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以淄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淄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技术转移转化工作实践为研究背景,论述了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共享机制服务企业创新促进技术转移转化的成效及不足,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对地方政、产、学、研促进区域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意义]为了提升川渝高校一流学科建设水平,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川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方法 /过程]运用Python、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工具、专利计量方法等对川渝双一流建设高校近十年专利技术转移数据进行分析,从校企专利技术转移度数演化、IPC技术领域、专利转化的企业所在地等维度进行分析。[结果 /结论 ]川渝双一流建设高校中,重庆大学专利技术转移到不同企业的数量上占据优势;成果转化激励政策一定程度促进了高校专利技术转移;专利技术转移高校IPC技术领域与高校一流学科关系密切。川渝双一流建设高校专利成果主要服务西部川渝经济区域;其次服务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域。经济区域分布首先是受到地域的影响;其次,高校与企业、地方政府等签订了产学研协议或建立了不同模式的成果转化平台影响了专利技术转移的区域分布;最后,校企合作研发也会影响专利技术转移的区域分布。本文从高校和企业视角提出专利技术转移建议。  相似文献   

3.
着眼于区域经济发展,以地区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政府创新补贴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利用2010—2019年我国27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省际面板数据,以市场竞争公平性作为门槛变量构建非线性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对创新补贴与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关系中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考察。结果表明,创新补贴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当市场竞争公平程度较高时,创新补贴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随着地区市场竞争公平程度的减弱,这种正向影响逐渐削弱;当市场竞争公平程度继续降低并跨越第二门槛值时,创新补贴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影响消失。基于此,提出建立健全政策组合机制、注重市场竞争公平性的门槛影响效应、充分利用技术溢出以及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等,促进发挥政府创新补贴对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本质任务是转移、应用和创造知识。文章以面向协同创新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淄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技术转移转化工作实践为研究背景,协同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开放的科技资源,促进了淄博区域信息沟通,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本文分析归纳了服务的效果、问题及协同创新促进成果转化的做法,提出了对策建议,希望能对地方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区域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将区域创新生产活动分为技术投入开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DAG方法考察高技术产业技术跨区域扩散效应,提出技术扩散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建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研究3种类型的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专业化、多样化和互补性)对区域创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两阶段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中心技术辐射作用加强,东中部地区技术交流密切;专业化、多样化分别抑制、促进了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活动,互补性不能有效增加企业创新生产的倾向;从价值链视角看,区域创新投入开发阶段比成果转化阶段更具有空间依赖性,但创新投入开发阶段缺乏产业市场化的引导,存在技术扩散障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建设区域创新系统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兴吾 《软科学》2004,18(2):8-11
文章阐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范式转变,提出建设区域创新系统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区域创新体系的系统功能评价及其特色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体系是开放的网络系统,其核心内容是实现科技知识的生产者、传播者、使用者以及政府机构之间的互动,并促进知识与技术的生产与转化应用。同时,开放已日益成为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原则。本研究从知识与技术生产能力、知识与技术的应用转化能力和开放吸纳能力三个方面着手,建立指标体系,并将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创新体系系统功能分别与东北、东部地区的进行了对比性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将区域创新过程分成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子阶段,构建金融科技发展对区域创新作用的概念作用模型。在考虑区域开放度影响下研究二者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区域政策和资源禀赋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创新的整体效率较低,主要是因为区域创新研发效率不高造成的;一方面,金融科技的发展优化了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通过金融发展的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促进区域创新绩效;另一方面,金融科技通过促进区域贸易和投资开放度提升创新研发效率,通过促进区域生产开放度提升创新成果转化效率;经济发展均衡的区域创新研发效率较高,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区域成果转化效率较高;现阶段我国创新支持政策多为促进成果转化而非创新研发,进而导致其政策效果不佳。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更好的指导金融科技发展对区域金融生态和区域开放度的作用,以此提高区域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9.
技术商业化是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为填补技术商业化过程中的资金缺口,加速大学创新的商业化进程,提高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美国大学内演化出一种新的组织模式——概念证明中心。该类组织通过制度创新,构建有效的开放创新网络,充分利用区域资源把创新与创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大学科技与产业的协同发展。这一案例对促进中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有重要启示:大学内部不仅要通过组织模式创新与制度设计构建和谐的创新生态系统,而且还要积极融入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
钱丽  肖仁桥  陈忠卫 《科学学研究》2015,33(3):378-389,397
基于价值链视角,将技术创新活动分解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并将环境效应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成果转化阶段研究框架内。利用共同前沿理论和DEA模型分析比较了2003-2010年中国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选取技术落差比率(TGR)指标考察中国三大地区企业间的技术差距,并按"创新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两维度对各省份企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无效率进行分解,寻找创新无效率的根源。研究表明:我国企业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偏低,共同前沿下均值分别为0.683和0.691;两阶段效率的区域差异明显,中西部地区TGR值偏低,尤其在成果转化阶段;东部大多数省份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无效率源于管理水平偏低,而中西部省份两阶段无效率主要受制于区域创新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两方面,内蒙古等少数中西部省份成果转化无效率源于区域落后的创新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1.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观念辨析与范式转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近年不断有人提出异议。本文指出真正的问题只在于以什么样的手段、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文章阐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范式转变,指出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价值链视角,将创新过程划分为相互关联的技术研发和经济转化两阶段,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中国大陆30个省份2009-2015年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效率和经济转化效率,分析了空间效应等因素对两阶段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各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效率和经济转化效率均存在较大差异;空间效应对技术研发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经济转化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企业规模与技术研发效率存在显著U型关系,与经济转化效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政府资金支持对技术研发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政府减税行为有利于提高经济转化效率;区域科技水平和区域经济水平影响不显著。最后根据两阶段效率总体均值将各区域分为高研发高转化、高研发低转化、低研发高转化及低研发低转化四种类别。  相似文献   

