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说法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是,许多人对“主导”与“主体”关系的理解却不够科学。有不少语文教师确实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当主角,让主角占领语文课堂这个舞台。但遗憾的是,由于他们过分看重自己的“导演”地位,教师导、学生演,  相似文献   

2.
王联耕 《中学教育》2002,(2):30-30,27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 ,这一提法早就不怎么新鲜了 ,然而在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真正能跳出语文课本的束缚 ,挥洒自如地拓宽语文教学的外延 ,把语文课上“活” ,却还为数不多。究其原因 ,林林总总 ,可列举不少 ,这里 ,择要谈一些看法。首先 ,恐怕还是一个认识问题 ,我们有一些教师对实施“大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尚缺乏深刻的理解。语文教学为什么要强调一个“大” ?从学生的现实情况来看 ,学生每时每刻所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标在各地实验已有四五年时间了,在推行新课标的进程中,一些问题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诸如“工具性与人文性”、“人文与文化”、“语文素养”、“三维目标”、“综合性学习”……最近看了不少文章,一些从事新课程理论研究的专家们认为当今中学语文教学存在很大不足:在“教什么”上“今天”与“昨天”没有区别;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有效帮助不够而少有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用教材教”已成为新课改背景下广大语文教师的基本理念,并进而成为其课堂实践重要的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然而,实践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在使用“用教材教”这一标准进行评价时还存在着认识不清、把握不准的情况。明确“用教材教”的评价要点,是衡量语文教师对该问题认识深度的标尺,也是促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许不少人与我有同感,就是觉得学生无论在课堂回答还是课后练习中,往往难以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正确把握解题要领,随意性很大,回答不到“点子”上。然后教师不得不把那些知识再分析讲解,做许多反反复复的工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是否可以“举一反三”,加快学习的速度并提高准确率呢?  相似文献   

6.
作文要求“写真实的事”,这已经是个很陈旧的话题了。拿出来重提,是因为当下还有不少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始终走不出“写真实”的怪圈,以至于其所教的学生所写的作文,常常在各类“大考”中得不到其他教师的肯定显得分数平平,反而给学生带来矛盾心理和惧怕心理,这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所不希望看到的。  相似文献   

7.
贾长峰 《文教资料》2011,(30):52-53
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文学教学中,不少教师对“知人论世”理解有误,致使教学效益低下。本文以《岳阳楼记》为例,指出教师应正确理解“知人论世”,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刘旺 《考试周刊》2010,(55):49-49
由“教”到“不需要教”,中间的过程长短不一,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缩短这一进程。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教无定法”,虽然已被多数语文教师所赞成,但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不少语文教师仍自觉或不自觉地沿袭“老八股”或“新八股”的教学法,即便于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今天,依旧堂而皇之地当起“二道贩子”,老师怎么教我,我就怎么传给学生,结果是老师灌,学生吞,今天记,明天忘,如此这般做法,欲求提高能力,实是“水中捞月”。因此,教学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对话”三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来 ,有不少文章和著作提倡教育、教学中的“对话”意识 ,这对语文教学意义重大。因为语文教学本是“言语育人”与“育人言语”相统一的过程 ,“对话”因此而具有双重意义。作为语文教师 ,如何理解“对话” ,在教学中展开“对话” ,远非简单之事 ,有必要作较深入细致的了解。下面择其三 ,略陈己见 ,求正大家。1 .“对话” ,你从哪里来 ?犹如一只美丽的蝴蝶 ,“对话”飞进语文教学的“窗口”。新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有学者指出 ,我国的语…  相似文献   

11.
赵悦 《现代语文》2009,(8):79-80
新课程倡导教师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引领者,是平等对话的首席。但是,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却时常看到不少教师淡化自己的主导作用。其实,如果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而忽视教师的“主导”,就会使学生的自主探索迷失方向。张志公先生就曾经说:“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提高能力必须通过操作实践,然而实际操作又不能没有指导,像演戏一样,戏要由演员来演,可是也并非不需要一位导演。成功的语文教学,是导演与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也就是说要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作用,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要扮演好主导作用的角色。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好教师“导”的作用呢?笔者结合近年来外出听课学习的体会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在“少”“慢”“差”“费”的怪圈里徘徊,语文考试的分数是所有科目中最低的,语文教改喊得最响,语文教师遭受的指责也最多,受了不少冤屈,心中有倒不完的苦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能否和谐共振?语文教学的“瓶颈”在哪里?语文教学高效的秘诀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广大教师都在积极响应。本文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从“自主”学习的本质意义、“自主”学习与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关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这三个方面,对如何开展“自主”学习作了积极的探索,着重阐述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开展语文“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些方法,意在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并希望能给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形成了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授课形式。不少人认为教师讲得越细越多。教学质量也就越高;多讲一点总比少讲一点强。这种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因为“多”与“少”并不能光从表面上看。有的表面上“多”,实际上是“少”;有的表面上“少”.而实际上却是“多”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将教师的“教学主体”转变成“教学引导”是新时期教师角色转变及定位的重要举措.只有正确定位才能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推进教学改革建设.本文分析了高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扮演的角色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从而得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主”转“导”的必要性,并就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准确定位提出了些许建议,希望能为教师的自我教学质量完善提供借鉴,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张成 《学语文》2009,(2):23-23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现就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做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一块巨大的磁石。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则忽略了语文教学中“美”的功能、“美”的力度,往往以单纯的“告诉”方式或照本宣科教参式地推进教学进程。这样的教学,无异于丢弃了美这块宝贵的磁石.这样的课,必然是枯燥无味的课,满足不了学生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内容之乱象曾经触目惊心,也引人警惕:种了别人的田,慌了自己的地.语文课上成环保课、政治课、哲学课、励志课、历史课、思想品德课、才艺展示课等等,在语文课上大讲特讲写作背景作者介绍东拉西扯随意游走,多受诟病,但是依然不绝.原因,其一,课程标准强调“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导致不少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高举“人文性”大旗,做了许多非语文的事;其二,语文教材编写重视“内容”轻视“形式”,多见文选少有语文,导致语文课处于“浅阅读”,不少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只知道讲课文写了什么,不能够说清楚文章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所有这些,造成语文课堂低效甚至无效.在这方面,教材编写者能否有更多的研究和改进,以便于一线教师更好的教学呢.必须要知道现有教材编选内容有阻碍高效课堂教学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改革以后,不少教师都追求课堂的活。然而不少课只是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则无所得。如课堂的表演,为很多老师所喜爱,但学生的表演本来就谈不上什么艺术,一些滑稽的动作除了引起一阵哄堂大笑外,学生在写作和阅读方面一无所获。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又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那么怎样才算“活”呢?  相似文献   

20.
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精髓。要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开展“创造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创新”:教师“创新意识”强.教学没计有“创意”,教学过程有“新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