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赛珍珠以写中国题材的小说而闻名于世,她的第一部小说《东风·西风》主要描写了两代人的三种婚姻家庭观念.赛珍珠希望通过塑造书中的人物,从婚姻家庭这个角度切入,来体现她对异质文化所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赛珍珠以东方文化叙事风格细腻地描绘了民国初期中国的农民与土地、女性与家庭、官匪与科层等社会存在,她是在与西方文化的比照中打量着中国传统农村的;她对中国农民生活进行了史诗般的描述,为中国题材小说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3.
赛珍珠具备东西方双重的文化身份,包蕴了复杂的主体间性。在如何对待异质文化的问题上,赛珍珠考虑到东西方的独特性,以不同的视角变化地看待东西方文化,她试图打破西方社会以自我为核心的狭隘主义,从主体间性的维度对东西方文化进行了观照。  相似文献   

4.
从创作第一部小说《东风.西风》起,赛珍珠--这位生于美国长在中国的伟大女性就致力于中西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如果说在《东风.西风》里,赛珍珠更多地赞美西方文化,是"西风"压倒"东风",那么到创作《大地》三部曲之一的《分家》时,她则更加成熟地、客观地看待东西方文化,甚至给予了东方文化更多地理解,"东风"与"西风"达到了平衡。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创作,是五四启蒙文学主潮中一个被忽略的重要分支。张爱玲用自己的悲凉故事,诠释了她对普通中国人观念的认同。她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传统中国集团文化的局外人。她试图用现代都市的物质故事填补价值失范时代的孤苦的心灵。她的爱情故事,是大团圆文化压迫下的小团圆被摧毁的悲剧。她的小说叙事结构,呈现了一种特殊的现代时间诗学。  相似文献   

6.
赛珍珠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她的成名作<大地>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但目前还未有人从语用学视角对其进行研究.运用Grice的合作原则及准则来分析<大地>中人物对话的会话含义,并以此角度展现赛珍珠如何借助丰富的人物语言来塑造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以期对作品人物更为透彻而真实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民族与国家发展的波澜壮阔的历史与现实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丰富素材,高职思政课的课程设置与中国故事的匹配关系以及思政教师所具备的讲好中国故事的素质和能力,都为讲好中国故事培育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可行性。在思政课堂讲好中国故事,培育高职学生文化自信需要重视所选故事的导向性、针对性、激励性和生活性。在讲授过程中要处理好中国故事与教材的关系,中国故事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以及中国故事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赛珍珠的跨文化创作具有间性诗学的特质,从间性诗学的角度分析赛珍珠获奖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赛珍珠的获奖在当今多元共生的全球化语境中,揭示出了和而不同应是全球化文学的理想。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在实现中国梦的历程中,有着许许多多的中国故事,思政课教师要切实担负起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以影像记忆,讲好历史故事;以时事评论,讲好热点故事;以微视频录制,讲好身边故事;以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学生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亲和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0.
筷子——中国文化的典型符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筷子在中国由来已久,是中国文化的典型符号。传统文化蕴含许多与筷子有关的故事与婚俗;筷子与筷子文化也是中国传统美德,生活观和价值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小说的历史空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神话作为中国小说的历史源头,其艺术化或小说化的过程,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断裂。这一历史空白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和一定时期的学术主流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艺术演变上,具体表现为神话的历史化、“神话”的附庸地位和旷日持久的理论偏离;在时间距离上,自商迄汉,神话的故事结构和文体形式一直未获独立并处于逐渐消歇状态。中国神话小说化的历史断裂即中国小说的历史空白,应至魏晋六朝志怪故事的旁逸而出才宣告结束。承认这一新的认识和观点,分析造成中国小说历史空白的历史的、文化的和学理的因由,对于研究小说观念和小说文体的发展、演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2.
由古丝绸之路、佛教的传播 ,将古代印度的子故事与艺术传入了我国 ;又经千年流传改造 ,逐渐本土化、世俗化 ,最终融入为中国的廿四孝之一。子故事与艺术的流变 ,表明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中 ,我国传统文化能以我为主 ,扎根本民族原有文化 ,又善于吸收外来文化 ,进而创造出新的民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3.
狼外婆故事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的故事类型,重新审视中国和欧洲的代表性文本《狼外婆》和《小红帽》,发现二者在针对儿童的教育取向、理想女性的角色塑造,以及故事生成的社会结构形态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追溯其根源,前者深受中国儒家人伦思想和道家阴阳调和观念的濡染,是农耕社会的典型文化产物;后者则缘于西方男女性别二元对立的文化传统,实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产阶级家庭的形象代言。中欧狼外婆故事的多维度比较、对照侧面反映了民间故事独特的社会文化史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本文从政策层面着手,结合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规范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影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相关因素,使大学英语课堂得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国人文化自信、传承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步伐,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并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最负盛名的黑人女性作家,《所罗门之歌》是她的第三部作品,也是她的成名之作。本文认为,这部反映黑人社会的小说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与其"寻根"主线故事背后构建的民族文化传统及小说女性角色争取权力的形象诠释有重要的联系,文化传统与女性主义成为建构小说经典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韦永华 《阅读》2012,(3):1-1
沿着书山翱翔。 打开她,能读诗,看文,倾听故事;能仰山,俯水,欣赏风景;还能谈古论今,畅游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17.
情牵鸟儿     
苏子 《阅读》2006,(11):18-19
《灰椋鸟》的作徐秀娟你也许并不太熟悉,但是你是否曾经听过《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首歌呢?“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1987年9月16日,饲养场里的一只丹顶鹤飞散,徐秀娟为寻找这只飞散的丹顶鹤,不顾自然环境的恶劣.在夜色笼罩的茫茫滩涂上寻找失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年仅23岁的年轻生命。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月16日,一位女青年坐客央视“小崔说事”栏目,介绍她为了使牙膏盒内的牙膏尽可能地作到膏尽其用的故事。她在牙膏盒外加套了一个矩形方框,当方框徐徐往上推动,盒内牙膏可以全部挤出而不会有残留,为此她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并引起了数十家牙膏生产厂家的浓厚兴趣。为了方便记事和记录电话号码,一个日本人在电话机旁打了一个用于插笔的小孔而获日本发明专利和一笔不菲的专利金。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走出去”必须建立在对中华传统文化高度自信的基础之上。陈季同作为晚清长期驻欧的外交官,身处中西文化碰撞的漩涡之中,深刻体会到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蔑视和偏见。为了消除偏见,陈季同竭尽全力用他的笔和口才在欧洲讲述中国故事,输出中国文化。陈季同作品里的中国,想象和现实交织,虽过于理想化,却是弱势文化下的中国文人在强势文化面前的抗争和表达。他始终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向西方进行文化输出,并且赢得了西方读者的尊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看法。陈季同文化高度自信的态度和文化输出,活动的成功对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小说《西游记》的原型故事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可以上溯到奈良时代玄奘三藏故事的传播。从奈良时代到镰仓、室町时代,日本僧人在吸收中国先进文化、宗教时,将唐宋期间的玄奘取经故事作为佛教典籍传入日本,并被日本的宗教、文学、绘画等吸收,出现了将玄奘神化的倾向。该时期在日本衍生的玄奘故事大多宗教色彩浓郁,并没有像宋元时期的中国那样发展成独立的文学作品。该文通过调查如今保留下来的藏书以及过去的文学作品,考察玄奘取经故事在日本的流传和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