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黄荣生 《教育探索》2005,(12):99-100
一、前言 近年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但已有的研究却几乎没有涉及到对中学生影响极大的班主任问题,特别是对“什么样的老师担任班主任才不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损害”这一问题缺乏关注。并不是任何老师都适合当中学生的班主任的.有些老师一旦当了,班主任,很可能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损害。然而,长期以来.在挑选和任命班主任的时候.基本上没有考虑到是否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损害。开展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试图发现班主任的类型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据此可以知道哪种老师适合当中学生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和中学生物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就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提出应加强示范,强化物理实验的常规训练等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对人的发展有着规律性的解释,成为家庭情境下为孩子成长提供必需条件的教育依据。中学生家庭教育的对象是中学生,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对中学生家庭教育提出了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要求。依照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观点,中学生的阶段发展任务是获得同一性,“同一性”是指青少年飞跃的变化和摆在面前成年的任务,使他们关心的重点是“自我”,他们将现有的能力和素质与将来的角色联系,得到对自己将来的信心度,如果相称,就获得同一性,反之则发生混乱。具体来讲,就是孩子在中学阶段要完成的社会化内容,它也就成为家庭新育在这一阶段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4.
文章中引入两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通过对照故事中两位禅师的诲人之法,笔者深有感悟,对现今中学生的问题作了深刻细致的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呼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中学生教育。  相似文献   

5.
黄景森 《中国德育》2004,(11):74-74,76
当代中学生青睐乃至迷恋互联网,是因为互联网满足了他们的交往需要、成功需要、尊重需要甚至自我实现的需要,但这也是中学生青春期成长过程中的又一新陷阱。学校教育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主动积极地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引导中学生接受有益的网络知识,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网络,避免因迷恋网络带来的心理和生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勇 《华章》2007,(4):47-47
中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是现代科技发展的迫切需要,研究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对于社会现实及学生个体的需要,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培养中学生创造精神的含义以及相应的培养对策做一尝试性探究,以期对中学生创造精神培养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认知和个性的发展具有全面而有力的影响。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大多以城市中学生父母的教养方式为研究课题,探讨城市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那么,农村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哪些特点呢?对此,本文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以了解农村中学生父母的教养方式,并为父母开展科学、有效的教育提供心理学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初中物理教学现状、中学生的特点,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面积提高学习质量,加强边学边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的数学观总体上是朴素的、肤浅的,有合理的认识也有不合理的认识。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学生具有这种数学观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中学生具有怎样的数学观才算是合理的:即从动态的、易谬主义数学观,静态的、绝对主义数学观,工具主义数学观和文化主义数学观的不同层面,全方位的认识数学。  相似文献   

10.
周莉 《教师》2012,(23):54-55
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须受到重视,因为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的外延,是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更是一个人人格的养成、智力的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和优化国民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问题,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心理问题严重地阻碍着数学教学的正常进行,不但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数学教师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改进教法,引导学生自觉消除数学学习的心理问题,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以书面材料为对象、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学习过程。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则是当代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大课题,这早已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那么,怎样正确而高效地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3.
由于社会、客观物质世界对中学生的大启发,使传统的思想、理论、道德受到撞击,从而使教育者陷入困惑;由于信息革命,使中学生在许多方面的群体信息储备超过单个的教育者,给教育者带来困惑。因此,语文教育理论仅从学科自身的科学性和教学方法的先进性上探求语文教学的规律已经不能满足教学实际,必须有全新的理论给予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学生写作存在问题的原因:从培养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等方面,提出解决中学生作文存在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作文真性情的缺失,作文空洞无物,没有个人的思考和真情实感,文章华而不实。造成中学生作文真性情缺失的原因有主体和主导方面:远离生活;缺乏自我;读写分离;主导限制。对策探究:体验生活;感受真情;注重积累。  相似文献   

16.
陈杰 《成才之路》2010,(6):34-34
在教育创新的时代,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推进和语文学科教育的发展,加强中学生文学阅读能力尤其对长篇文学作品的阅读势在必行。培养中学生对长篇文学作品的驾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应尊重学生心理,注重训练的合理性和科学的阶梯性,把人文教育贯穿其中,从不同的角度推动它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早恋是常见现象,作为班主任如何因势利导?本文通过一个中学生恋爱的案例分析,来阐述如何引导中学生建立正确的爱情观,同时分析教师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待中学生恋爱.  相似文献   

18.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学校德育目标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 加强学生健康的心理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增强中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应注意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心理调适能力、耐挫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他们对各种错误思潮的判断和辨别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李翠珍 《学周刊C版》2019,(9):187-187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作为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进入了与我们中学生成长的校园,并逐渐成为中学生的最爱,手机给中学生的成长带来了许多障碍。本文就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弊端进行分析,并提出几条浅显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齐淑梅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5(3):167+169-167,169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探索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是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教材中对学生学习物理中知识的要求。所以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对物理的强烈求知欲望具有可持续性,以致于达到预期的物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