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在中学里,学生很怕作文.其实,在小学,学生照样也怕作文.一到作文课,许多学生都很烦.个中的原因,除了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之外,老师对作文训练的命题很不科学也是不容忽视的.我发现,我们很多老师要求学生所写有东西本身就不符合小学生的兴趣,有的甚至于跟他们的生活风马牛不相及,他们当然是不想写了.如果老师们能够走进儿童的生活与心灵,使作文命题的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那一定会比较容易地培养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作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5期曾以《作文是教出来的吗?》为题展开讨论,专家们借题发挥,各抒高见读后受益匪浅。其实,综合各家观点,说作文之道要让学生写其想写、抒情表意也好,说要像教孩子走路一样教写作也好,说作文靠“练”不靠“教”也好,说作文仰仗于有效阅读也好,内里都离不开一个“教”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就拿“练”为例,怎样练?练什么?关键还在老师。我们这里有人叫学生一个暑假写60篇作文,开学统计一下数字了事,这种“练”有效吗?其他如阅读、激发写作兴趣等,哪一项离得开老师的指导?韩寒有没有老师教我…  相似文献   

3.
谢丽坤 《课外阅读》2011,(8):261-261
作文是“说真话,诉真情”的自由天地,是生活的再现。在作文教学中,我感到大多数学生怕作文,甚至对作文产生了畏难情绪,这极大影响了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究其原因,主是学生缺乏习作兴趣,思维受约束,老师的教法单一所致,为此,我们在作文训练中,只有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因势利导,开拓思路,才能提高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的周围,生活在瞬间万变着,我们每天耳闻目睹的新鲜事情太多了,可写入作文的新颖材料也是太多了。可是同学们在作文中陈陈相因、千篇一律的现象很严重,可以说这是学生作文的一大流弊。写《我的老师》:老师深夜批改作业,老师放学了不回家找学生谈话;男老师的外表是浓黑的头发,炯炯有神的眼睛;女老师的肖像是弯弯的眉毛,明亮的眼睛;在行动描写上连细节都差不多。  相似文献   

5.
舒情 《贵州教育》2010,(8):47-47
老师是什么?有人说;老师是蜡烛;是人梯;是春蚕;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又有人说:老师是决定天气的云层;是决定焰火的引线;老师决定着学生的世界观;决定学生的未来与憧憬。而教师从事的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敞开心去感受,幸福就会像暖暖的午后阳光洒遍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所以我自豪地说:老师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6.
赖静 《现代教学》2006,(5):22-22
郭老师的案例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郭老师鼓励学生说真话。一直以来,我们始终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表现积极的、美好的生活,其实,生活并不都是美好的,学生在繁重的学业负担的压力下,看到的或许更多的是平淡甚至消极丑陋的社会现象。这些现实既然是真实的,为什么不能说出来,写出来呢?当我们为鲁迅先生对民族劣根性的精辟的分析折服时,当我们为巴金老人的说真话感动时,  相似文献   

7.
正生:说到写作文、练笔,老师经常说"关注生活点滴"。对此,我理解不深。师:生活里有很多我们在作文中能用的素材,只是我们在平时没注意到这些,写作文要用时就想不起来了,这就是为什么老师一直要求大家写日记的原因:通过写日记记录下我们平时经历的点滴小事以加深印象,记在脑子里,这样写作文时就不会头脑一片空白,没有素材,没东西可写了。如,小学时我们老师常让我们写人物作文,比如"我的妈妈",我们写时能记得妈妈的样子,却不知道怎样  相似文献   

8.
《家教世界》2014,(3):51-51
生:说到写作文、练笔,老师经常说“关注生活点滴”。对此,我理解不深。师:生活里有很多我们在作文中能用的素材,只是我们在乎时没注意到这些,写作文要用时就想不起来了,这就是为什么老师一直要求大家写日记的原因:通过写日记记录下我们平时经历的点滴小事以加深印象,记在脑子里,这样写作文时就不会头脑一片空白,没有素材,没东西可写了。如,小学时我们老师常让我们写人物作文,比如“我的妈妈”,我们写时能记得妈妈的样子,却不知道怎样描写,所以写出的作文总是泛泛的,空洞的,  相似文献   

9.
中年级的作文教学,我觉得首先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能动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学好作文的首要问题。其次,教师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体验生活,回味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写作的水平。现在,我将我在作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归纳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殷会荻 《现代教学》2005,(12):41-42
有人说,语文教师的工作中,最烦最累的活儿莫过于批改作文,更令人烦恼的是,教师劳心劳力批改的作文学生往往看也不看,一扔了事。我却觉得,换一种思路和方式去批改学生的作文,让老师单向的“评判”变成师生双向的交流,“苦事”也会变得乐趣无穷。  相似文献   

