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每年的《考试说明》是极其重要的,我以为如果这本书都没看完,没搞明白,那么别的参考书就没必要买。”“接到高考分数后不久,我就专门去看望了我的小学老师牛玉琴。”“你看我身上没一样名牌,我的鞋是处理的,48块钱。”“高考后我是跑着出来的,然后在考场门口照了一张像,笑得特别灿烂。”——阎天  相似文献   

2.
每年高考结束,师生都有各自的感受.一方面老师认为高考试题好,试题易于人手,运算量相应减少,大约110分的恭本题都是日常训练的常见题,但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却认为难,该拿的分拿不到.为何高中三年做了成千上万道数学题,而高考的二十一道题做不好呢?显然我们的“夯实基础”没有转化高考的分数,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每年的高考试卷中,都要出现一些新题型。这些所谓“新动向”往往能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本文试图从提高试卷内容效度的角度来说明,为什么在每年的高考试卷中都要出现新题型以及如何编制这类习题。一、新题型的意义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考试的分数和考生能力之间的关系。能力是一种依附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的思维品质。能力的培养和考查只有通过学习活动才能达到。考试本  相似文献   

4.
每年高考结束,师生都有各自感受.一方面老师认为高考试题好,试题易入手,运算量相应减少,大约110分的基本题都是日常训练的常见题,但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却认为难,该拿的分拿不到.为何高中三年做了成千上万道数学题,而高考的二十余题做不好呢?显然我们的“夯实基础”没有转化为高考的分数,原因是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秦海地 《河北教育》2010,(12):24-25
每年高考分数揭晓,总全有许多人关心哪所学校的高分考生多,更有许多家长关注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考了高分,能不能升入名校。当然这无可厚非,毕竟学校和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个好成绩。但是,作为一所名校,如果把目光仅仅聚焦在出几个高分考生上,未免目光过于短浅。前几年的“马加爵事件”、大学生自杀等校园惨案的沉痛教训,  相似文献   

6.
对于很多位于某个批次线上但分数并不占优势的考生来说,如果想就读该批次,一定要稳妥填报.为了保险起见,还要依循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慎重报考其他批次,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成功录取.可是每年有很多家长总喜欢盯着某一批次的某所大学、某个专业不放,让分数没有优势的孩子在录取中疯狂冲刺,常常令人堪忧.在2013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期间,笔者碰到了“读者俱乐部”中一位家长,他的女儿洋洋(某省理科考生)高考分数为576分,刚刚超出本省理科一本省控线14分.为了让掌上明珠被心仪高校和专业录取,这位家长在分数出来后就苦心研究了一套志愿填报方案.为了表明这份志愿的科学性,他还在电话里给笔者强调:“这次孩子虽然上了一本,但没有平时考得好,挺遗憾.我们希望她最好上省内的一本学校,咨询了很多亲朋好友,我觉得我们选的这几个专业以后就业好、收入高,而且洋洋也喜欢,所以我们就拟了一个志愿方案,麻烦你再给我们把把关.”  相似文献   

7.
王芳 《教师博览》2008,(11):38-39
又一届家长会要来了。每年的家长会我都会有多多少少的慌乱,因为要被逼着发言。我是不习惯在充满着期望的“家长”们的掌声和目光中走上讲台,如上课一样挥洒自如的,每年的家长会我都只讲两三分钟,大概就是“家长们辛苦了”“孩子们也辛苦”“大家朝共同的目标努力”之类的话,那些对他们孩子的语文老师、孩子们特别喜爱的“我们的王老师”满怀希望的家长,恐怕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所以,今年我坚定地表明立场:我决不上台发言,决不!  相似文献   

8.
《湖北教育》2007,(8):57-57
每年高考分数一出来,各地的高考状元都会相继成为媒体、商家的"宠儿".虽然教育部三令五申不准炒作,但炒作之风依然蠢蠢欲动.  相似文献   

