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尼尔名剧《榆树下的欲望》在我国先后被改编成川剧《欲海狂潮》和川剧《欲海狂潮》,是中国戏曲改编外国戏剧的有益尝试。尽管两剧在改编过程中均有意将中国的审美价值观植入外来剧情,其改编效果却因改编者的不同动机而呈现不同风格。本文以剧本文本为参考,从文化过滤层面探讨了两剧对原剧改编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翻译美学理论研究多集中于小说、诗歌、散文文本,对戏剧翻译的美学研究相对较少。戏剧翻译审美应重视戏剧文本具有可读性与表演性的双重属性。戏剧的语言是诗的语言,不失韵律,富有美感。戏剧文本的可表演性在于其动作性、口语化和性格化特征。《欲望号街车》剧本语言充满诗意,意象比比皆是,人物形象立体丰满,具有强烈的舞台魅力。通过对冯涛翻译的《欲望号街车》的解读分析,可以发现冯涛译本符合《欲望号街车》中的诗意美和表演美原则,但在文化美方面稍有不足。  相似文献   

3.
尤金·奥尼尔的悲剧《榆树下的欲望》是美国戏剧史上的一部力作,对美国剧坛具有深远影响。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带有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学的韵味,在深层挖掘人物性格与心理时,具有独特视角。根据此理论分析《榆树下的欲望》可从新的理论范式对这部作品重新阐释与解读。  相似文献   

4.
《榆树下的欲望》是美国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早期作品中的杰作。该剧通过描述人物角色对物质和情感双重欲望恣意发展所引起的强烈冲突,表现出欲望诱惑下人性的扭曲以及爱和宽恕的强大力量。当然,该剧深刻的悲剧性同《圣经》对它在多方面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5.
《榆树下的欲望》是尤金·奥尼尔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戏剧,从尤金·奥尼尔的戏剧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作品中不仅包含了西方批判现实主义传统,而且还受到现代西方思想的影响,借鉴了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戏剧表现手法,描写了有产阶级家庭内部矛盾,反映了在金钱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真实情感和人性被压抑的现状,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心灵被扭曲变异,而内心的欲望使得一家人之间相互仇恨,父子相残。笔者在本文中就《榆树下的欲望》的主题意义、创作特点等进行简要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尤金·奥尼尔被誉为美国的莎士比亚.作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奥尼尔剧作的艺术魅力与他的语言使用能力密切相关.本文试从戏剧的听觉语言、视觉语言和物化的心灵语言三方面着手,对奥尼尔的一些经典剧本进行语言特征剖析.  相似文献   

7.
好的戏剧冲突性是成功戏剧的一个重要特征。20世纪美国戏剧创作代表人物,尤金.奥尼尔在灵活运用创作技巧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理论革新。文章从"内隐式"冲突入手,分析其代表作《榆树下的欲望》的戏剧冲突。  相似文献   

8.
剧本是戏剧表演的依据,戏剧性动作首先诞生于剧本。戏剧的本质是动作的艺术。动作是戏剧艺术的基本手段和基础。题材、内容再好的剧本,由于静止的对话太多、缺少那种能激发导演再创造欲望的戏剧动作。就很难搬上舞台。古希腊著名文艺理论家亚里斯多德在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徐Fen的《欲海狂潮》戏曲文本与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的戏剧文本的关系比较,分析和总结徐Fen对外来戏剧审视、借用和转化的具体过程,以及她对戏曲主体性的把握,探讨中外文学关系比较中借用、借鉴、转化和创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剖析《榆树下的欲望》三位主人公的悲剧性,可以看出追求与幻灭正是奥尼尔悲剧所着力表现的主题,也是他悲剧思想的总结和体现。正是这样的主题使得伟大的悲剧艺术一直激励着千万个读者,正是其所张扬的斗争精神“照亮了生活中最污秽的死胡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