11.
曾有这样一个学生,学习、行为习惯一向不好,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但他的语文老师从不歧视他,因为他知道孩子没有母亲,父亲又忙于经商。一天,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我和祖国》,可当批阅到这位学生的作文时,发现只有一句话:“祖国是雄鸡,我愿意是一粒米”。看着这篇只有一句话的作文,语文老师的心中热浪奔涌,仿佛一下子悟出了一个真理:即使是极淘气的孩子,心中也有阳光!于是在第二天的作文讲评课上,老师格外提到了这篇作文。他说:“从地图上看,我们的祖国像一只雄鸡,有个聪明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英语周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它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可是,大部分学生存在害怕作文的心理。“言之无物”、“无病呻吟”是学生作文的通病。怎样才能使学生变“要我作文”为“我要作文”?在教学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想自己愿意想的,说自己愿意说的,写自己会写的,才能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作文难,难作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克服这个"难"字呢?
  曾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写文章的秘诀,鲁迅先生直截了当地说:"文章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这是鲁迅先生写作经验的总结,这对我深有启发。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小学作文而且是语文教学中的难中之难。为此,我苦恼过,也曾想放弃,但看见学生那童稚的眼神,我于心不忍。记得有人曾说过: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吧!于是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老师·朋友     
师生之间究竟应是什么关系呢 ?有人说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有人说老师应像妈妈,而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学生更喜欢与老师之间是平等、民主的朋友关系。   他长得比我还高   有一年接手的班级中,有个学生个子比我还高出半截,并且是个休学一年、留级一年的学生。第一节上课,他像鹤立鸡群,其他学生简直就是小不点。对于我这个比他矮半截的老师,他根本就不放在眼里,从不正眼看我一眼,发言也不举手,站起来就说,态度也很粗鲁。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跟他理论什么,而是在课内课外注意观察,我发现这个学生本质不坏,但调皮,爱恶…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一、为什么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1.从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畏难心理。老师一布置作文,学生就发愁,因为每次作文都是语文老师强加到头上来的作业,并非学生自己想说想写。通过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能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写”为“我要写”。2.从终身教育的需要来看,人的生活离不开表达,学生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离不开跟人家交流思想。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形成,有助于学…  相似文献   

16.
八月的细节     
独眼龙我这段时间,经常与来我们华中师范大学参加2007年湖北省语文高考阅卷老师接触,谈得最多的是关于作文。也难怪,我们常说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这还不够,大名鼎鼎的学者孙绍振先生正向国家教育部上书,要求语文高考只考一道作文,其他的就不必考了。显然,决定语文好与坏关键在作文。高考阅卷老师说得最多的是学生作文时往往写不好细节,我们不是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吗?  相似文献   

17.
陈国胜 《广西教育》2013,(2):61-61,6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教学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着放手让学生去互相修改作文、去点评作文、去展示作文,以赏识的目光支持学生开展各种写作活动,包容学生作文一些缺点,让学生通过活动逐渐克服掉这些缺点。当然老师的“教”一直没有停止过,只不过是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是为了不教。  相似文献   

18.
正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甚至有人说,得作文者得语文。在考试分值的分配上显然可以这么说。然而我们现在使用的苏教版洪编教材中却基本没有关于作文教学的内容,大多数语文老师都是凭自己的经验自行设计作文教学内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长期的教学中,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潜移默  相似文献   

19.
一家很有影响的报纸曾登了一篇中学生文章,题目是《老师您会作文吗?》原因是老师给这个学生批改作文,将自己认为不妥的一段给删掉了。学生认为老师删掉的是自己作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于是谈了对老师的看法。且不说这个学生有没有傲气,老师删去的是不是文章最精彩的部分,由此想到我们做老师的自身素质。《语文学习》曾登载上海部分特级教师和专家座谈当时语文教学的文章。钱梦龙老师在题为《语文老师的读和写》的发言中说:“前不久,我有幸担任‘花季的耕耘’征文竞赛的评委,原以为老师的‘作文竞赛’,虽不一定佳作如林,至少要比学生…  相似文献   

20.
张淑霞 《山东教育》2013,(Z2):30-31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一次作文课上,在讲评一篇差生的习作时,我有感而发:"老师相信每个同学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身上都有闪亮的光点。"学生在修改着作文,我来回巡视着。走到小乐身边时,他抬起头,然后迅速递给我一张纸条。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