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图书馆学学术评论对于图书馆学理论发展的意义、图书馆学学术评论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两大方面阐述了图书馆学学术评论的理论研究亟待加强,最后提出了加强图书馆学学术评论理论研究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实证缺失的中国图书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图书馆学的实践性决定图书馆学研究的主流范式是实证研究,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主流范式是经验性研究和规范性研究.通过对我国图书馆学学术期刊的分析,得知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存在严重的实证研究缺失现象;而且,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人员对实证研究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对社会现状的调查就是实证研究"、"只有定量研究才是实证研究".因此,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学术分工,由学术科研团队承担实证研究的重任,并在科研评价系统中对原始数据的创新给予重视和肯定等方式,才能促进我国图书馆学实证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图书馆学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兰丽 《图书馆》2012,(4):23-26
文章对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研究。认为理论图书馆学和应用图书馆学应当联系和互动,应提倡相关问题的综合性研究,应用图书馆学研究应当深化,在应用图书馆学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应进一步加强学者的学术担当,加强对图书馆本质的追问。  相似文献   

4.
叶继元先生于2014年出版的《图书馆学学术规范与方法论研究》一书是我国第一部图书馆学研究规范方面的专著。作者从图书馆学专业化的角度,对图书馆学研究基本程序、写作规范、论文投稿、学术批评以及学术创新等学术程式做了详细分析。该书内容全面、观点新颖,指导性强,对图书馆学学科发展以及学术型馆员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可谓图书馆界的"学术宪章"。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图书馆学研究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学反思形态包括图书馆学无理论建设、图书馆学研究学术评论机制。在图书馆学研究过程中,既要加强图书馆学术规范化建设,也要加强图书馆学应用研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图书馆学研究的战略一点应是图书馆事业的宏观管理、数字图书馆、新型载体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走向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在发展中存在着诸多困惑, 如学术研究缺乏原创意识,"元问题"失解,研究方法长期处于"输入"模式,学术流派难以形成等等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研究理性的提升, 图书馆学在研究方向上将会出现重大调整.面对挑战,独具个性的中国图书馆学将重建,并从低迷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7.
书理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馆学研究轴心是"书—人—用",以这一轴心和"书是基础"、"人是关键"、"用是目的"三原则为基础,可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纳入分析的框架。将"一个轴心,三条原则"倒置为前提或公理,则可构成"书理学"的理论内核。书理学既有图书馆学的分析性基础理论,也有理解图书馆学研究体系研构的R范式、H范式和S范式。书理学的建构将有益于图书馆学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学研究法是从事图书馆学研究所采用的科学方式或手段,主要使用的是社会科学领域里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实证性的定量方法,也有文献研究法、历史考证法、案例研究法、反思与批判法等阐释性或批判性的定性方法。图书馆学研究法与图书馆学方法论、一般学术研究法、图书馆学专门方法等概念范畴有联系更有区别。近年流行的"图书馆学专门研究方法"是一个伪学术概念,建议图书馆学界停止使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学多元化发展是颇有建树的,而吴慰慈教授作为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在这段较长时期主持学术研究工作,对图书馆学多元化发展起着导向的核心作用.文章叙述了在图书馆学发展的一些关键节点上,吴慰慈教授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1979-2010年间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界关于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归纳与述评,将这三十多年的研究进程划分并总结为三个阶段。1979-1990年:学术思想解放阶段;1991-2000年:由传统图书馆学向现代图书馆学转型与过渡阶段;2001-2010年:现代图书馆学新视野、新理论、新体系的学术奠基和理论准备阶段。在对每一个阶段的代表性观点进行简要论述的基础上,重点对每一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总体评析,为今后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