005年的最后几天被彻底取消。”据新华社北京2005年12月29日电:“据史料记载,农业税始于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到汉初形成制度。”在2005年的最后几天,几乎所有媒体都是这样宣告“皇粮国税”的结束。“2600年”这个数字,似乎已成为“皇粮国税”历史年限的定论。不仅如此,在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宣布5年内逐步取消农业税时,在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宣布提前全部取消农业税时,各家媒体也把“皇粮国税”的历史报道为2600年。两年来,人们都有一个疑问:…  相似文献   

3.
据新华社北京2005年12月24日电:“中国大地上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有望在2005年的最后几天被彻底取消。”据新华社北京2005年12月29日电:“据史料记载,农业税始于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到汉初形成制度。”  相似文献   

4.
《新闻天地》2005,(1):4-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五年内取消农业税。在政策的带动下,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耕地总量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5.
减免农业税:乡镇财政再变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今年起,要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引起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现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和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乡。减免农业税显得任重道远。根本的出路仍在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一直是地方的中心工作之一。在今年的春耕备耕生产中,瑞安农业生产面临着新的形势:一方面,由于政府采取多予不取的扶农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另一方面,却由于农业税的减免,影响农田的流转,抛荒现象有可能进一步加剧。我们通过对“种粮大户无田种”这一现象的深入报道,对市委市政府出台新政策,遏制抛荒现象、全市早稻耕种面积比去年大增,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组“三农”报道之所以比较成功,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2004年春,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1号件”,并相继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直补、农机补贴和降低农业税税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三农”问题一时成为国家工作的重点,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农民日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版面安排、栏目设置和内容选择上更加趋于实用、合理,切实为农民减负增收服务,成绩卓。  相似文献   

8.
经济     
《青年记者》2006,(2):4-5
国家节能战略重点直指建筑节能;我国手机年淘汰近7000万部;农业税进入历史博物馆;国家将组织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减免农业税政策的实施,原来由地方财政供养的县级电视台,目前面临着患“贫血症”,甚至是“失血症”的危机。如何摆脱这个危机,以自己的特有功能和价值求得生存与发展,是摆在每个县级电视机构面前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0.
地方农民报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最适宜?有人认为:地方农民报是给农民看的,在语言上“纯方言”化能给人以亲近感,而且可显得朴实,因而主张愈“土”愈好。对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认为,语言大众化才是地方农民报应当努力的方向,只有语言大众化,才能适应复  相似文献   

11.
爱国粮     
烸铂 《档案天地》2013,(3):10-13,21
新中国成立前,各革命根据地向农民所征的农业税,以征收实物(粮食)为主,故称公粮。1949年后,我国农业税仍以征收实物(粮食)为主,群众习称农业税为"缴公粮"或售"爱国粮",超过部分以现金结算。送公粮是农民应尽的义务,多少年来,农民们都习惯在秋收后争先向国家送公粮,他们将送公粮当成是爱国行为。解放初,农民刚打倒地主分田地,种的是自己的田土,交公粮时,全家大小推着土车拉的拉推的推,高高兴兴地送公粮。后来实行了农业合作化,成立了人民公社,土地都交给了集体,公粮就由公社统一上交了,改成送"爱国粮"。每年收割完粮食后,公社各生产队第一件大事就是组织强壮劳力,浩浩荡荡的喜送"爱国粮"。自公社实行了土地承包制和包产到户后,农民生产积极性更高了,粮食产量也不断提高,除了交足应征的公粮外还可将多余的粮食卖给国家,就改成了交售"征购粮"。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给农民工“留退路”,不要急于收回承包地,农民工失去了工作还可以回乡种田,进退有路,无后顾之忧。《邯郸日报》2004年9月刊发的《梨乡呈现农民“讨田耕种”新风魏县2000农户返乡种责任田》消息,传递出的政策信息,为外出务工的农民释了疑、解了惑。该文说,2004年年初,中央1号文件的实施,尤其是减免农业税、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地方税务局是市政府主管地方税收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征收管理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文化事业建设费等。为更好地完成“十一五”期间各项税收工作计划,推动特区地税事业实现新的跨越,结合特区税收工作实际,深圳市地方税务局在“十一五”期间重点推进六方面创新: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春天发布的一号文件,再次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同时也为今年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从李昌平给总理写信到《中国农村调查》出版,从李强的《农村八记》到温家宝同志亲笔批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警示不绝于耳,全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呼声此起彼伏。多年来,中央每年都要颁发以农村工作为主题的“1号文件”,国家领导人多次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并下大决心取消农业税,无不表明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然而,“三农”问题形势依然严峻,“三农”这个制约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瓶颈并没有打破。  相似文献   

15.
地方农民报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最适宜?有人认为:地方农民报是给农民看的,在语言上“纯方言”化能给人以亲近感,而且可显得朴实,因而主张愈“土”愈好。对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认为,语言大众化才是地方农民报应当努力的方向,只有语言大众化,才能适应复杂庞大的读者群,而“纯方言”化恰恰只是迎合了占很小比例的一些读者。我觉得有的农民报在文章语言使用方面,过分追求“土”,从而使报纸显得有些粗俗了。  相似文献   

16.
自今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中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寿终正寝。可是,在黑龙江省同江市清河乡永利村永红屯的52户村民依然需要每垧地缴纳700元的承包费。连年上涨的承包费使村民积贫积弱,村民中95%以上靠贷款和抬高利贷维持生计,人均外债1万多元。村民温中奎说:“我们是农民,但没有享受到农民  相似文献   

17.
观察文萃     
我国明年起全部免征农业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明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原定5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3年就可以实现。温家宝说,农村税费改革是农村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全部免征农业税,取消农民各种负担,彻底改变两千多年来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宣传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上头”多,“下头”少:在地方党报的宣传工作中,存在报道地方党委加强“三农”工作的要求多,各种会议、文件精神和有关部门落实“三农”工作的各项措施的报道多,而反映农业、农民、农村关心的问题和呼声的报道少,城市读者看不到“三农”问题的真实情况,农民读者又感到地方党报“三农”问题的宣传离自己远。要让“三农”问题贴近农民,编辑记者必须有“农民思维”。也就是站在农民的角度,用农民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4年6月4日至14日,《河南日报》在一版显位置推出系列报道“麦收时节乡村行”,共刊发《“俺觉得种地有奔头了”》、《滞洪区里笑声朗》、《黄泛区农场土地热》、《卖粮记》等9篇稿件,其中8篇以生动鲜活的“现场短新闻”反映了降低农业税税率、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业结构调整后农民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他们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多种粮食的心声,  相似文献   

20.
张殿元 《青年记者》2002,(10):46-47
所谓地方,是个地理概念,这一概念的具体内涵要视参照物而定,如果把全球作为参照物,地球上任一国家、地区都可以成为“地方”。如果以国家为参照物,那该国的不同区域就可以称为“地方”。我们这里所说的“地方”就是取这种相对的意义。与“地方”这一概念的地理属性不同,按地域划分的“地方亚文化”具有文化属性,它表明的是不同地方所特有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