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类积极的力量与美德,倡导积极的心理价值取向。在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中,教师应尝试将积极心理学中积极情绪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相关理论引入情绪管理团体辅导中,并注意结合学生的情绪特点,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进而提升大学生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在积极做好宣传教育、个体咨询、预警机制等工作的基础上,将团体咨询列入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从团体咨询咨询室建设、扩展团体咨询工作范畴、将团体咨询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多方面加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积极心理学是近十几年来西方心理学界掀起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它将心理学的视角从传统消极心理转移到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文章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支撑,从高职院校医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凸显的问题出发,分析积极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因角色转换、生活贫困、情感困惑、学习和就业压力过大、生理缺陷等,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心理问题.朋辈咨询、网络咨询、团体咨询、个体咨询、书信和电话咨询模式是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由此在积极心理学理论基础上探索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积极心理素质培养,从理念转化、课程创新、咨询取向、团体训练、活动开展、文化创设等方面构建高职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是为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社会的需要。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我国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相一致,在学校教育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教育实践,建设积极组织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可以增强学生积极情绪体验,设计恰当的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外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对于最易接新技术、新知识的大学生来说,网络给他们的思想意识及价值观带受来了重大冲击,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在此基础上,科学的分析网络时代的特点和网络所带给大学生的影响,积极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借助网络环境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学旨在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幸福进行研究,倡导积极向上的心理取向,对人类潜在的能力、积极的心理品质、健康幸福的生活、和谐友善的社会发展进行研究。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旨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积极心理学与思政课的思想主张不谋而合,通过积极心理学引导思政课教学,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培养积极情绪体验、培养积极人格特征、形成积极社会环境,从而为高职思政课教学展开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是借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解决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与思想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与创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采用平等互动、团体疏导、网络疏导、换位疏导等心理疏导模式,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不仅丰富了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模式,而且有助于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高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有助于了解高职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活动规律,而且使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和互联网高度依赖,使得网络行为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大学生网络行为既带给其学习生活的便利,也带来了行为失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从理想价值属性到现实价值目标和道德价值要求的多层次价值理念,反映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诉求,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具有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实践创新能力是农业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积极心理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健康的品质。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如何从心理层面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调整。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在涉及到解决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显得无能为力,只有借助于思想咨询才能正确地解决一些思想问题。因此,建立高校大学生思想咨询机制是时代的产物和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陈志刚 《职大学报》2012,(2):116-117
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相对于本科贫困生更为突出,表现为自卑、多疑、焦虑、退缩、依赖等等。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对高职贫困生进行心理救助,通过引导贫困生用积极的视角对待贫困问题,采取积极行动解决贫困困扰,并延伸到培养贫困生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以便能够在未来获得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网络成瘾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带来严重的危害,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是学界积极探索的问题。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增强积极的情绪体验、发掘潜在的积极人格品质、发挥社会支持系统作用是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微信作为备受青睐的新媒体,深刻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从积极方面来讲,它迎合了高校大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和情感心理需要,增加了青年学子的信息来源,拓宽了他们的信息渠道,提高了其关注时事政治的责任感,助推大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意识。从消极方面来讲,它对高校大学生的认知能力、道德形成、人生信仰均有着巨大的冲击,使得部分大学生沉溺网络的虚拟世界,自控力减弱,学习无趣,学业下降。"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校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予以应对,包括加强微信平台阵地建设,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和队伍保障建设,完善规章制度,予以正面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里,网络信息技术的兴起较早,传播速度也很快,大学生上网已经成为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很多大学生通过电脑或者手机获取各种信息。本文分析网络环境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索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成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成瘾是指重复使用网络所致的一种着迷状态。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要是由于成瘾者本人的内在原因和他们所处社会环境的外在原因造成的。网络成瘾的实质则是网络异化。因此从心理学和生命意义的角度出发,大学生要健全自我防御机制,提高自我管理效能,驱除网络成瘾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8.
目前各高校已成为互联网用户最密集的区域,网络以其高速度、大容量、交互性强等特点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网络给我们带来积极影响,但同时,与之相对的是与日俱增的消极影响。积极心理学是对传统心理学的补充和升华,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变得更加完善与平衡,特别适用于艺术类大学生这个群体。本研究旨在探讨根据艺术类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和心理特征,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引下开展行之有效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将戏剧运用于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有着传统心理辅导方式所不具备的各种优势。本文所着重探讨的教育戏剧工作坊,作为教育戏剧的手段之一,在进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团体辅导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实践意义。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可对如何运用教育戏剧工作坊进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团体辅导及其益处有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积极心理学是当今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将其研究成果运用于大学生诚信教育,可以增强教育实效性。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大学生诚信教育实践应着力于增强大学生在诚信教育中的积极情绪体验,挖掘和培植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全面优化诚信教育的环境。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指导大学生诚信教育,促进教育者主导作用与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