13.
校企缺乏互动是影响和制约我国高校技术转化的重要因素,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建立校企互动的科学机制.包括在大学设立专门科技成果转化联络机构;加强和扩大校企研发工作的交叉、渗透区域;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行社会招标;积极开辟校企科技转化合作新模式;搭建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平台;建立高校科技协作网等,促进高校科技转化。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成绩及主要经验,分析了当前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速武汉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对策,以期进一步促进武汉科技优势向区域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的转化,提升武汉城市的功能和地位。  相似文献   

15.
技术转移已成为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成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中介组织等各个创新主体都参与的发展战略.文章分析了区域科技资源环境及中小企业的现状和需求,阐明了构建淄博面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必要性.文章围绕“线上线下互动的技术创新体系”服务实践,介绍了新时期下淄博生产力中心如何促进区域中小企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提升淄博市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16.
赵增耀  周晶晶  沈能 《科学学研究》2016,34(9):1408-1416
基于价值链视角,本文将区域创新过程划分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前后相互关联的子阶段,对区域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GMM方法,将开放度作为中介变量对金融发展与区域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科技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综合创新效率受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的共同制约;金融发展和对外开放对区域创新能力作用机制具有分地区、多阶段的属性,不同地区和不同阶段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对外开放具有显著的中介效用,即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金融发展将显著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探讨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暨沿海区域科技管理等重大议题,我刊主办单位广东省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拟与有关单位于2011年10月中旬共同举办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暨沿海区域科技管理学术交流会。主办单位现分别在大陆及台湾征集论文,入选论文将编入会议论文集。同时进行优秀  相似文献   

18.
技术是产学研合作的核心要素,围绕技术而进行的交往空间存在着以技术为场源的技术交往场。由于技术水平的不同而产生的技术位差构成了技术势能,而技术从高水平区域向低水平区域的扩散就是技术势能转化为技术动能的结果。作为产学研合作参与的不同主体,政府、高校和企业以自身独特的资本形态为权力基础,通过相互之间权力的转化而进行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对于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技术交往而言,除了经济效益之外,还要考量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产学研合作最终的现实效益必须大于或等于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总和。  相似文献   

19.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是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专项基金,自1999年设立以来,创新基金在激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创新基金在促进企业成长、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企业创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揭示当前创新基金存在资金规模无法满足新形势需求、区域发展不平衡、技术领域发展不平衡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集聚,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明显,其跨区域的技术转移对于有效发挥北京市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作用、促进其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针对技术输出方和接收方的主体类型,运用技术交易市场统计数据,分析和揭示了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跨区域技术转移的主体模式,以及不同主体模式下技术接受方的选择倾向性;基于理论假设,实证分析了区域间地理距离、技术距离、政策距离、经济距离等因素对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跨区域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跨区域技术输出的主体模式以北京高校与其他地区企业、北京科研机构与其他地区企业为主导;从不同主体模式下技术接受方的选择倾向性看,地理距离、经济距离、技术距离、政策距离对北京高校及科研机构技术输出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最后,本文从加强区域间交通和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引进技术的转化和应用能力、加强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促进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与技术引进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