9.
"孩子们没有让我们失望 温安宇19岁,是乐东中学的一名考生,在2006年的高考中,他以总分722分的优异成绩成为乐东理科状元,考取中山大学.  相似文献   

10.
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由于高考志愿填报不当,每年总有部分考生落选:不少优秀考生“高分落榜”,一些考分不高但分数上线的考生也未能被录取到适合的院校。为帮助广大考生汲取经验教训,更为轻松地迈入大学的门槛,本刊特地精心策划组织了分别针对“高分段考生”、“低分段考生”和“中等成绩考生”如何填报志愿的三组文章,分别刊登在第5期、第6期上,希望能给您在填报志愿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史金霞 《班主任》2012,(7):40-42
正我越来越相信,创造美好的代价是:努力、失望以及毅力。首先是疼痛,然后才是欢乐。——梵高这段时间,我每天看着一个个被高考异化了的孩子,只对题目、分数感兴趣,如狼似虎,心里很悲伤。今天,悲伤到不能上课了,我看了一节课的唐诗宋词,一句话没说,孩子们写了一节课作业,第二节课,我便讲了这样一节课,想与孩子们谈谈心。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中国各地的高考成绩陆续出来了,每年的这个时候,高考状元就成为热门话题。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高考状元的热度似乎不再火爆。北京市日前公布了高考成绩,但教育部门尚未透露关于“状元”的信息。再看中国的广东,高考成绩及分数线揭晓,尽管高考状元也出炉了,但教育界谈到“状元”时称,“状元”并非中学教学质量的唯一检验标准,关注“状元”应适度。纵观今年的“状元秀”,中国对高考状元有了更理性的认识。“高考状元”是高考的产物,每年一次的高考诞生了不少状元。对于高考状元,人们对其的认知很不确定,除了羡慕,还多了几分神秘,至于…  相似文献   

13.
每年高考,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最后的分数,那是从中学到大学的生死线,“高考状元”是在每个夏天都会流传的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考试题中越来越注重对实验能力的考查,实验题的分值越来越高。为配合这一高考新动向,本刊将在每年的高考前夕,推出“直击高考”栏目,希望通过这个栏目能使广大理科教师及考生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5.
《云南教育》2011,(14):3-3
不仅有各科分数,还包括各科能力分析及综合潜力、发展方向分析,帮考生报志愿、选专业,云南22.4万考生人手“一单”。6月25日晚12点整,云南省考生第一时间登录网站查询高考成绩,他们看到的不是像其他省份一样的高考分数通知,而是一张详细完整的“高考成绩报告单”。这是延续使用了几十年的高考分数通知后,我国高考史上的第一张高考成绩报告单。  相似文献   

16.
高考语文卷几乎年年都出现答案有争议的题目,正是这类“异常题”作祟,让不少考生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失去分数优势而面对近在咫尺的“理想”之门怅然叹息。笔者以为,考生如果早有心理准备,考时又能积极应对,“异常题”的失分大多是可以避免的。为此,本文选几例近两年高考中出现过的“异常题”加以解析,希望对参加2005年高考的同学们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7.
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的核心内容,在每年的高考中都占有较大的比例,然而其中也有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或用错,本文将一些常见的错误分类展示出来,以期能增强同学们防错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红围巾     
韶音 《小学生》2006,(4):24-24,25
安徒生离开意大利的维多纳.虽然只是初冬.却遇上了一场席卷欧洲的暴风雪。他坐在驿车的角落里,感到了极度的忧伤。是啊,离开了维多纳,离开了喜欢他函“富婆埃列娜”,当然也就远离了幸福。几天来.创作的灵感消失得无影无踪,本来,每年圣诞节.他都要给孩子们献上一本童话集的,难道今年真的要使孩子们失望么?  相似文献   

19.
姚瑞 《文教资料》2010,(26):26-27
“美国梦”是美国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之一.它体现了人们希望通过自我奋斗而实现理想的一种希望与信仰。然而残酷的现实将许多人的“美国梦”击得粉碎,他们对现实逐渐感到失望。这种状况在美国的很多文学作品中都能体现出来。本文以《嘉莉妹妹》为例,通过嘉莉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来分析这部作品中反映的“美国梦”的虚无及幻灭。  相似文献   

20.
高考结束后.考生及家长并不轻松.其中感到最为困惑的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填报第一志愿学校及专业。填报高考志愿常被人们称为“第二次高考”。一些过来人这样说:“准备得早,策划得合理,可能相当于考生的总成绩提高几十分”:“既要分数考得高,还要志愿填得巧,填得好”。然而,每年都有一大批考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志愿填报不合理,高分低取.甚至落榜,或录取的学校和专业与自己的意愿相差太远而抱憾终生。根据多年的工作体会,笔者想就近些年来填报高考志愿中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考生及家长有一些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